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棉花生产中使用普通农用塑料地膜导致棉田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了不同配方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棉花栽培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比对照降解效果显著,降解1号降解率达74.5%,不同降解地膜的降解速率及强度不同,具有一定可控性。降解后残存地膜碎片化、变薄、变脆并紧贴地表,继续起到一定的增温、保墒作用。合理设定降解诱导期的降解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棉花生长的影响与普通地膜相当,未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最优种植模式,本试验以德棉10号、德棉12号、德棉16号和鲁6269共4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设置76 cm等行距(R1)、66 cm+10 cm(R2)、92 cm+60 cm(R3) 3种种植模式,研究各种植模式对不同棉花品种株高、茎粗、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株高均表现为R1 R2 R3,茎粗均表现为R3 R1 R2;品种间株高和茎粗均表现为鲁6269德棉10号德棉12号德棉16号。4个品种均以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籽棉、皮棉产量最高;各处理中,籽棉产量以德棉10号+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最高,皮棉产量以鲁6269+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最高。纤维品质品种间差异较大,以德棉16号和德棉10号表现最优,种植模式对其影响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76 cm等行距(R1)为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3.
概述了德0720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索山东德州地区德棉10号与绿豆及辣椒间作种植的可行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棉花与绿豆和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单作棉花(CK)相比,两种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棉花与绿豆间作的棉花产量与单作棉花相当,但增收绿豆366.0 kg/hm2,较CK盈...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鲁西北地区抗虫棉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及该地区的最佳钾肥施用量,在德州市良种场、武城县西魏村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一是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德州和武城的施硫酸钾(含K2 O为50%)300 kg/hm2比不施钾肥分别增产22.1%和23.9%;二是施钾肥可增加上部果枝和外围节位的成铃数和铃重;三是当土壤速效钾含量为70~105 mg/kg时,鲁西北地区棉田比较适宜的硫酸钾施用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36.
2016年以德棉1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山东省德州市研究了种植密度(3.0万、6.0万和9.0万株·hm-2)和整枝方式(有头不留叶枝、无头留1个叶枝、无头留2个叶枝和无头留3个叶枝)对苗蕾期无头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德棉16号在密度为3.0万、6.0万、9.0万株·hm-2条件下,苗蕾期无头棉分别以留3个叶枝、留2个叶枝和留3个叶枝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