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水稻品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述了目前水稻品质育种、米质评价指标、品质形成的生理机理、环境和淀粉结构对米质的影响、品质性状的遗传和基因定位、新技术在品质研究上的应用等国内外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水稻品质育种的工作实践,对水稻品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粤奇丝苗是一个米质、抗性和产量结合得较好的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在广东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比对厢种梗籼89增产,米质达国标、省标优质二级,抗病、抗逆性强,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该品种于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介绍了粤奇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3.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粤广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粤广丝苗是一个高产、稳产,且高抗稻瘟病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好,叶姿挺直,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后期熟色好。在2005、2006年晚季广东省区试中产量都比对照粳籼89增产,其中2006年达显著水平。广东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75.56kg/667m^2列参试圃第一位。米质主要指标达国家优质米标准,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较强。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4.
粤泰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抗病品种丰丝占为母本、以优质品种齐粒丝苗为父本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抗性和米质结合较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介绍了粤泰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5.
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对水稻品种粤香占及其由高压引起的变异材料粤压1、2、3、4号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取的88对微卫星引物中有11对表现多态性,变异材料与原种的多态性频率介于3.4%~11.3%,多态性标记随机地分布于水稻染色体上,形态上与原种越相近的材料多态性位点数越少。此外,每一变异材料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互不相同,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6.
水稻新品种粤秀占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总结了水稻新品种粤秀占的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7.
粤金油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研究室选用本所育成的水稻品种玉香油占、粤泰丝苗和粤星占经过复合杂交育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的特性。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8.
粤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研究室1999年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依照性状互补的组配原则,以收获指数高、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粤香占为母本,库容大、籽粒较细长的丰矮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 特征特性1.1 早晚兼用型,适应性广广州地区种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约118天,适合广东省除粤北之外各地早、晚造种植。1.2 农艺性状好粤农占株型好,叶色浓绿,生势壮旺,茎叶集散适中,穗大粒多,成穗率高。株高103cm,每667m2有效穗数21万条,穗长20cm,每穗总粒数1…  相似文献   
29.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粤合占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合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高收获指数、高产品种粤香占作母本,以抗性好、米质优的材料特粳占作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具有产量、抗性和米质等方面结合较好的特点,是一个早熟优质的水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0.
水稻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完全双列杂交的遗传设计,以5个各具特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收获指数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指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和反交(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其方差比为2.595∶1.232∶1;F2群体收获指数从低到高呈连续的近正态分布,表现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加性显性模型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达极显著值,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40.17%、67.94%。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指数与结实率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千粒重和生物量显著负相关,由于穗长、千粒重有较高的遗传力,因此在早代对穗长、千粒重进行选择能间接改良收获指数。初步明确水稻收获指数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和其它效应(如反交效应)也起一定的作用,遗传力较高,可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选择。上述的结果将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