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6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林业   552篇
农学   704篇
基础科学   415篇
  642篇
综合类   4319篇
农作物   577篇
水产渔业   208篇
畜牧兽医   2163篇
园艺   827篇
植物保护   37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430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606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546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列表类型数据是生态研究中最为常见的数据形式。在分析列表类型数据特征及其与元数据关系,数据安全和共享策略等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研究列表类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案。研究认为数据集的元数据不仅是对数据集实体的说明,而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数据集实体的内容和数量,以及数据集实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正是进行列表类型数据管理依据所在。  相似文献   
99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实验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章家恩  蔡燕飞  高爱霞  朱丽霞 《土壤》2004,36(4):346-350
对有关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包括微生物类群多样性、群落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等的描述与表征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当前国内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Biolog 微平板方法、FAME 分析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并指出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如果可能的话,需要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方可得到有关土壤生物多样性的较为全面的信息和理解。  相似文献   
993.
RS和GIS技术在水保方案编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将RS和G IS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优势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阐述了RS和G IS技术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布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等。提出了在方案编制实践中应用RS和G IS技术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94.
耕作方式转变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后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长期旋免耕后进行深松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周转。为对比转变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LOC)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该研究基于连续6 a的旋耕转变为深松和免耕转变为深松定位试验,对比了2012-2014年长期旋免耕农田进行深松对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转变和秸秆还田均对土壤LOC含量、活性有机碳与有机碳的比例(LOC/SOC)和碳库管理指数产生显著影响。相对于原旋耕秸秆还田处理(RTS),虽然旋耕-深松秸秆还田处理(RTS-STS)提高了0~30 cm土层的LOC含量,但其土壤中LOC/SOC比例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下降。而免耕-深松秸秆还田(NTS-STS)处理和耕作方式未转变的免耕秸秆还田处理(NTS)在0~10 cm土层其LO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NTS-STS处理显著提高LOC/SOC比例。耕作方式转变导致RTS-STS处理碳库管理指数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而NTS-STS处理则呈逐渐升高趋势。耕作、秸秆、年份、耕作与秸秆、耕作与年份及3者交互作用是导致耕作方式转变后各处理0~30 cm的LOC含量变化的主要作用力(P0.05)。秸秆还田条件下,将长期旋耕处理转变为深松可显著降低土壤SOC中的LOC比例,降低碳库管理指数,促进土壤碳库的稳定性;而长期免耕处理转变为深松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下层(10~30 cm)的土壤碳库活性。  相似文献   
995.
“三湖”保护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松花江三湖保护区(以下简称“三湖”保护区)是1990年2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三湖”是指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是吉林省重要的水资源基地,具有发电、灌溉、供水、防洪、养鱼等多种效益.但是,长期以来,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对“三湖”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只注重开发利用,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区域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加强保护区内水土流失的防治.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全球范围内磷矿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间作或菌根技术强化作物对土壤磷(P)的利用及增产增收的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处理[不添加磷(P0)、添加有机磷(OP50)、添加无机磷(IOP50)]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与大豆间作的玉米的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最短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OP50处理下,间作玉米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间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明显高于NM处理;接种GM处理的玉米根系生物量和株高均显著高于NM处理,且根系生物量以间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接种GM条件下,P0、IOP50、OP50处理下的间作植株生物量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45.98%、111.33%、33.56%。单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何种种植模式及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植物根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磷添加与否,间作?GM组合条件下的玉米地上部磷吸收量均显著较高,其中IOP50处理下的地上部磷吸收量显著高于OP50处理。间作?GM组合条件下,IOP50处理玉米根系的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OP50处理。可见,接种GM、分室磷添加和间作各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生长。综合菌根侵染、生物量及磷含量与吸收量、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对玉米地上部的促生作用最好,玉米磷素吸收最多,可望有效强化滇池流域红壤坡耕地磷素的利用。  相似文献   
997.
用δ~(13)C法研究黑土添加有机物料后有机碳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短期培养实验,利用δ13C的方法研究了外源有机物料分解过程中黑土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土中添加有机物料后,土壤有机碳的数量明显增加。在有机物料分解过程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的总量在逐渐下降,总的变化趋势是先快后慢,渐趋平缓,到培养结束(30天),有机物料在土壤中净残留率小于50%。黑土有机碳的δ13C值受进入土壤中有机物料的种类所影响,从数量上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可以反映土壤中不同来源有机碳的变化。在小麦秸秆分解过程中,新进入黑土中的有机碳转化较快,而土壤中固有的有机碳转化较慢,添加有机物料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碳的固定。  相似文献   
998.
施钾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施钾对抗虫杂交棉中棉所38、抗虫棉新棉33B、常规棉中棉所12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相比,不同基因型棉花施氯化钾225.kg/hm2,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棉花干物重及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棉花总成铃数、铃重和衣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中棉所38、新棉33B和中棉所12皮棉产量分别增加13.60%、10.66%和4.21%;棉纤维2.5%跨距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和纤维整齐度等品质也得到改善。中棉所38和新棉33B比中棉所12施钾的效果更好,生产上应优先给抗虫杂交棉和抗虫棉品种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999.
喷射护坡绿化技术的物种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总结现有喷射护坡绿化技术物种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植物学理论和工程实践对现有物种选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即采取综合措施,力求物种的多样性及本地化,使恢复生态系统工程达到稳定的、自我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00.
机械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是流沙治理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人工措施干预治理流动沙地后其生态恢复初期(前3年)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并以流沙区为对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变化首先始于各种机械措施所建立的稳定地面的形成,为天然植物的迅速增殖和侵入、人工固沙植物的介入、枯枝落叶的储存及流沙成土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枯枝落叶层的形成又为土壤-植物系统物质交换建立了介面,促进了流沙的成土过程。不同人工措施治理区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流沙区土壤含水量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水分仍能保持流动沙地原有的水分平衡状态。但随着天然植被的恢复与人工固沙林生长,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由干预前的40cm加深至第三年的160cm。系统内植物恢复与流沙成土过程的前期效果表明,草沙障或土沙障+固沙林措施优于塑料沙障+人工沙蒿和封育治理措施,是流动沙地得以快速治理的有效方法。从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看,人工植被在建立后第三年其生态功能才开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