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4篇
  4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目的】针对我国土壤普查成果中不同省份或地区、甚至相同省份不同县市之间的土壤养分图分级指标不一致导致的全国土壤养分图整合困难的问题,提出不同分级标准下土壤养分图的整合模型,实现全国高精度土壤养分制图表达。【方法】分析土壤二次普查大、中比例尺多种土壤养分图在数据提取及整合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保留原有图斑的土壤养分分级信息、属性数据、不同制图目的下视觉一致的前提下,采用组件式建模方式构建土壤养分分级体系整合模型。【结果】通过对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1∶50万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图的应用,该模型能够对分区调查的矢量化空间数据库进行提取、整合与表达,实现海量土壤养分制图中人机交互的智能表达,并通过对分级属性数据的提取,实现对不同区域土壤养分图的整合,便于重新制图并进一步生成土壤养分低值、中值、高值图。【结论】土壤养分分级体系整合模型可适用于环境、生态等其他领域的类似数据的分级整合与表达。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干旱胁迫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水平,对玉米干旱胁迫快速、精确监测,及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对保障玉米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对玉米干旱卷曲叶片进行监测是实现快速精确地监测玉米干旱胁迫的重要方法。【方法】文章使用单反相机获取干旱胁迫和适宜水分处理下的玉米植株数字图像,使用多边形框手动标注玉米卷曲叶片,建立玉米卷曲叶片目标检测数据集,使用目标检测模型Mask R-CNN对玉米卷曲叶片进行检测。【结果】目标检测模型进行玉米卷曲叶片检测的置信度高于98%,在IOU阈值为0.5时,卷曲叶片检测模型的均值平均精度为74.35%。【结论】目标检测算法能精确地对玉米卷曲叶片进行检测和分割,卷曲检测置信度高。基于叶片卷曲信息的玉米干旱胁迫识别具有快速、及时、精确等优点。随着作物表型组学的发展,目标检测算法可广泛应用于作物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以及作物表型研究中感兴趣区域的识别和定位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3.
果园采摘机器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我国果园面积和水果产量位居世界首列,但是水果种植管理基本依赖人工,其中水果采收就属于高耗劳动力任务,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参与。但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逐渐减少和高成本化的趋势,这不仅会降低水果的采摘效率,还会造成果园投入成本和水果生产成本增加。为了缓解这一现象给水果产业带来的影响,研发果园采摘机器人将是果园生产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选择之一。果园采摘机器人属于多学科融合的技术载体,该研发会面临大量技术挑战。【方法】文章以文献整理和市场调查相结合对采摘机器人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展现国内外多种类型的果园采摘机器人的科研成果,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果园采摘机器人的基本系统组成、现存的难题,针对发现的难题提出对策。【结果/结论】果园采摘机器人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但是由于研发难度大,国内外经济实用的果园采摘机器人产品还很少。需要加大智能采摘机器人的研发力度,综合多学科高新技术,大力开展智能采摘技术及装备的创新研究工作,提高机器人的精准化、便携化、低成本化,促进我国果园采摘机器人早日投入应用。  相似文献   
104.
菜用甘薯新品种泉薯 830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997年秋季用龙薯 34为母本、泉薯 9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植株分枝性较强 ,茎叶翠绿且生长旺盛。 1999年开始加强其蔬菜利用的综合性状鉴定 ,至 2 0 0 1年经连续 3a (年 )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泉薯 830的茎叶产量和食用品质等性状均优于食 2 0、福薯 7- 6〔2〕和富国菜等菜用品种 ,表现出较适宜作为蔬菜利用的优点 ,因此把泉薯 830列为适宜菜用的甘薯品种加以利用。1 特征特性泉薯 830短蔓较直立 ,叶片尖心形带齿 ,叶片、叶柄、叶脉均为绿色 ,茸毛极少 ,单株分枝 8~ 12条 ,结薯 4~…  相似文献   
105.
基于ASP的有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的安全性,并适应中国有机农产品的外贸出口的需要,设计构建了网络化有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同时,采用ASP设计动态网页,采用SQLServer2000连接数据库,将管理系统放在互联网上,运用B/S体系结构,农场和加工企业通过网络上传收集的追溯信息,储存到企业服务器数据库。企业可以快速查询原料的生产和验收信息,及时掌握农产品生产情况;消费者可以方便快速的查询所购买各有机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增强了有机农产品产业链的透明度,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6.
基于GPS和土壤养分图的变量施肥控制软件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大豆变量施肥播种机自动控制的需要,使用VB6.0编程语言和MO2.2地图控件,开发了基于GPS和土壤养分图的变量施肥控制软件.本软件具有串口通讯、GPS信号接收、输出调试、播种机参数设置和变量施肥作业控制等功能.同时,提出了使用地块平均施肥量、设定变量范围、利用土壤养分图的简易可行实现精准变量施肥控制方法.本软件能自动生成作业记录,作业后可根据记录生成施肥记录图,有利于农业精准管理和生产信息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7.
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世界农业逐 步迈入智慧农业新阶段。人工智能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高性能传感器、无人机等关键领 域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有力支撑了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将引领农业快速实现网 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一场农业上的新技术革命。【方法】通过系统研讨智慧农业的定 义与技术特点,智慧农业与互联网、物联网、遥感、人工智能、5G 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的 发展现状和融合趋势,文章对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 展智慧农业的规划、基础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建议。【结果】当前我国发展智慧农业存 在几个影响深远的短板:(1)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需求有较大不适应, 严重制约智慧农业的发展。(2)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满足产业对智慧农业的巨大需求。 (3)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实现农业技术突破和转换成智慧农业的生产力。 【结论】对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建议主要包括:(1)科学做好顶层规划设计,为智慧农业快 速发展提供政策和技术保障。(2)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政府支持、财政投 入、民间资本投入等方式,加大对农村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3)加快人才队伍 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培训机制,培养一批具专业素养的农业技术人才,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交 流协作,加快实现智慧农业交叉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108.
论述了对温室环境数据进行远程监测的一种方法.温室环境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数据通过GSM模块进行无线传输,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测.SWP系列多路巡检显示控制仪处理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并通过RS232串口实时传输给计算机.GSM模块将环境数据通过GSM无线网络传输给远程的数据中心.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实现通讯具有方便和安全的特点,克服了恶劣环境下架线不便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9.
农机直线行走作业DGPS导航软件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于大中型宽幅农业机组的田间行走作业,利用DGPS进行导航具有很多优点,本研究利用VB6.0编程语言,对农机直线行走作业DGPS导航涉及的GPS定位信息的获取、坐标投影变换、导航AB线的确定等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开发了应用软件。农业生产中可利用触摸屏计算机实现对机组田间直线行走作业导航。田间作业记录进行模拟试验表明,此软件可有效地实现导航功能,并同时具有作业行走记录和行走距离、作业面积实时显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分析TRIZ理论内涵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思维受限、课程内容欠缺和综合实践培养不足问题,应用TRIZ创新理论中的创新思维训练工具,可有效开拓研究生创新思维,优化创新意识。采用TRIZ创新理论中发明问题分析工具和发明问题求解工具,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授课教师通过参加TRIZ理论的系统化培训,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同时丰富创新课程的内容。通过TRIZ创新方法指导研究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研究生创新的综合素质,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