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东北碳酸盐型盐碱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因子变化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于2020年8—10月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盐碱水渔业利用(大庆)研究中心对3个中低碱度池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鉴定出浮游植物共计6门、65种,各池塘不同月份的优势种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优势种较多且优势度较低的特点,浮游植物分布较为均匀,生态系统较为稳定.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各养殖池塘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1#、2#池塘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4#池塘始终均处于清洁-寡污状态.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池塘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和丰度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氨氮、溶解氧、温度、总磷、总氮、亚硝态氮、碱度、pH均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黑龙江乌苏里白鲑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研究从50对虹鳟(Oncrhynchus mykiss Walbaum)的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在黑龙江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sru-ensis Berg)基因组中扩增出的多态性SSLP标记12对。用其中的6对微卫星标记对15尾黑龙江乌苏里白鲑基因组DNA进行遗传检测。用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产物,计算6个SSLP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等。结果显示,最高等位基因频率的范围在0.3750-0.5385,最低为0.0250,说明这个群体为多态群体(群体具有遗传多样性)。多态信息含量(PIC值)的范围在0.4620-0.7069,说明基因座为高度多态基因座。黑龙江乌苏里白鲑群体的杂合度范围在0.5586-0.7282,表明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遗传多样性角度应引起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遗传多样性加以保护。结合资源量下降的现实,建议在保护遗传多样性的前提下对其采取人工繁殖放流的方法扩大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43.
为探究雅罗鱼杂交种“雅龙1号”及其亲本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母本)和新疆额尔齐斯河高体雅罗鱼(Leuciscus idus)(父本)的耐碱性能,对3种实验鱼进行了为期7 d 的50 mmol/L NaHCO3碱度胁迫实验,并对参与渗透压调节、氨代谢等与耐碱性能显著相关的几个生理指标及其对应基因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具有极强耐碱性能的母本鳃组织的钠-钾ATP酶(NK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ATPase α1-like和ATPase α3)均高于杂交种,显著高于父本(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其鳃基因表达量(alpl)均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种鱼(P<0.0001),表明母本可能通过AKP去磷酸化作用,调控NKA酶活性,参与高碱胁迫下的渗透压调节。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发现,母本的血氨(Amon)及尿素氮(BUN)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种鱼(P<0.0001),而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以及鳃相关基因表达量(glud、glul、Rhbg和Rhcg1)大部分高于杂交种,均显著高于父本(P<0.05),表明母本通过合成氨中间代谢物以及提高氨转运蛋白活性的方式消耗体内的氨。综上所述,这些生理指标与母本极强的耐碱性能显著相关,且较好地遗传给了其杂交子代“雅龙1号”。本研究结果为鱼类耐碱性能的综合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雅罗鱼耐碱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申报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44.
硬酯酰辅酶A脱氢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是参与脂肪酸脱氢反应的限速酶和关键酶,此酶编码基因SCD对增加膜磷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提高细胞膜在低温下的流动性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抗寒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成员。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s of cDNAEnds,RACE)克隆了鲤(Cyprinus carpio)脑组织CcSC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低温(6℃)和常温(23℃)条件下的转录表达差异,对其蛋白编码序列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CcSCD基因cDNA全长2618bp,包含一个由3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度为975bp的阅读框(ORF);蛋白分子进化树显示鲤的SCD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SCD蛋白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88%;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低温刺激下(6℃),CcSCD基因表达水平是常温条件下(23℃)的13.9倍,差异非常显著(P0.01)。本研究旨在为今后构建表达载体,通过遗传操作等研究手段鉴定其抗寒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达里湖鲫对盐度和碱度突变和渐变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达里湖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幼鱼在盐度、碱度突变和渐变条件下的耐受性,并对在不同盐度和碱度浓度下的累计存活率、生存上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盐度突变条件下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11.795、11.089、10.809和10.534 g/L;碱度对试验鱼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69.831、68.779、67.071和65.114 mmol/L。渐变条件下达里湖鲫的盐碱耐受能力均强于突变组,其碱度渐变组生存上限为109.2 mmol/L,明显高于突变组的90 mmol/L;盐度渐变组生存上限为15 g/L,与突变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驯养适应,可以显著提高达里湖鲫对碳酸盐型水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养殖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6.
