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83.
[目的]研究贺兰山野化牦牛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方法]2014年4月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贺兰山野生耗牛的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牦牛行为谱。[结果]贺兰山野化耗牛的各种行为都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各行为占时间比例分别为:取食34.18%、卧息18.58%、移动18.38%、站立17.77%、反刍5.95%和其他5.14%。取食的高峰期在每天9:00~11:00和15:00~17:00,卧息的高峰期为11:00~13:00和14:00~15:00,反刍的高峰期出现在13:00~15:00,与卧息的高峰期部分重叠,移动与取食的高峰期是相并行的,站立行为在1 d中的发生较为随机,高峰期不明显,但在牦牛卧息高峰期时所占比例最低,而其他行为所占的比例在全天的峰值都很低。通过对贺兰山不同年龄阶段牦牛春季昼间的各行为分析发现其差异不显著。[结论]牦牛可通过调节自身的行为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这是动物长期进化以适应自然环境改变的综合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以北京、甘肃、河北和辽宁产区的国光苹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区的苹果样品进行了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挖掘数据。在苹果样品中共检测到6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酯类物质26种、醇类物质18种、醛类物质8种、萜烯类及C13降异戊二烯类3种、酸类1种、其他类4种。醇类、酯类和醛类香气是苹果中的主要香气组成部分,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以香气数据为判别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苹果品种和产地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方差的46.9%、9.4%和12.0%,共73.0%的方差,能够概括样本中的大部分信息。其中,对主成分1起主要影响的化合物为乙酸丙酯、2-甲基丁酸甲酯、2-甲基丁酸乙酯、1-戊醇、1-辛醇、1-羟甲基-2-甲基-1-环己烷。对主成分2起主要影响的化合物为1-丁醇、6-甲基-5-庚烯-2-酮、6-甲基-5-庚烯基-2-醇、2-亚甲基环己烷乙醇,对主成分3起主要影响的化合物为2-甲基丁酸、乙酸己酯。产地识别结果表明,北京市延庆区、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甘肃省白银市产区国光苹果能够得到较好的区分,其中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刘斌堡镇和旧县镇白羊峪产区的国光苹果被分为一类,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产区和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的国光苹果距离较为接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