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15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合肥市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明影响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限制因子,提高城市绿地在雨水径流调蓄中的作用,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合肥居民区、公园、道路绿化带(市政绿地)和文教区(校园)等不同类型绿地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与质地、容重和空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入渗速率在0~40 min内下降较快,90~100 min后趋于平缓。土壤水分平均入渗速率呈现:公园绿地(2.42×10-5 m/s)>市政绿地(2.10×10-5 m/s)>小区绿地(0.62×10-5 m/s)>校园绿地(0.56×10-5 m/s)的规律。土壤稳定入渗率属于快和较快级别的占21.1%,中等及较慢等级的占78.9%。合肥市绿地土壤黏粒平均含量在37.6%~44.7%之间;土壤容重在1.22~1.68 g/cm3之间,均值均大于1.40 g/cm3;绿地土壤通气孔隙度在9.21%~17.6%之间,其中小区绿地(14.1%)>市政绿地(13.9%)>公园绿地(13.7%)>校园绿地(11.3%)。研究结果为合肥市城区绿地土壤消减城市面源污染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新立屯公社胜利大队,位于辽宁省兴城县城东,首山脚下。耕地1,248亩,330户,1,420人,平均每人占有耕地0.88亩。劳力有剩余,单靠农业生产,收入少,粮食单产低,1973年以前共吃国家返销粮80多万斤。每人平均收入未超过50元。在上级和果树所的帮助下,利用首山西麓的乱葬岗子坟地,先后发展果树13,000株,其中结果树4,000株,年产40万斤左右,收入4—5万元。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力剩余,  相似文献   
123.
随着养猪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母猪群的健康稳定对整个猪场意义重大。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母猪子宫内膜炎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不仅可以造成配种困难。还可以导致母猪的产仔年限减少.甚至淘汰。导致养猪成本增高.经济效益下降。当前该病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有的猪场发病率高达50%~60%以上.使养猪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4.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植株中稀土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江  竺伟民  孙劲松 《土壤》1995,27(6):333-334,335
  相似文献   
125.
2018年河南省发生两起非洲猪瘟疫情后,全省迅速行动、快速响应、严格处置,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文梳理了河南省围绕非洲猪瘟防控,所采取的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加强洗消中心建设、强化两场(种猪场、规模化养殖场)监管、严格检查站把关、加强“两体”(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关键措施,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泔水处置难度大、运输车辆备案条件不明确、屠宰场风险隐患大等问题,提示应强化联防联控、严厉打击违法、强化生物安全、严格屠宰环节,以期为国家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6.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7.
不同缓释肥料养分释放期有较大差异,一般为2~9个月或更长,因此建立一个快速测定和评价其养分释放期的方法和手段尤为重要。根据菲克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结合数学与物理计算方法建立了快速预测包膜肥料缓释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也提供了一种解决扩散类机制过程的处理方法。同时,本研究还对3种不同包膜缓释肥料利用25℃浸提法进行测定,应用100℃快速浸提法测定的结果与之拟合,并对拟合方程进行评价和检验。在此基础上,还对100℃快速浸提液进行了电导率法的测定。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出在扩散机制下包膜缓释肥的养分释放情况,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7、0.9978和0.9994。(2)3种不同包膜的缓释肥料在100℃的快速浸提结果与25℃浸提结果的拟合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5℃释放期为2~6个月的包膜缓释肥在100℃下快速浸提只需8~48 h就可初步测定出养分释放期;在25℃释放期为2个月的缓释肥料,100℃快速测定的养分释放期最大误差为3 d(1.12%);缓释期为6个月的最大误差为8 d(4.44%)。(3)100℃电导率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准确预测出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率,其对释放期为6个月的包膜肥料预测值最大误差为10 d(5.60%)。  相似文献   
128.
常江 《北方牧业》2015,(7):25+27
<正>目前我国奶牛存栏量、单产水平增长缓慢,而奶牛饲养成本不断提高,牛奶消费量徘徊不前,奶农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最终导致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奶户因亏损而退出这个行业。虽然各养殖场都在想办法提高管理水平,但是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场在奶牛饲养管理中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下面笔者谈谈易被忽视的几个细节:1体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本地区大部分牧场主对体细胞的危害缺乏了解,甚至有  相似文献   
129.
小麦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氮素大量流失,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筛选和培育氮高效小麦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 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44个小麦品种苗期性状的考察,初步筛选出具有氮高效潜力的小麦品种。【方法】利用循环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安徽省44个小麦品种(系)在正常氮(5 mmol/L)和高氮(45 mmol/L)条件下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采用隶属函数法将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区间为[0,1];而后采用客观赋权法将标准化后的数据整合成一个无量纲的综合值,最后基于综合值运用最短距离法、 欧氏距离平方聚类分析方法,将44个小麦品种划分成不同的氮效率类型。【结果】在两种供氮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茎叶干重、 根干重、 叶面积、 茎叶氮累积量和根氮累积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在27.9%~33.7%和21.5%~32.8%之间,可作为小麦苗期氮效率的评价指标。小麦苗期氮效率综合值在正常氮和高氮水平下分别在0.053~0.920和0.001~0.853之间,其中鉴76在正常氮和高氮条件下的氮效率综合值均大于80%。通过隶属函数氮效率综合值及其聚类分析,将44个供试小麦品种分为氮高效型、 氮中效型和氮低效型三类;其中扬麦16和鉴76在正常氮和高氮条件下均表现为高效型,皖麦68、 F60501-4、 鉴62和安农1026只在高氮条件下表现为高效型。氮高效型、 氮中效型、 氮低效型小麦品种在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分别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54%、 54.55%、 40.91%和13.63%、 38.64、 47.73%。【结论】在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44个供试小麦品种的茎叶氮累积量、 茎叶干重、 根部氮累积量、 根部干重和叶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小麦苗期氮效率评价指标;初步确定扬麦16和鉴76为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的氮高效型品种,皖麦68、 F60501-4、 鉴62和安农1026 为高氮条件下的氮高效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0.
地表管理与施肥方式对太湖流域旱地磷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农业面源磷输出是导致太湖流域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探明该地区农田土壤磷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的形态与通量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设置野外径流小区,观测了不同地表管理及施肥方式下旱地土壤磷径流年输出负荷。结果表明,常规管理下典型旱地磷向水体迁移的年负荷为4.05kg.hm^-2左右,约占年施肥量的4.1%,其中颗粒态磷是径流损失的主要形式,占总流失量的76%。地表管理和施肥方式能有效地降低磷流失量,其中地表覆膜、秸秆覆盖、肥料条施及穴施分别可降低90.5%、86.5%、80.2%、80.5%的磷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