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林业   2篇
  39篇
综合类   30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利用北方农牧交错带46个气象站1961-2013年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法计算该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ET0)、ET0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系数、气象因子对ET0的贡献率,并通过趋势分析、GIS空间插值方法对这些指标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方农牧交错带年ET0平均值在839~1097mm,近53a来以0.21mm · a-1的速率减小。(2)空间分布上,ET0总体呈现“一高二低”的分布格局:陕北高原为高值区,大兴安岭北部高纬地区、青东农区及陇中片区为两大低值中心区。且陕北高原、陇中及青东农区61%的站点ET0平均以0.85mm·a-1(P<0.05)的趋势递增,而吉林西部、科尔沁沙地、辽西地区则呈明显减小趋势。(3)气象因子对ET0的贡献受ET0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和气象因子的相对变化共同影响,其中北方农牧交错带 ET0对相对湿度最敏感,其次为平均风速;但近53a 来风速呈极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达0.0154m·s-1·a-1(P<0.001),因此,综合分析结果表现为风速对ET0的贡献量最大,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ET0下降主要归因于风速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2.
东北地区农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56~2011年东北地区61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5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应用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Kriging插值法对该区的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区的气候生产力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显示:(1)东北地区的增温线性倾向率为0.320℃/10年,降水线性倾向率为-12.11 mm/10年,呈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气候生产力以61.84 kg/(hm2.10年)的速率在增加。(2)东北地区各地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递增,气候倾向率整体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农作物气候生产力除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地区气候倾向率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增加趋势。(3)假定不同气候变化背景下分别计算该地区的气候生产力,"暖湿型"的气候环境对东北地区的农业最为有利,其增产范围为6.44%~17.19%,"冷干型"的气候环境最为不利,其减产范围为7.43%~26.92%,目前东北地区的暖干化趋势在短期内对该区农业生产是有利的,但长期将使农业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