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湖羊产羔性状的微卫星标记与其产羔数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多胎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O arAE101、BM 1329、BM 143和O arH H 55以及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的O arH H 35标记对湖羊的产羔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湖羊的5个微卫星位点都达到了高度多态水平(PIC>0.5),这5个微卫星位点可以用于湖羊产羔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的评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位点中O arAE101、BM 143各基因型产羔数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BM 1329、O arH H 35各基因型产羔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O arH H 55、BM 1329各基因型产羔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对今后湖羊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运用PCR SSCP技术检测黄淮山羊H FABP基因部分外显子和内含子区域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其与IMF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在2对扩增引物中只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表现为GG和GC两种基因型。GC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在背最长肌和腿肌中GC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在胸肌中,GG基因型与GC基因型个体之间的IM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据此推测,H-FABP基因该多态位点的GC基因型可能是IMF含量性状的有效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93.
青海高原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青海省西宁市共抽取青海高原牦牛76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结构基因座及12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中性检验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中,有6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8.57%,12个微卫星位点全部为多态,共检测出63个等位基因;两层次标记所反映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均较低,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118、0.0665、0.0729和0.0603,12个微卫星位点相应指标分别为2.9005、0.4138、0.5325和0.4903;除Alp外,其余5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和12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性基因。除Alp-CA、LDH1-ADH两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8对微卫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外,其余13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58对微卫星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另外,6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12个微卫星位点或是两者的合并数据从群体水平上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用于遗传共适应分析的合适组合座位模型,为遗传共适应理论增添关于绵羊品种间及与近缘物种山羊间遗传共适应进化机制差异比较的研究内容。【方法】以中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湖羊、同羊、小尾寒羊、滩羊和洼地绵羊为研究对象,以近缘物种山羊作为对照群体,选择多态程度不同的9个结构基因座。【结果】(1)"显隐性-显隐性"模型不适合遗传共适应的分析;"共显性-显隐性"和"共显性-共显性"模型可用于遗传共适应的分析。(2)对于与具有过多稀有等位基因的Tf座位组合的座位间的遗传不平衡的原因,经典的中性遗传不平衡原理并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解释的原因前后不一致。(3)不同物种、不同品种的遗传共适应系数、遗传不平衡系数以及连锁不平衡系数与座位的组合有关。【结论】(1)在"显隐性-显隐性"组合不存在遗传共适应现象,而在"共显性-显隐性"模型和"共显性-共显性"模型中有可能发现存在遗传共适应现象。(2)由于起源不同,绵羊与山羊间遗传共适应存在较大差异,而绵羊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由于起源相同,在遗传共适应上差异不大,有趋向一致的倾向。(3)本文首次拟合得到的不同座位组合模型的遗传共适应系数与遗传不平衡系数的回归方程,对于探讨遗传共适应的作用机理与计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
牛生长激素基因外显子5序列变异及其分子进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双向直接测序法测定中国5个牛种生长激素(GH)基因外显子5序列,并且在分析序列变异的基础上探讨GH基因外显子5序列的分子进化特征.序列分析表明,5个牛种GH基因外显子5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平均核苷酸变异率约为3.48%,而且绝大多数位点的核苷酸替换是同义突变,仅发现1个错义突变位点;从GH基因外显子5序列单倍型构建的分子进化树来看,水牛与普通牛、瘤牛、牦牛及大额牛的分化相对比较明显,其他4个牛种之间并无明显分化,还享有共同的祖先序列.研究结果也说明牛GH基因外显子5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功能的约束表现相当保守,进化速率缓慢.  相似文献   
96.
东亚近海大陆绵羊群体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济宁市抽取小尾寒羊60只,应用电泳技术检测了11个编码血液蛋白的结构基因座,引用东亚近海大陆的4个绵羊群体的相关资料进行遗传分析。研究表明:(1)5个群体哈拉和林绵羊、乌兰巴托绵羊、小尾寒羊、湖羊、占部落绵羊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742、0.3565、0.3184、0.3620和0.2473;(2)前人关于小尾寒羊和湖羊都是由蒙古羊分化而来的考证得到遗传学实验的进一步证明;(3)越南占部落绵羊与山东小尾寒羊关系最近;(4)小尾寒羊、湖羊和占部落绵羊受蒙古羊血统的影响递减。  相似文献   
97.
山羊的起源驯化和品种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山羊野祖及其驯化传播过程的传统观点。以考古学、历史学和畜牧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家养山羊多地起源的观点,并认为中国是山羊早期独立驯化地之一。认为各地方山羊品种形成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长期适应的结果,中国北方地区山羊品种形成过程中包含了古代西域山羊的血统。  相似文献   
98.
中国牛亚科家畜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法,分段扩增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和亚洲水牛共5个牛种的GH基因,并拼接成编码区全序列,分析中国牛亚科家畜不同牛种GH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及其分子进化特征。结果表明,牛GH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54bp,种间核苷酸突变率在0.1%~1.84%。5个牛种编码区序列定义了10种单倍型,瘤牛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大额牛和水牛均无单倍型多样性。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存在偏倚性,共发现了25个偏好性密码子。核苷酸的替代以转换为主,转换明显高于颠换,转换/颠换比为3.0。非同义突变位点远远少于同义突变位点,同义与非同义替代发生的速率比都小于或等于1,表明GH基因编码区序列不受达尔文正选择的影响。以GH基因单倍型序列为基础的分子进化树表明,水牛与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间分化很明显;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间序列分化并不明显,并且它们共同拥有一条相同的祖先核苷酸序列。说明中国牛亚科家畜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变异相当贫乏,并且由于功能的约束表现得相当保守,进化速率相当缓慢。  相似文献   
99.
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西汉)一号无名塚一号从葬坑的鎏金铜马,不仅展现了我国西汉前期高度发达的冶金、铸造技术和艺术家的卓越才华,而且为研究汉代马的体型、来源提供了又一个实证。这匹铜马的造型,使人联想到50年代在四川彭山县出土的陶马和70年代在贵州兴义县出土的铜马。其艺术风格虽然与前出两件迥然不同,然而马体质的干燥、细致和悍威勃然的神态却如出一格。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也是古代养马业空前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据《汉书》记载,汉景帝时期在西北  相似文献   
100.
本研究以三个主要血液蛋白位点(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运铁蛋白)探讨了亚州78个牛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亚州78个牛种分属家牛型、爪哇牛型及大额牛型三个集团.家牛集团由北方与南方两大类群组成;北方牛类群包含有中国、南朝鲜及日本之牛种,南方牛类群包含有东南亚、南亚八国牛种,两者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远(D=0.622),与爪哇牛(D=0.82)及大额牛(D=0.92)3更远.确认中国黄牛主要血统来源为早期饲养在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亚州原牛和瘤原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