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38篇 |
免费 | 192篇 |
国内免费 | 12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49篇 |
农学 | 187篇 |
基础科学 | 399篇 |
180篇 | |
综合类 | 1896篇 |
农作物 | 251篇 |
水产渔业 | 350篇 |
畜牧兽医 | 1066篇 |
园艺 | 263篇 |
植物保护 | 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21篇 |
2014年 | 197篇 |
2013年 | 195篇 |
2012年 | 225篇 |
2011年 | 251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254篇 |
2007年 | 210篇 |
2006年 | 229篇 |
2005年 | 216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94篇 |
2002年 | 162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1篇 |
1977年 | 5篇 |
1975年 | 8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参照作物蒸散量计算模型在新疆干旱地区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作物需水信息实时、准确地获取是实现智能灌溉发展精准农业的关键技术和必要条件。参照作物蒸散量(ET_0)是获取需水信息的重要依据和需水决策系统的核心,ET_0计算模型的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作物的长势以及智能灌溉的效果。选取基于温度的Hargreaves-Samani法(H-S法)、基于辐射的Priestley-Taylor以及经验公式法Irmark-Allen进行比较,选择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最佳的ET_0计算模型。选择新疆地区的昭苏、乌鲁木齐、麦盖提、吐鲁番4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分别利用H-S法、经验公式法Irmark-Allen(I-A法)、Priestley-Taylor辐射公式(P-T法)、以及Penman-Monteith公式(PM-56)4种方法计算不同站点的ET_0值,以PM-56为标准对其他方法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并修正。结果表明,在4个站点中Irmark-Allen的计算结果与PM-56最为接近,标准误差分别为1.215、1.020、1.311、1.065。经过回归分析得,昭苏站拟合优度最佳的是Allen,r~2为0.917,麦盖提站和吐鲁番站拟合优度最佳的是P-T法,r~2值分别为0.862和0.889,乌鲁木齐站拟合优度最佳的是H-S法,r~2值为0.926。对模型进行修正之后,昭苏站和乌鲁木齐站的最佳模型是H-S法,标准误差分别减小到了0.419和0.607,标准误差分别减少了90.6%和85.7%。麦盖提站和吐鲁番站的最佳模型是修正P-T法,标准误差分别减少到了0.670和0.439,标准误差减少了87.4%和89.8%。因此,可以在有限气象条件下将修正后的模型用于新疆地区相应站点ET_0的计算中,为农业灌溉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2.
血根碱抗水霉菌体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OD值和琼脂稀释法,以孔雀石绿、氯化钠作为对照,分别进行了3种药物对水霉菌孢子和菌丝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其中血根碱以2%DMSO(二甲亚砜)为溶剂,孔雀石绿和NaCl均以水为溶剂。结果表明:血根碱对水霉孢子的MIC80为200μg/mL,对菌丝的MIC为256μg/mL;孔雀石绿对水霉菌孢子的MIC80为6μg/mL,对菌丝的MIC为12μg/mL;氯化钠对水霉菌孢子的MIC80为15 000μg/mL,对菌丝的MIC为20 000μg/mL,说明血根碱具有开发为抗水霉菌药物应用于渔药领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酚氧化酶(PO)为材料,采用L-DOPA为反应底物,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PO活力,研究克氏原螯虾PO的特性,为其免疫学研究及优化PO准确测定方法提供依据。结果显示PO活力最高时的温度为35℃,低于和高于35℃活力逐渐下降,45℃以上活力迅速下降;0℃仍具有最高活力的24%。在pH4.0~9.5内PO均具有活力,鳃组织最佳pH5.5,血清最佳pH6.5。因此测定克氏原螯虾PO活力的最佳参数为温度35℃,pH5.5(鳃)或6.5(血清)。以上结果说明冰浴终止反应法测定克氏原螯虾PO活力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要慎用。 相似文献
106.
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的菌种组成及降解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不同温度及pH条件对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及菌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完善菌系培养方法,促进其应用开发利用。【方法】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在10℃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45代、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15代,分别获得多组不同代数(F)、不同温度(T)和pH(P)条件下的菌系。测定各复合菌系发酵液pH、玉米秸秆降解率及纤维素酶活,评价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菌群组成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在10℃条件下经连续继代培养40代和在温度4-30℃、pH 6.0-9.0条件下继代培养获得的不同复合菌系发酵液pH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趋近中性;玉米秸秆降解率在27.59%-32.53%,除F40显著高于F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纤维素酶活性呈高代菌系大于低代菌系,温度4-10℃和pH 6.0-9.0条件下,对复合菌系产酶有促进作用,纤维素酶活为1.34-1.84 IU·mL-1;复合菌系的纤维素酶在较低的温度和较宽的pH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酶促反应温度15-30℃和pH 4.0-9.0内仍保持8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力;复合菌系F5-F45、T4-T30和P6.0-P9.0的DGGE条带差异不显著,表明菌系的菌种组成稳定;而在偏酸(pH=4、5)和偏碱性(pH=10)条件下继代培养,复合菌系秸秆降解率和纤维素酶活均显著降低,菌种组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性质与功能稳定性。PCR-DGGE共检测到18个条带,其中关键菌株分别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Azonexus hydrophilusd、Azospira oryzae、Arobacter cloacae、Cellvibrio mixtus、Bacillus tequilensis、Clostridium populeti subsp. Mixtus和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结论】复合菌系GF-20在温度4-30℃、pH 6.0-9.0条件下经过多代继代培养,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玉米秸秆分解活性和菌种组成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在中国定殖的可能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在我国定殖的可能性,并制订针对性的检疫措施,本研究基于该病菌在英国、法国、德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分布数据,选取与病害发生有关的温度、降水量等15个变量,利用Max Ent和GARP两种生态位模型预测其在其它地区的潜在分布,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模型模拟精度。结果显示,2种模型均能够较好地预测L.maculans的分布区域,与已记载的分布区域高度吻合,且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许多高度适合L.maculans定殖的地区;2种模型也能预测L.maculans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并且预测结果一致;GARP结果显示L.maculans在我国的中高度适生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西藏等地。鉴于L.maculans在我国的潜在分布研究结果,建议完善疫情监测体系,采取措施控制病菌的"进入风险",降低病菌"进入"后定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8.
109.
中国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各地区之间在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推行的工业发展模式严重违背了比较优势战略,即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与该地区的要素资源禀赋是不一致的。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