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119篇
  76篇
综合类   420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36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依据2004年试验资料,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研究了在不同灌水量、灌水时间处理下,春小麦生长前期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最终产量及其组成、春小麦田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结果显示:分蘖拔节期适当减少灌水量并推迟灌水时间,能抑制春小麦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系生长,减少总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2.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双链闭环小分子D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kb,组成6个早期表达基因(E6、E7、E1、E2、E4、E5)和2个晚期表达基因(L1、L2)。高危型HPV的E6和E7基因是病毒癌基因。E6和E7蛋白分别结合和降解P53和PRb蛋白,导致细胞周期失控、染色体不稳定、基因扩增、丢失和突变等改变,从而促使宫颈肿瘤的发生和发展。HPV导致宫颈肿瘤的病理机制包括持续性感染、E6和E7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HPV整合至宿主细胞DNA等,其中以E6和E7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为中心。E6和E7蛋白的功能状态决定宫颈上皮内肿瘤的进退和浸润癌的恶性形状的维持和演进,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进一步研究与E6和E7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及其机理将可揭示宫颈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规律,为最终控制宫颈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非株高的抗倒因素,为选育水稻抗倒伏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荃211S为母本的6个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对其基部第一伸长节间的抗折力、节间长度、节间壁厚、节间质量数、节间直径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荃两优系列组合基部第一伸长节间的倒伏指数与节间质量数极显著负相关、与壁厚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节间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节间质量数越大,壁厚越厚,倒伏指数越小,抗倒性越强;基部节间越长,倒伏指数越大,抗倒性越弱。荃两优系列组合强抗倒性源于基部节间长度短、壁厚较厚、节间壁内充实度较好。[结论]水稻品种选育中减小基部第一伸长节间的长度、增加壁厚、增加干物质在基部节间的积累都利于提高品种的抗倒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2015—2016年,通过对杭州平原(余杭)和山地(临安)茄子青枯病发生情况的调查比较,重点分析了山地茄子青枯病严重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山地茄子定植后约40 d,田间始见青枯病,其后病害持续扩展,30~40 d后趋于稳定,平均病株率为17.8%;7月中旬剪枝复壮后病害扩展迅速,约30 d后达到发病高峰期,平均病株率为32.7%;平原茄子青枯病在定植后约30 d始见,其后约30 d进入高峰期,平均病株率为21.5%。嫁接位点埋入表土、剪枝工具消毒不彻底及南方根结线虫发生为害是造成当地山地茄子青枯病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为明确热激蛋白HSP10在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沙葱萤叶甲Hsp10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利用qPCR技术对该基因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成虫羽化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温度下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1条新的沙葱萤叶甲Hsp10基因,命名为GdHsp10a,GenBank登录号为MG460308,cDNA序列全长为526 bp,开放阅读框为333 bp,编码蛋白含11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1.97 kD,等电点为9.74;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同源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dHSP10a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HSP10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53.15%。qPCR结果表明,GdHsp10a在沙葱萤叶甲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卵期和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期、预蛹期及蛹期;成虫羽化后不同时期表达量差异显著,25 d时表达量最高,其次为100、10和7 d时的表达量;温度对GdHsp10a表达量有显著影响,30℃下表达量最高,35℃下表达量次之,15、20、25及40℃下表达量最低且无显著差异。表明GdHsp10a可能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及成虫越夏中起着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99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美海棠嫁接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技术规范。本规程适于武汉地区及气候相近区域的北美海棠标准化、规模化栽培。2品种采用适宜本地栽培的良种(火之舞、凯尔斯、高原之火、红丽、钻石、王族等),建议使用经本地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其它优良品种(品系)。具体品种介绍见表1。  相似文献   
998.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林业血防抑螺成效提升改造的改造原则、改造对象、林地环境改造、林分结构改造、配套措施、成效评价、作业设计、检查验收以及档案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林业血防工程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相似文献   
999.
为揭示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己糖激酶基因的功能,根据本课题组组装的沙葱萤叶甲转录组测序数据,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获得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昆虫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qPCR)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温度下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对RNA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cDNA全长为1 699 bp,开放阅读框长为1 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氨基酸序列与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己糖激酶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65.42%。己糖激酶基因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成虫滞育期间相对表达量维持在低水平,而滞育结束后相对表达量急剧上升达最高值。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己糖激酶基因在沙葱萤叶甲成虫体内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沙葱萤叶甲成虫己糖激酶基因2 d后,与对照相比,己糖激酶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90%以上,4 d后仍下调40%以上;该基因干扰后12 d内,沙葱萤叶甲成虫存活率下降了25%以上。表明己糖激酶基因可能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和滞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报道了中国兰科苹兰属植物一新记录种:球花苹兰(Pinalia globulifera (Seidenf.) A. N.Rao),并提供彩色照片及详细特征描述。该种形态上与密花苹兰(Pinalia spicata (D. Don) S. C. Chen&J. J. Wood)近似,但前者茎较细,花序缩短呈球状,花梗和子房无毛,花白色,柠檬芳香,唇瓣前端亮黄色,中裂片宽圆形,侧裂片半圆形等特征易与后者区分。该种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东北部等地区,现首次在中国西藏发现其分布。本文提供该种详细特征描述、特征图片及物候等信息,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标本馆(TAAHU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