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山西旱地小麦品种的抗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旱地主栽品种(系)为试材,通过旱棚和大田不同水分处理,利用抗旱指数(DI)、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束缚水、光合速率五项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方法对测定的指标进行抗旱性分析和综合评价,为小麦的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抗旱性可划分为4个类型:运旱805、运旱115和运旱719是强抗旱品种,运旱116、运旱20410、运旱js01和运旱102为抗旱品种;运旱618、晋麦47号和晋麦79号为中等抗旱品种;勇南2号和舜麦306为弱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22.
外源ABA对小麦抗旱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外源ABA对杭旱小麦品种晋麦47号不同生长阶段的杭旱性的效果。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ABA浸种能分别提高小麦种子发芽势211.99%、发芽率63.00%、相对发芽率62.87%,利于苗齐苗壮,增强发芽期杭旱性。苗期喷施ABA能促进幼苗生长,幼苗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分别显著提高12.74%,9.60%,13.00%,伤害率比对照降低11.51%。孕穗期喷施ABA,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强了抗旱能力,叶片相对含水率提高46.39%,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极显著提高,增加产量9.26%。  相似文献   
23.
为验证与评价2种抗旱剂在小麦上的抗旱与增产作用,试验研究了在播期干旱胁迫下,2种抗旱剂拌种对小麦田间出苗率、幼苗生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抗旱剂拌种均有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穗数、穗粒数、产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功能;播后10 d,Kh-1拌种和Kh-13拌种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极显著提高40.7%和40.0%;Kh-1和Kh-13穗数比对照分别极显著提高32.27%和30.8%,穗粒数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7.70%和19.22%,产量分别比对照极显著提高59.11%和56.06%;水分利用率均比对照极显著提高了60.81%;Kh-1和Kh-13拌种处理相对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3个指标均显著增强。因此,Kh-1和Kh-13拌种能显著增强小麦抗旱能力,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4.
 在山西小地老虎主要以1代幼虫为害棉花。通过对当地2011、2012年棉田第1代成虫及幼虫危害的发生监测,分析小地老虎的发生规律,预测明年的发生情况,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5.
为了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和产量,以周麦18和冀麦325为材料,分别在越冬期和春季倒春寒发生前后冻害田喷施抗寒剂,通过小麦分蘖、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等指标综合评判各抗寒剂的抗寒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冻害发生前或发生后,喷施不同化学调控剂均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效率,不同程度地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促进小麦分蘖,有效减缓穗数、穗粒数的降低,最终减少产量损失。因此,喷施抗寒剂是抵御低温灾害有效实用的技术措施,以喷施氨基酸、壳寡糖、芸苔素内酯的混合液(T4)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6.
为了揭示新品种‘九圣禾2468’在山西南部小麦玉米连作区的适宜密度,为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7种密度对‘九圣禾2468’玉米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九圣禾2468’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穗数增加,百粒重、穗粒数、出籽率均降低,空秆率上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呈上升趋势,收获指数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一元二次方程,密度在82 500~90 000株·hm~(-2)产量显著提高。因此,在本试验生产条件下,‘九圣禾2468’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在82 500~9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27.
为了提高马达加斯加棉花产量、增加棉农收入,2019―2020年将中国黄河流域及新疆等植棉区早熟、中早熟棉花品种(系)28个引入马达加斯加南部图利亚拉和北部贝尔热种植,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棉花品种(系)。研究结果表明,运棉3539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生育期适中,2个试验点的平均籽棉单产为3 540.5 kg·hm-2(居首位),衣分为40.3%~41.5%,纤维品质接近“双30”标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并且抗枯萎病和黄萎病。冀丰908和运H11160也表现良好,籽棉单产分别为3 243.5 kg·hm-2(平均值)和3 210 kg·hm-2,衣分均在41%以上,纤维品质接近“双30”标准,并且具备抗(耐)枯萎病和抗黄萎病的能力。综合分析,运棉3539、冀丰908和运H11160品种具有在马达加斯加植棉区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8.
通过6种种植密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12.0万株/hm~2)和高密化控措施对棉花群体进行株型对比试验,探索黄土高原棉区棉花再高产的最佳群体结构和株型模式。结果表明,密度由4.5万~6.0万株/hm~2(稀高大)增加到10.5万株/hm~2(密矮小),单位面积成铃数增加30.2%~38.5%,皮棉产量提高24.7%~33.5%。增产机制主要表现为10.5万~12.0万株/hm2比4.5万株/hm~2,在7叶期单位面积叶片数增加95.1%~127.6%,叶面积增大65.0%~93.8%;16叶期棉株下部光照强度平均高出99.1%~113.9%;单位面积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光合产量分别高出41.3%~79.2%、11.1%~33.3%;1、2节最佳铃位成铃率平均提高86.8%~106.7%;经济系数提高12.8%~17.4%。表明密矮小群体株型结构能够塑造一个大群体、小个体、短枝、小叶、高光效的群体株型,是适合黄土高原棉区棉花再高产的栽培模式和有效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29.
生态降解地膜覆盖棉花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种生态降解地膜为供试材料,以普通聚乙烯地膜作对照,在山西省运城市进行棉田覆膜对比试验,观察生态降解地膜覆盖棉田的适用性和降解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指标、棉花生育进程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降解地膜3号适合棉田使用,对土壤的理化指标和棉花的农艺性状无影响,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