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WTO框架下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入世给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WTO农业贸易规则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提出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并从品种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3个层次论述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2.
设计了手扶拖拉机配套的专用深松机,并在苹果园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深松作业降低了苹果园土壤容积密度,改善了土壤孔隙状况,土壤贮水库容增加,深松两年后果园土壤0~1m土层内贮水量较耕翻处理高24.8mm。深松第3年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较翻耕及旋耕高0.70 g/kg、0.18 mg/kg及0.43 g/kg、0.16 mg/kg。手扶拖拉机专用深松机作为一种果园土壤耕作机械在渭北地区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3.
施氮量对不同叶绿素含量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陕西关中地区施氮量对不同叶绿素含量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高光效小麦的较佳施氮量,以西农979、冀麦5265及其黄绿叶突变体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0kg·hm~(-2)(CK)、120 kg·hm~(-2)(N_1)、240 kg·hm~(-2)(N_2)和360 kg·hm~(-2)(N_3),分析施氮量对不同叶绿素含量小麦光合能力、氮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小麦生长特性和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西农979和冀麦5265黄绿叶突变体的旗叶面积、SPAD值、光合速率以及穗数、穗粒数、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在N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冀麦5265的各项指标则呈现增加趋势,在N_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西农979和冀麦5265及其黄绿叶突变体的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氮素利用效率则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呈现先减后增趋势。综上所述,在关中平原地区,西农979和冀麦5265黄绿叶突变体兼顾产量、品质与施肥效益的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冀麦5265为360kg·hm~(-2)。  相似文献   
24.
设施农业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通过对世界及中国农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得出:(1)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控制入口,节约资源、集约经营、保护生态并重的现代持续农业;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2)设施农业是中国农业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促使中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25.
为解决中国黄土台塬地区地膜覆盖春玉米生产中速效肥单一施用及生长后期追肥难的问题,探讨尿素与缓释肥配施条件下春玉米水分利用率、土壤硝铵态氮含量、生长量及产量的变化,旨在为黄土台塬地区地膜覆盖春玉米高产平衡施肥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2015年在长武试验站以半膜覆盖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在施氮量(225 kg/hm纯氮)的相同条件下,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N0)、100%尿素(U)、100%缓释肥(C)、50%尿素+50%缓释肥(U5C5)、30%尿素+70%缓释肥(U3C7)、70%尿素+30%缓释肥(U7C3)处理,其中不施肥(N0)处理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尿素与缓释肥不同比例配施可有效改善春玉米农艺性状,其中U3C7处理的株高、茎粗及叶绿素SPAD值均达到最大值;同时U3C7处理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较U5C5、U7C3和U处理增产5.6%、7.3%、9.9%。尿素与缓释肥配比为3∶7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较N0和U处理提高40.9%、11.8%。尿素与缓释肥配施能有效提高土壤硝铵态氮含量, 开花期U3C7处理在0~10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最高,到成熟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最高,说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氮素配施,可有效解决地膜覆盖春玉米单一施用速效肥而造成后期氮肥供应不足的问题。综上,尿素与缓释肥按3∶7配施可作为黄土台塬地区地膜覆盖春玉米的高效施肥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水分及养分,促进春玉米生长,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6.
李成砚  廖允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45-8347
对杨凌示范区人口结构、素质状况,环境状况、污染源、污染治理状况,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依据层次性、完备性、可行性和动态性原则,初选了47个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指标体系精简为17个,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指标体系中提炼出2个主因子,对2008~2010年杨凌示范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纵向分析比较,得出了杨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逐年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7.
WTO框架下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入世给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WTO农业贸易规则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提出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并从品种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三个层次,论述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对西部地区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延伸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的有效途径。探讨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的运作方式和有效途径,即建立以市、县、乡三级网站为硬件支撑,充分发挥宣传、管理、服务功能,教材资料(含电视教学片)与助学辅导体系相配套,强化实践环节教学与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向农村的服务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9.
不同菌种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温室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当前秸秆生物反应堆菌种使用较为杂乱的问题,筛选适用于陕西关中地区温室黄瓜种植的秸秆生物反应堆的配套菌种。【方法】选取7种不同来源的菌种,测定不同菌种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的影响,以不放置菌种为对照,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7个菌种均能提高温室土壤温度,促进黄瓜生长发育,提高黄瓜产量,降低黄瓜白粉病的发病率。其中经世明生物反应堆专用菌种001、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种和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Z1处理后,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3.3,3.1,2.4℃,黄瓜株高分别较对照增加26.8,22.2,25.0cm,单果质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4.9,32.9,26.9g,白粉病病情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18.88,10.38,6.07,增产率分别为32.5%,27.1%,21.0%。【结论】在关中地区黄瓜日光温室栽培中,世明生物反应堆专用菌种001综合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4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日光温室黄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适合延安地区温室黄瓜种植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方法】选取延安地区最常用的行间内置式、行下内置式、外置式和外置式+行间内置式4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分别测定其对日光温室内CO2体积分数、室内气温、地温及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的影响,以不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为对照,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4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均能增加温室内CO2体积分数,提高室温和地温,改善农艺性状,提高黄瓜产量。其中,外置式+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在提高温室内CO2体积分数(09:00和11:30)及黄瓜株高、茎粗、产量和缩短收获时间方面表现最为明显,温室内CO2体积分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60.0%(09:00)、170.8%(11:30),黄瓜株高、茎粗、产量分别提高了13.8cm,1.1mm和34.6%,收获时间缩短了6d;该技术在提高室温、黄瓜根部10cm地温及降低白粉病和霜霉病病情指数等方面也有较好表现,室温、黄瓜根部10cm地温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9和2.9℃,白粉病和霜霉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4和1.7。【结论】在延安地区黄瓜日光温室栽培中,外置式+行间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综合表现最为突出,可以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