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林业   670篇
农学   367篇
基础科学   373篇
  422篇
综合类   2537篇
农作物   295篇
水产渔业   211篇
畜牧兽医   1584篇
园艺   390篇
植物保护   22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绿色有机枣果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枣树病虫害危害严重影响红枣的品质。本文通过对若羌县枣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观测、研究、防治,经过几年努力探索,总结出当地枣树上红蜘蛛、枣壁虱、枣瘿蚊、甲口虫、梨园蚧、枣粉蚧、大球蚧的防治技术措施,为若羌县创建有机红枣示范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为探讨西花蓟马取食菜豆植株不同世代后,体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测定了西花蓟马取食菜豆植株F_1、F_2和F_3代后,其二龄若虫及成虫体内总蛋白、总糖和总脂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从豆荚转换到菜豆植株后不论哪一个世代下二龄若虫及成虫体内总蛋白、总糖和总脂的含量均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但F_1、F_2和F_3代不同世代之间西花蓟马体内的营养物质差异均不显著;同一个世代下均是成虫总蛋白质、总糖和总脂含量明显高于二龄若虫。  相似文献   
993.
正1品种选择哈密区域优良品种有西州密17、25号,金密三号、新密25(新86)品等中晚熟品种。2选地选择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的土壤和沙壤土地块最佳。3栽培技术3.1整地冬前清理膜、瓜秧、拉沙、深松冬灌。第二年4月上旬耕梨深30~35cm,耙、耱、平整无大土块,达到整地六字标准:齐、平、松、碎、墒、净。3.2开沟施底肥播种前机械按2.7m沟距开25cm深小沟。底肥  相似文献   
994.
正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由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于1994年以8759-7-2-3为母本、KRONA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连续多代系统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甘认麦2010002),2015年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杂2015013),2015年7月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CNA20090823.2)。1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施氮方式及测定方法对紫色土夏玉米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川中丘陵区紫色土为对象,研究了撒施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及尿素深施对夏玉米季氨挥发的减排效果,为合理施肥和减少农田氨排放提供依据;同时,对比风洞法和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的结果,为准确定量农田氨挥发提供方法依据。设置5个施氮方式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农民传统施氮——雨后撒施尿素(BC);撒施添加有Limus(德国BASF公司新开发的脲酶抑制剂)的尿素(BC+Limus);尿素一次性条施(Band1);尿素分两次条施(Band2)。除不施氮处理外,其他处理施氮量均为150 kg·hm~(-2),各处理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另外,选取农民传统施氮处理用风洞法测定氨挥发,以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氨挥发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夏玉米季农民传统的施氮方式氨挥发损失率可高于40%,而处理BC+Limus、Band1、Band2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8%、3.8%、1.3%,分别比处理BC减少了90%、92%和97%的氨挥发损失,均具有很好的减排效果。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量稍高于风洞法,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8.4%和41.9%,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中HERG K+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柴胡三参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为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途径。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胡三参胶囊(青蒿)组、柴胡三参胶囊(常山)组、稳心颗粒组、胺碘酮组,每组各10只,药物组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10 d开始预先给药,连续10 d,观察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心电图改变及心肌中HERG K+通道蛋白表达。结果 柴胡三参胶囊能够降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显著性的降低大鼠心肌细胞HERG K+通道蛋白的失活(P<0.01)。结论 柴胡三参胶囊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心肌细胞HERG K+通道蛋白是其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97.
水提醇沉法分离制备苦丁茶冬青粗多糖样品,对其进行初步分离表征(包括总糖、糖醛酸、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30.67%、糖醛酸含量为12.72%、蛋白质含量为9.35%;含有16种氨基酸成分,总含量为7.72%,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41%;红外光谱显示该粗多糖样品中含有α-吡喃糖环结构;此外,苦丁茶冬青粗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98.
以3组不同的核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分别与4个高配合力的测验种测交,对测交种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分析不同胞质不育系类型对产量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T型不育系T103、DT-合344和ZT-合344所组配测交种和其保持系组配的测交种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C型不育系85218A组配测交种的产量比保持系增产11.81%,达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999.
为了阐明林冠叶面积指数、枯落物厚度等植被因子及降雨量影响下的林地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选择了2个35a华北落叶松典型坡面(东南坡A、南坡B),遵循空间格局分析的小支撑、多样点设计原则,结合所选坡面特征,利用线状样带取样法,测定了坡面上各样点的表层(0—20cm)和亚表层(20—40cm)土壤水分、林冠叶面积指数、枯落物层厚度、坡度及离开最近一棵树主干的距离,采用经典统计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降雨前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降雨前后坡面土壤水分与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经Kriging插值得到了实验坡面降雨前后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本研究选择的2个坡面上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明显的斑块状分布格局。A、B坡面雨前表层土壤水分的块基比分别为0.20和0.16,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亚表层的块基比均为0.50,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表层土壤水分变程分别为27.6m和23.7m,亚表层土壤水分变程为54.9m和186.0m,空间自相关性存在于较大的范围内。降雨后A、B坡面的表层土壤水分的块基比分别为0.13和0.11,亚表层的块基比为0.28和0.20;表层土壤水分变程分别为17.7m和17.3m,亚表层土壤水分变程为31.4 m和42.6 m,空间自相关性存在的范围变小。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坡面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在雨前主要受样点离开树木的距离和坡度的影响,雨后则主要受样点上方叶面积指数和枯落物厚度的影响。由此可见,此次11mm降水使2个坡面上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增加、空间自相关性增强,且乔木林冠层和枯落物层对降雨的截持和再分配是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变化下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新疆焉耆盆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运用非参数气候变化突变点检验(MK,Mann-Kendall-Sneyers test)、趋势分析方法(Mann-Kendall,MK),通过计算生态服务价值(ESV)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动态度,对新疆焉耆盆地近40 a(1973—2014年)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功能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山区冰川面积的缩小是山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3)平原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整个研究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1973年85.86×108元、1977年94.46×108元、1994年84.15×108元、2004年89.40×108元和2014年96.47×108元,这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趋势吻合。人类活动如长期开垦、扩大绿洲面积和有益的气候变化支撑(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是平原区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山区,生态服务价值随着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而变化,在绿洲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是人类开荒耕地、还林、还耕,以及人工栽培芦苇等活动和气候变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