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目的]为阐明桉树黛袋蛾成灾机理从而有效地控制该害虫.[方法]通过人工饲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桉树品种叶片化学成分含量对黛袋蛾幼虫取食及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桉树叶片中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类黄酮、酚类等物质的含量明显影响黛袋蛾幼虫对桉树叶片的取食量.黛袋蛾幼虫取食不同的桉树叶片后,其体内纤维素酶活性有明显的差异.窿缘桉具有较强的抗虫性,与其具有较高的类黄酮、酚类等物质的含量以及幼虫取食后体内纤维素酶活性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结论]桉树的抗虫性与其化学成分含量及取食后昆虫体内的纤维素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4.
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是一种严重危害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樟C. canphora的害虫。本研究在樟树梢上采集肉桂双瓣卷蛾幼虫,将其室内饲养至化蛹和成虫羽化,观察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雌蛹末端分节不明显,无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远;雄蛹在第9腹节有纵裂缝,裂缝较雌蛹长,且两边均呈半球形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近;雌蛾腹部末端饱满浑圆,腹部末端有对称黄色长毛簇;雄蛾腹部细长,尾部有整齐棕色短毛簇。以此为标准建立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雌、雄形态鉴定方法,可准确辨别性比,可以为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预测和化学生态学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56.
57.
为探究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行为学特征,促进黄野螟无公害防治,以4龄黄野螟幼虫为研究对象,分析幼虫的取食偏好,利用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分析黄野螟幼虫期的行为特征,采取不同温度条件分析幼虫在不同条件下的耐饥饿指数,采用浸叶法分析药剂对幼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黄野螟幼虫在防卫和化蛹时存在吐丝行为;偏好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嫩叶,取食嫩叶幼虫的相对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大于取食老叶幼虫。在10℃温度下,幼虫存活率最高;在25和30℃温度下,幼虫存活率较低。乙基多杀菌素和乙多·甲氧酰肼对黄野螟幼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58.
59.
松毛虫(Dendrolimus)是桂林市全州县主要的松树食叶害虫,赤眼蜂(Trichogramma)寄生于松毛虫虫卵,能适当控制松毛虫的发生。通过踏查采集全州县不同地点松毛虫卵块,在实验室孵育至赤眼蜂羽化,抽样并利用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cytochrome oxidaseⅡ,COⅡ)及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2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全州县松毛虫种类主要为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及思茅松毛虫(D.kikuchii),赤眼蜂寄生率分别约为50%和65%。赤眼蜂有3种,分别为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和T.umerus。其中,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为常见种类,T.umerus此前未有寄生松毛虫虫卵的报道。 相似文献
60.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主要害虫及其寄生性天敌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采用平行取样法,在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纯林内,对无瓣海桑主要害虫及其寄生性天敌进行调查,分叶部、枝梢及蛀干害虫,按轻、中、重3级划分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在研究地调查收集到无瓣海桑害虫种类共4目13科21种,其中绿黄枯叶蛾、木麻黄枯叶蛾、迹斑绿刺蛾、白囊袋蛾和荔枝茸毒蛾是无瓣海桑的主要害虫,均为食叶类害虫。并收集了危害无瓣海桑较严重的绿黄枯叶蛾及木麻黄枯叶蛾的寄生性天敌,共2目4科8种,其中绿黄枯叶蛾卵的寄生蜂,寄生率达67.3%。因此,保护和利用天敌是无瓣海桑害虫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