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林业   2篇
  39篇
综合类   30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56年来西安市气温突变与致灾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1951-2006年西安逐月平均气温和逐月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和5年滑动平均法分析了近56年来西安市年均温和季均温的变化趋势;采用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气温突变的时间;并研究了西安市气温突变前后旱涝灾害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6年来西安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该市在1994年附近气温发生明显的突变,由低于气候平均值变为高于气候平均值,其后气温持续偏高;西安市气温显著突变的时间与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一致,早于华南和青藏高原地区,晚于东北、华北和淮河地区,更晚于全国;近56年来西安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与西北地区接近,低于东北,高于其它5个地区,及全国和全球;气温突变后,西安市旱涝灾害的比例都有所上升,但是旱灾的增幅更大,更明显。  相似文献   
32.
渭河下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近6年渭河下游水沙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渭河下游河段年内多沙期较河流主汛期有所提前;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自60年代至2005年华县站的水沙量持续呈递减趋势;河流的冲淤情况与该河段的降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年平均降雨量小的时候河流以淤积为主,当年平均降雨量大的时候河流以冲蚀为主。针对这些特征,分析了渭河下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3.
李向农  延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0-7231,7234
以西安市上王村、白鹿塬及大峪口的乡村旅游者为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者在评价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时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在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农家特色、活动体验、自然环境、设备设施和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不同家庭收入组的旅游者在活动体验、自然环境和人员素质3个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旅游动机的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在其他4个评价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的结论能够帮助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好地进行市场和产品决策,提升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浐灞生态区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调查了当地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是否因此有所变化,通过调查发现:生态区周边的居民环境意识整体水平不高,当地环境教育发展滞后,与当地生态区建设的大环境极不相称,很多问题亟待改进。提出了应利用西安大学城的优势,广泛调动西安高校环保NGO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35.
畜牧产品生态足迹分析——以安康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晓兰  延军平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184-186,190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当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测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本文选用生态足迹账户核算中的生物部分畜牧产品的生态足迹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数据,以安康市畜牧产品为例,对畜牧产品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安康市各项畜产品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呈上升趋势,由此说明了目前的畜牧产品对环境有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6.
陕西省公路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交通可达性演变是其空间格局变化的基础。文中基于对作为西部大开发门户的陕西省公路交通发展特征分析基础上,采用可达性以及可达性系数对陕西省公路交通的不同阶段进行定量。分析表明:可达性空间格局形成以关中地区为中心向外围地区逐渐延伸,大致呈现不规则的环状分布格局;可达性格局呈现明显的道路指向性,呈现轴线特征;陕西省区域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总体变化不大,可达性总体水平呈现出较大的提高,结构在不断优化,地区间存在的不均衡性态势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7.
对保定市的区位特点和经济地位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症结所在,然后通过优势比较,寻求最优的发展战略。基于旅游业强大的聚集经济的能力,建议保定市从旅游方面进行突破,通过休闲游、文化游和工业游来开辟该地旅游发展的新局面,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最后得出结论,要在区位优势相似、产业结构雷同的大环境下凸显自己,就要明确地位,找准最具潜力产业,然后确定目标,加大投资力度并以其带动整个地区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38.
陕甘宁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0,他引:22  
据陕甘宁地区1951-2000年气温、降水记录,得出结论,整个陕甘宁地区都是增温区,全区增温线性倾向值为0.0194℃/a,高于全球近百年的趋势(0.005℃/a),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区内差异显著。降水线性倾向值分布自西向东增大,全区平均值为-1.0759mm/a。  相似文献   
39.
王米雪  延军平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2):277-282,287
[目的]揭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时空变化特征,为科学应对旱涝灾害和水资源利用等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东南沿海地区46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EOF等气候分析方法对1960-2013年东南沿海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变化上,PCD波动幅度介于0.10~0.25,存在13~16 a,19~23 a和33~35 a的周期变化;PCP波动幅度介于139.5~208.2,存在13~16 a和25~30 a的周期变化.在空间变化上,PCD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PCP空间差异性大.[结论]1960-2013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集中度在增强,且沿海地区值大于内陆地区;降水集中期稳定波动,空间上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0.
利用陕西无定河川口站、延河延安站、北洛河状头站、甘肃马莲河雨落坪站、泾河杨家坪站及宁夏清水河泉眼山站,截止1999年的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及截止2000年的39站气象资料,应用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及DOM图象分析,认为陕甘宁老区仍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年均输出泥沙4.67亿t,约占陕西入黄泥沙的58.4%。20世纪90年代气候暖干变化趋势显著,但输沙能力却在增加,这与风蚀与水蚀的过渡位置有关。严重的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山川秀美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