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179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113篇
  222篇
综合类   746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517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田间施药方法,研究了施用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olephosphate,DMPP)对冰箱贮藏条件下小青菜可食部分硝酸盐、维生素C(Vc)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施与不施DMPP2种处理小青菜硝酸盐含量呈现先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Vc含量呈降低的趋势;DMPP在贮藏前期能够有效地降低硝酸盐含量,延缓Vc含量的降低。贮藏2d后,DMPP处理小青菜硝酸盐、Vc含量分别降低了74.4和9mg·kg-1,而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54.4和50mg·kg-1,处理间硝酸盐、Vc降幅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贮藏2~4d中,DMPP处理硝酸盐、Vc含量分别降低了20.1和91mg·kg-1,而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144.7和84mg·kg-1,处理间硝酸盐含量降幅差异达5%显著水平。贮藏4~6d中,对照处理硝酸盐含量升高了60.6mg·kg-1,DMPP处理升高了76.2mg·kg-1,Vc含量分别降低23和117mg·kg-1,且处理间降幅差异达5%显著水平。蔬菜贮藏时间不要过长,以不超过4d为宜。  相似文献   
102.
室内水培对常春藤某些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室内水培对常春藤扦插苗某些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找出了常春藤水培适宜的IBA处理浓度和营养液浓度.结果表明:以500mg/L浓度的IBA和营养液2中培养的长春藤,生长旺盛,且生根量多,生根率高,根长且粗壮.在室内,不同浓度营养液和IBA处理条件下,一天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且均以500mg/L的IBA和营养液2的峰值最高,中间有“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徐州市林场侧柏人工纯林林下植被进行抽样调查,选取形成林火地面易燃物的主要杂草一年蓬、野燕麦为研究对象,用农达(草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MCPA(2甲4氯钠盐13%水剂)、精禾草克(精喹禾灵5%乳油)3种防除效率较高的除草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农达和MCPA不同浓度混合溶液具很好的防除效果。从生态环境、防除效果和经济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200倍农达稀释液与200倍MPCA稀释液的混合液对一年蓬和野燕麦防除效果最佳,可应用在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胞内氯离子通道5基因(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 5,CLIC5)广泛参与调节细胞内的各项生理活动与生化反应,并探讨该基因自身的表达调控机制,以小鼠基因组序列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小鼠CLIC5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将其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中,同时采用5′侧翼区缺失的方法构建了7个缺失不同DNA片段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重组质粒与海肾荧光素酶载体(phRL-TK)共同瞬时转染HEK-293细胞,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后,确定CLIC5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中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结果表明,CLIC5基因启动子缺乏TATA盒,但含有典型的GC盒及其他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表明,CLIC5基因-329~+1、-624~+1、-917~+1和-2 230~+1区域的启动子活性较高,其中-624~+1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最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启动子区-624~-329存在负性调控元件,预测存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RXR heterodimer binding sites与GC-Box factorsSp1/GC,-420~-283范围内存在CpG岛位点。  相似文献   
105.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小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毛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群落中主要种群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Levins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空间分布格局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栗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81,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为0.50;毛栗与其他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在0.33~0.72。毛栗的生态位重叠值比较大,群落中由于利用相同资源位而产生的竞争相对较大。6个样地中毛栗群落的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样地3中的毛栗群落聚集强度最低,样地4中的毛栗群落聚集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6.
对秦岭西段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珍稀物种红豆杉林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红豆杉林乔木层丰富度指数均值为7.25,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58,均匀度均值为0.29。多样性指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红豆杉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随海拔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而优势度则随着海拔的升高呈J形增加趋势。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与林龄的关系表现出与海拔类似的情形;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与土壤肥力指标呈正相关,与总氮、有效氮以及有机质的关系最为密切;优势度则与土壤肥力指标呈负相关;阈值评价显示,红豆杉林生境处于清洁等级,整体的生存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07.
根据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河段污染源分布特点,对区域内污染物入河量采用分布式污染负荷模型进行测算;建立两闸区间河道型水库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量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水库来水为功能区水质及污染源汇入条件下的水质浓度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相同蓄水时间内,污染源汇入不利方案下水质浓度场范围较上游来水为功能区水质方案下的范围有所增加;蓄水45天时,不利方案下污染带已达到范河闸取水口处,但水质浓度仍未超出农业灌溉用水标准,表明该河道型水库水质可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明确填闲作物对棚室蔬菜土壤NO3--N的消减潜力, 揭示不同填闲作物消减土壤剖面累积NO3--N的特征, 并为探索阻控棚室蔬菜土壤氮素淋溶损失机制及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华北平原传统的棚室蔬菜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在蔬菜休闲期采用种植深根型填闲作物甜玉米、甜玉米+牛膝间作和白菊花的田间原位修复技术。结果表明:甜玉米和甜玉米+牛膝处理的总含氮量和吸氮量较高, 分别为20.11、19.62 t·hm-2和240.34、287.56 kg·hm-2, 显著高于白菊花的5.81 t·hm-2和57.13 kg·hm-2;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均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降低, 其中白菊花处理的根长密度与根干重在0~3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0 cm土层以下的根干重在各处理间无差异, 根长密度在数值上表现为间作甜玉米> 甜玉米> 白菊花> 间作牛膝;甜玉米对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的消减量高达907.87 kg·hm-2, 显著高于白菊花的891.16 kg·hm-2和甜玉米+牛膝间作的879.93 kg·hm-2。因此, 在蔬菜作物轮作的间歇期, 种植填闲作物能有效地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 控制土壤剖面硝态氮向下淋溶。  相似文献   
109.
经济林跨越式发展之管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就我国经济林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从科技创新、结杓调整、品种改良、安全生产和高效栽培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经济林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空肠炎症和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黄芩苷组,每组6只。适应性生长7 d后开始试验。对照组小鼠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0.2 mL磷酸盐缓冲液(PBS),黄芩苷组小鼠每天灌胃黄芩苷药液0.2 mL(根据小鼠体重计算黄芩苷用量,低剂量组为100 mg/kg BW,中剂量组为200 mg/kg BW,高剂量组为400 mg/kg BW),连续灌胃7 d,第7天给模型组、黄芩苷组小鼠腹腔注射0.2 mL LPS(3.5 mg/kg BW)。注射LPS 24 h后处死小鼠,取空肠进行形态学观察,检测空肠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量和含量以及核因子-κB(NF-κB)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空肠组织绒毛结构损伤,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降低(P<0.05),空肠中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炎性因子[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