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2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8篇 |
农学 | 30篇 |
基础科学 | 14篇 |
51篇 | |
综合类 | 148篇 |
农作物 | 18篇 |
水产渔业 | 11篇 |
畜牧兽医 | 77篇 |
园艺 | 31篇 |
植物保护 | 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281.
<正> 稀土高效肥(简称稀土肥)是以化学元素周期表ⅣB 中的镧系和 Sc(钪)、Y(钇)为主,配以氮、钾、硼、锌等其它元素而制成。稀土应用于农作物上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为了研究稀土肥在林业上的使用效果。我们于1989年在一年生杉木实生苗上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82.
283.
艾比湖绿洲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艾比湖绿洲参考作物蒸散量对不同气象因子的敏感性。【方法】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基于艾比湖绿洲1962—2016年4个气象站的逐月气象资料计算ET0。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间和风速的敏感系数,并运用MK趋势检验分析其变化趋势,最后分析了敏感系数在各个站点的变化特征。【结果】通过MK趋势检验,发现参考作物蒸散量、日照时间和风速呈下降趋势;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最高温度、风速在研究区呈下降趋势,最低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间为上升趋势。艾比湖绿洲中,各气象因子对ET0的敏感程度为相对湿度>最高温度>风速>最低温度>日照时间。ET0对不同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在艾比湖北部的阿拉山口较高,在温泉站较低;日照时间则在温泉较高,在阿拉山口较低。【结论】相对湿度对艾比湖绿洲ET0的敏感性最高,日照时间的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284.
285.
浙江省水稻田杂草群落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浙江省水稻田主要杂草的危害现状,采用七级目测法对浙江省主要水稻种植区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并运用Canoco软件对调查样点内杂草危害值和气候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调查结果表明,田间共发现杂草61种(含变种),分属22科,其中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为浙江全省单季稻田内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优势杂草。根据典范对应分析结果,可将44个样点稻田杂草群落分为以下两类,第1类为浙西北地区稗+小旱稗E. crusgalli var. austrojaponensis+千金子+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杂草群落,稗、小旱稗、千金子、杂草稻在此群落内的综合危害指数均在8.88%以上,为此区域优势种;第2类为浙东南地区千金子+丁香蓼+通泉草Mazus fauriei+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稗杂草群落,千金子、丁香蓼、通泉草在此群落内综合危害指数均在7.66%以上,为此区域优势种。总体上,浙西北地区稻田受杂草危害较浙东南地区严重。表明浙江省稻田杂草群落与20世纪末相比发生了演替,主要危害杂草种类趋于同质化,且危害值降低,此外杂草稻等新问题日益突出,急需寻求相应的控草措施。 相似文献
286.
287.
[目的] 探索泌乳早期日粮中添加甘草多糖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 头体格健康、年龄和胎次相近的经产泌乳早期(产后21 d)奶牛,分成4 组,每组15 头,每组设置3 个重复,每个重复5 头,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3%、0.6%和0.9%甘草多糖,并在正式试验周期21 d内检测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变化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中的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泌乳早期日粮中添加甘草多糖能提升奶牛的生产性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甘草多糖的最佳使用量为0.9%。 相似文献
288.
289.
为了解枣棉间作模式中棉花的光合特性及产量,通过在棉花的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利用Li-6400光合仪测量单作、间作下棉花的光合特性,分析比较单作、间作产量及经济产值。结果表明:单作、间作光合特性差异在花铃期最大,间作棉花在花铃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比单作棉花分别低31.33%、15.13%、22.39%,而胞间CO2浓度(Ci)比单作棉花高8.90%;产量上间作棉花的收获株数、总成铃数、皮棉产量比单作棉花分别低28.26%、32.7%、41.61%;枣棉间作在土地利用率和总经济产值上具有明显优势,表现在枣棉间作模式提高了35%的土地利用率,比同面积单作棉花提高了41.27%的经济产值,比同面积单作枣树提高了30.63%的经济产值。枣棉间作下,间作对棉花光合的不利影响随着枣树和棉花的共进生长逐渐增大,间作造成棉花的减产,但是具有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0.
南京城市杂交马褂木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城市杂交马褂木林的小气候特征,探讨杂交马褂木林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机制,在南京林业大学选择杂交马褂木林地作为研究对象,以空旷水泥地作为对照,使用Decagon微气象监测系统对其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进行了长期监测,从日、月、年等不同尺度对城市马褂木林的温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春、夏、秋季白天马褂木林气温(Ta)低于水泥地,四季夜间林地Ta均略高于水泥地,夏秋两季白天林地相对湿度(RH)高于水泥地,夜间林地RH低于水泥地且相对湿度差较小;水泥地Ta与RH日较差和日均值变异系数均高于林地,4—11月份林地Ta月较差和月变异系数均小于水泥地,6—11月林地RH月变异系数低于水泥地,水泥地RH及Ta的年较差和年变异系数均略高于林地;林地可以将日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刻分别推迟2.5h和0.5h;马褂木林气温与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呈现高温低湿、低温高湿的规律。说明,城市马褂木林夏秋两季的白天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作用,在秋冬的夜间具有显著的保温作用,夏季能延缓高温、冬季能够推迟低温,使得温湿度变化更为缓和。并且,温湿度之间能够相互影响,林地的环境因子也能显著影响水泥地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