为进一步明确中国绥芬河三块鱼属(Tribolodon)鱼类的分类地位及其起源,本研究依据表型和洄游产卵时间,将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三块鱼(T.brandtii)及二者疑似杂交种与日本珠星三块鱼共53尾样本的COI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和比较。COI有效序列长度为637 bp,共检测到8种单倍型,其中三块鱼独享4种、珠星三块鱼独享3种、日本珠星三块鱼独享1种;疑似杂交种虽与三块鱼共享2种单倍型,却有80%的个体的单倍型与珠星三块鱼主效单倍型一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珠星三块鱼与珠星三块鱼南方型(sourthern forms of T.hakonensis)聚为一支,日本珠星三块鱼与珠星三块鱼北方型(northern forms of T.hakonensis)聚为一支,三块鱼(T.brandtii)单独聚为一支,由此可以确定日本海大彼得湾经俄罗斯滨海区溯河到中国河区产卵的三块鱼实为珠星三块鱼南方型和三块鱼。遗传距离结果显示,珠星三块鱼南方型和北方型的遗传距离为0.023,符合COI类群间的划分依据(0.02),支持将它们划分为两个有效种或亚种更妥当。依据COI分析结果,推测珠星三块鱼南方型和三块鱼存在杂交的可能性,提出了三块鱼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7.
新疆裸重唇鱼和斑重唇鱼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土著鱼类。21世纪初,由于利益驱使和人类活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两者分别列为自治区Ⅰ、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自治区渔业部门也针对其资源量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但在物种资源保护研究方面进展缓慢,未见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采集新疆裸重唇鱼和斑重唇鱼鳍条样本,利用16对同亚科鱼类微卫星引物对两个物种进行了种内多态性分析和种质鉴定。遗传参数分析发现,两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454和0.36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97和0.245,斑重唇鱼的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180~0.616之间,新疆裸重唇鱼的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124~0.740之间,斑重唇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新疆裸重唇鱼,但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低水平,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8.
以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和普通鲤鱼肉(受试物)作为小鼠的饲料基础蛋白成分,以10%、5%、2.5%的比例掺入饲料喂饲小鼠,并以常规大鼠饲料为阴性对照,采用二代繁殖试验法观察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生殖周期全过程的影响,检测转基因鲤作为食物对实验动物小鼠生殖过程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对各代各剂量组试验小鼠全部生殖毒性指标的检测结果,虽然有单项指标出现统计学差异,但未见其生物学意义,未见与喂饲转基因鲤相关的异常改变。经对出现统计学差异的各单项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和生物学意义分析,对转基因鲤(阳性)各组、普通鲤(阳性对照)各组、阴性对照组各指标综合观察,未发现转基因鲤对二代雌、雄性别小鼠有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9.
运用形态学和组织学方法对转生长激素基因鲤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长、饲料占有情况和性腺发育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投饲营养充分的池塘中转基因鲤与对照鲤的体重增长率分别是99.6%和68.2%;而在半饥饿饲料短缺池塘中的转基因鲤和对照鲤体重增长率分别为51.3%和49.8%.说明正常投喂饲料条件下转基因鲤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鲤;半饥饿饲料短缺条件下转基因鲤的体重增长速度与对照鲤无显著性差异.在7、8、9月份,对不同时期性腺发育状况检验结果表明,饲养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两种鱼的雌、雄性腺发育速度不同,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0.
耐盐碱鱼类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玉梅  梁利群 《水产学报》2021,45(5):798-812
耐盐碱鱼类生理和分子适应机制的解析,是培育适于中、高碱度盐碱水域增养殖种的先决条件。围绕世界各国适于中、高碱度盐碱湖泊养殖的鱼类代表种,从组织结构的微观调整、血液离子和渗透压调节、特殊氨氮代谢的形成、酸碱调节、激素调节以及基因组特定区域的选择性表达和适应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耐盐碱鱼类的盐碱适应机制具有多样、复杂、系统性强的特点。建议借助先进的基因功能研究方法,系统整合耐盐碱鱼类在生理、表型、行为和各种组学的遗传信息,将相关性探索研究拓展到基因水平的因果关系确定,推动耐碱鱼类的分子遗传基础与分子适应性进化机制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