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7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6篇 |
农学 | 44篇 |
基础科学 | 105篇 |
34篇 | |
综合类 | 262篇 |
农作物 | 26篇 |
水产渔业 | 17篇 |
畜牧兽医 | 132篇 |
园艺 | 183篇 |
植物保护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1997~ 1999年我们在吐鲁番棉花枯萎病自然重病田和人工病圃 ,研究气温、地温对长绒棉棉区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温对棉花枯萎病影响较小 ,地温是影响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灌溉和棉田日辐射量是影响地温的主要因子。在火焰山以南 ,棉花枯萎病发生盛期较南北疆棉区早 ,6月是棉花枯萎病隐症期 ,7~ 8月该病发病率回升 ,这与其他棉区不同。在火焰山以北 ,地温超过 30℃ ,棉花枯萎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2.
93.
2007年7月沈阳市新民一肉食鸡养殖户饲养的4 000只肉鸡突然出现大批死亡.该养殖户饲养的肉鸡为双A+肉仔鸡,30日龄,采食量下降明显,连续3 d,平均每天死亡20多只,鸡舍由于夏季洒水降温变得极为潮湿,且氨气味较大.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4.
利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直径绵羊卵泡卵丘细胞中FSHR、EGFR、GHR、b FGF、CYP19A、AMH基因的mRNA表达规律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小卵泡卵丘细胞中都有FSHR、EGFR、GHR、b FGF、CYP19A、AMH的mRNA表达,不同直径卵泡卵丘细胞呈现递增趋势,大卵泡卵丘细胞与中小卵泡的卵丘细胞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AMH在直径5.0 mm的卵泡卵丘细胞中有所下降。不同大小卵泡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各卵泡卵母细胞直径组间成熟率不显著,随卵泡直径的增大卵裂率增加,1.0~2.0 mm组与2.1~5.0 mm组卵裂率都显著低于5 mm组(P0.05),相互间无差异(P0.05);囊胚率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卵泡大于5.0 mm卵母细胞组极显著高于1.0~2.0 mm组(P0.01),2.1~5.0 mm组(P0.05)。证实卵丘细胞在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及随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卵泡直径对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5.
96.
氮肥运筹对垄作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垄作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采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素运筹对垄作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垄作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速率及产量.在施氮量(纯氮)为每公顷250 kg左右时,小麦旗叶光合速率最高,产量也最高.在氮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33%播种前基施,67%拔节期追施,小麦后期光合速率和产量最高.垄作小麦在开花期光合速率略低于平作小麦,但自灌浆开始旗叶光合速率一直高于传统平作小麦,且差异显著.虽然垄作小麦的公顷穗数显著小于平作小麦,但是前者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却都显著大于后者,因而垄作小麦的产量也显著高于平作小麦.在较高肥力条件下,小麦采用垄作栽培方式,氮肥总用量250 kg/ha左右,基追比为1∶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7.
褐稻虱在中抗水稻品种上的刺探频率低于抗级品种。虽然褐稻虱在中抗品种上能正常取食,但同化利用率较低。中抗品种受害后,无论是植株损害系数、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程度或产量损失率均显著较感虫品种的少,说明了受害后较之感虫品种具有较强的补偿能力。另外,水稻品种受害后呼吸强度均较健株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目的】量化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差及氮肥利用效率差,分析产量差和效率差之间的关系,明确环境、栽培条件及生理因素对产量差的贡献,探讨协同缩差增效的可能途径,为冬小麦产量差缩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20年在山东济宁、德州、烟台和淄博4市进行,综合肥料投入、播种密度和灌溉水平等管理措施,设置了超高产水平(SH)、高产高效水平(HH)、农户水平(FP)和基础产量水平(ISP)4种模式,定量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产量差和氮肥利用效率差,分析产量差和效率差之间关系,讨论产量差和效率差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的可能途径。【结果】当前山东冬小麦高产纪录与SH、SH与HH、HH与FP以及FP与ISP之间的产量差分别为2 729.1、674.3、1 042.9和4 349.8 kg·hm-2,SH与HH、HH与FP之间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分别为-13.54和15.67 kg·kg-1;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关系。当前降水、光温等不可控因素和肥水投入等可控因素对产量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1.16%和68.84%。结果显示,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单位面积穗数(EN)和粒重(GW)差与SH和HH之间的产量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收获指数(HI)、穗粒数(GN)和粒重(GW)差与HH和FP之间的产量差呈显著正相关。SH和HH处理较FP处理有更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单株分蘖数以及分蘖成穗率。【结论】当前山东省冬小麦农户产量只实现了最高纪录产量的64.34%,通过优化水肥投入量、提高追肥比例、增施有机肥和锌肥等栽培措施可使冬小麦产量差缩减23.46%,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6.99%。花后物质生产能力仍然是小麦产量提升的限制因素,在保证花后光合同化的同时,提高花前物质的再转运以提高收获指数是农户模式向高产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