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91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98篇
  43篇
综合类   461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57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台农1号’‘贵妃’‘金煌’‘玉文’‘红象牙’‘四季蜜杧’‘金穗’和‘红杉林’8个杧果品种的胶乳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用NIST 11标准谱库对测定的质谱数据进行自动检索对照,保留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并对不同杧果品种的胶乳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为确定杧果胶乳中灼伤果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提供科学参考,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果皮灼伤前后变化,为初步探索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8个杧果品种共鉴定出30种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为萜烯类、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挥发性成分,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占比极少。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3-蒈烯、α-水芹烯、4-蒈烯、(R)-(+)-柠檬烯、桧烯、(1R)-(+)-α-蒎烯、萜品油烯、L-石竹烯和2,4-二叔丁基苯酚共10种。其中,3-蒈烯和萜品油烯为8个杧果品种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2)根据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5类:第一类为‘贵妃’和‘金煌’,第二类为‘台农1号’和‘四季蜜杧’,第三类为‘红象牙’和‘金穗’,第四类为‘玉文’,第五类为‘红杉林’。同一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相似,不同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3)杧果胶乳导致果皮皮孔褐变损伤,‘台农1号’接触胶乳的1 h后发生轻微灼伤,贵妃接触胶乳10 min时明显灼伤。研究结果明确了8个杧果品种乳胶中挥发性成分及其在不同品种中相对含量的差异,为揭示不同杧果品种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生物—电氧化法去除海水养殖循环水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海水养殖循环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本研究采用曝气生物滤器与电化学阳极氧化组合工艺,考察了不同阳极电势、进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下系统对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了微生物与工作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电化学反应能耗。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5 min、1.4 V阳极电压、进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4.5和1.3 mg/L条件下,生物—电氧化法对氨氮去除率达88.8%,高出对照组7.6%,出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5和0.9 mg/L,COD去除率为88.2%,高出对照组19.4%,平均能耗0.040 kWh/m~3,电极表面微生物生长对阳极电氧化过程有促进作用,微生物功能预测显示实验组硝化功能占比为0.03%,对照组为0.07%。研究表明,生物—电氧化法对海水养殖循环水的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发展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3.
通过田间调查及生理生化测试,分析比较了紫甘薯浙紫薯1号野生型及其芽变突变体植株的植物学特征、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块根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茎粗加大,茎长和节间长度显著变短,生长势旺盛;野生型茎和根系为紫色,突变体茎和根系颜色分别为绿色和白色;突变体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突变体单株结薯数减少,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增加;野生型薯皮、薯肉均为紫色,其花青素含量分别为666.0、536.7 mg/kg,突变体薯皮和薯肉颜色分别为白色和黄色,其花青素含量分别为15.3、11.2 mg/kg,显著低于野生型;突变体块根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高于野生型,块根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块根食味品质评分为8.9分,显著高于野生型,味粉甜,有板栗香味,粗纤维较少。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哈密鲜食葡萄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品种逐年增加,农田生态环境改变,葡萄病危害加重,使主产区葡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其中,葡萄白粉病是危害哈密地区葡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以往对葡萄白粉病没有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病害在田间的消长规律没有掌握,病害发生后,给防治带来很多困难.生产上多用粉锈宁等老农药品种,防效很低,使用次数高达7~8次,葡萄产品农药残留过重,不能食用,导致葡萄生产面临危机,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针对葡萄白粉病发生蔓延严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进行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5.
不同肥料对棉花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证明,增施钙肥能促进壮苗,增加叶片厚度、铃数,提高铃重,增强抗枯萎病能力,对提高棉花产量、改善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弓玉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726-3727,3824
在响应国家推进文化建设的政策前提下,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指出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文化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7.
水土保持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的水土保持专业面临着专业热情缺失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根据多年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了6项改革措施,即定期进行专业热情教育,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建立灵活的导师选择制度,弱化考试考分、强化综合选拔,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教师要相辅相成,增设创业课程等。期望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唤起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推动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8.
在志丹县,我们认为在区域性特色主导产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是棚栽产业的发展情况。虽然这个产业已经超过了自然发展的阶段并慢慢进入数量扩张的时期,但是与其发展高峰期相比较而言这个距离还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所要做的是将其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壮大,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使赋予区域的农民主导产业早日确立和完成。  相似文献   
69.
本文报道灭幼脲类——TH_(6040)对玉米螟幼虫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及显著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证明:玉米螟低龄幼虫在含有3ppm浓度TH_(6040)的人工饲料中取食后,存活率降低88~100%。田间试验证明:在春玉米心叶末期施用一次0.045%TH_(6040)颗粒剂,第一代幼虫存活数量降低80%。由此看出,具有改变昆虫生理功能作用的TH_(6040)可应用于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0.
通过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用发酵精料、乙酸钠、异位酸和整粒棉籽饲喂奶牛,从中筛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而又有效地提高乳脂率的方法。试验选用20头荷斯坦泌乳母牛,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C组)、发酵料组(F组)、醋酸钠组(A组)、异位酸组(I组)和整粒棉籽组(W CS组)5个组,每组4头奶牛,各组牛营养物质、日采食量基本保持一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乳牛各项指标生物统计差异均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综合各项指标以发酵精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