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72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68篇
  46篇
综合类   331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比较研究了鳗鱼养殖中应用微孔曝气增氧与水车式增氧机增氧两种方式的增氧效果.结果表明:在未载鱼情况下,两种增氧方式的增氧能力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微孔曝气增氧方式比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方式的单位水体增氧能力提高了15.85%,增氧动力效率是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2.36倍.在载鱼养殖情况下,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池表层水的平均溶解氧值显著低于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值(P〈0.05),但底层水的溶解氧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溶解氧值都大于5 mg/L.微孔曝气增氧方式单位养殖水体的用电量比水车式增氧机增氧节省57.6%,且无安全隐患.由于微孔曝气增氧池水的流动性小,鱼类活动消耗的能量减少,且水温较高,因此,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方式的鳗鲡养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2.
金贝广场贝类暂养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最大的贝类批发市场———金贝广场的暂养净化项目研发过程中,对贝类进行了暂养密度、循环水量、曝气形式、水温与耗氧量、充氧能力、循环水质、停电时限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贝类的暂养密度不宜超过0.3 kg/L,曝气充氧形式宜以池外曝气为主,暂养水温以6℃为宜,水中溶解氧大于3.7 mg/L时,对贝类活度的影响不大,换水次数不宜少于3次/d,停电时间不宜超过3 h。  相似文献   
53.
湖北省耕地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湖北省耕地土壤肥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了湖北省现有耕地和耕地土壤肥料方面的质量退化、利用管理不够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合理利用管理耕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4.
武汉市排水污泥特性及其农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汉市3个主要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化学组成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污泥中有机质和N、P、K等养分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范围,可作为有机肥资源加以利用;同时对利用污泥开发商品有机肥的可行性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污泥农用资源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5.
王有乐  雷兴龙  王亚变  杨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94-5296,5300
好氧反硝化菌是一类可利用好氧反硝化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的细菌。与传统的细菌缺氧反硝化脱氮相比,利用好氧反硝化菌发展好氧脱氮技术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就好氧反硝化菌间歇曝气法、酸碱指示剂法、呼吸抑制剂法、选择性培养基法、滴加试剂法、极限稀释法和综合筛选法等筛选方法及其机理,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对从四川眉山引进的3个常规泡菜用品种二月青、三月青、四月青进行综合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秋冬干、暖的气候条件下,三月青产量最高,二月青和四月青次之,方差分析未达显著水平;3个品种适宜栽培密度在45 000~52 500穴/hm2;二月青、三月青需肥中等;四月青较耐肥;在所有处理中以三月青、种植密度52 500穴/hm2、基肥30 t/hm2+复合肥1 050 kg/hm2、收获指标为主茎长度10 cm的处理表现最好,以四月青、种植密度52 500穴/hm2、基肥30 t/hm2+复合肥1 500 kg/hm2、收获指标为主茎长度10 cm的处理表现次之,以二月青、种植密度37 500穴/hm2、基肥30 t/hm2+复合肥600 kg/hm2、收获指标为主茎长度10 cm的处理表现最差,前二者与后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二月青以种植密度45 000穴/hm2、施基肥30 t/hm2+复合肥1 050 kg/hm2处理最好,三月青以种植密度52 500穴/hm2、施基肥30 t/hm2+复合肥1 050 kg/hm2处理为最好,四月青以种植密度52 500穴/hm2,施基肥30 t/hm2+复合肥1 500 kg/hm2处理为最好。  相似文献   
57.
扶贫产业开发新思路:打造跨区域扶贫产业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全国贫困地区划分为14个连片特困地区,力求打破以往的点式扶贫和区域限制。但是,扶贫产业发展仍旧受到行政区域的限制,各自为营。为此,从扶贫对象转变的视角梳理了中国贫困治理的历史演进逻辑,并提出打造跨区域扶贫产业区的扶贫产业开发新思路,即在充分尊重连片特困区的资源特点、产业特点的基础上,完全立足于产业发展,打破区域界线,实现资源的统一配置,提高规模效益、资源配置效率和扶贫效果。但是,当前打造跨区域扶贫产业区面临着内涵的科学界定、分工与协调机制欠缺、区内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地方资金配套标准难以统一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把跨区域扶贫产业区建设作为中央单列扶贫项目管理、探索"联合体发展模式"、普惠与特惠政策相结合以及创新参与式产业扶贫模式等措施,促进跨区域扶贫产业区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8.
为获取三江平原龙头桥灌区降水的变化特征,根据龙头桥灌区1959~2016年的逐月年降水量的统计数据,首先,对龙头桥灌区近58年的总体降水量的统计参数进行求解,再运用滑动平均法得到降水量总体的变化趋势、其次应用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降水量突变的年份进行求解,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得到总体降水量的变化周期,然后应用求得的结果对龙头桥灌区近58年来降水量的统计规律、趋势性变化、突变性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特征研究分析。最终,利用1,3,6,12,24,36个月等多时间尺度的标准降雨指数(SPIn)求得龙头桥灌区总体降水量的丰枯程度状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在多时间尺度下不同旱涝程度发生的频率。研究结果表明:龙头桥灌区1959~2016年的年降水量平均值为531.00mm,降水量年际间分配不均匀,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0172mm·a-1;年降水量在2012年发生明显的突变;龙头桥灌区年降水量周期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年降水量具有18年和28年两个主要周期。随着SPI值时间尺度的增大,总体的旱涝变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其中12和24个月尺度能明显看出旱涝的周期变化,随着时间尺度的再增加其变化趋势无明显变化,最终得到龙头桥灌区干旱主要发生在1967~1969年和1977~1980年。通过不同时间尺度SPI值的比较和旱涝发生频率分析发现,龙头桥灌区58年来旱涝变化交替出现,正常年份发生频率在60%以上,极涝、极旱和重旱发生的频率不足5%。表明本研究区域属于雨量充裕区且适合灌区的发展。研究成果可为实现灌区多水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灌区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9.
采用黄鳍鲷挂牌标志放流和流刺网探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于2011年在厦门五缘湾增殖放流97万尾黄鳍鲷苗种,其中放流标志黄鳍鲷苗种15 036尾.结果表明,一年标志鱼回捕率为0.612%;放流标志鱼主要回捕海域为厦门湾大离浦屿—后田—刘五店—欧厝—小嶝岛邻近海域;放流黄鳍鲷在海区的生长情况良好,平均生长速度约0.56 g/d;经1 a时间,放流黄鳍鲷平均尾重约0.27 kg,形成资源量约263 t,形成捕捞产量约1.61 t;从2006到2011年每年进行增殖放流,结果使厦门湾黄鳍鲷种群的相对资源量比例提高了约3.83%.表明,黄鳍鲷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60.
根据相关政策精神、相关理论知识,本文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规划内容,总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原则,为未来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