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90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07篇
  60篇
综合类   587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458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传统的破坏性检测方法已难以满足豆类品质快速检测的需求。现有的无损检测设备存在稳定性及准确性不高等问题,为提高豆类品质含量检测装置的性能,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了豆类品质无损检测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能够适用于现场检测。基于所研发的装置,各取30个黄豆、绿豆、红豆、黑豆样本,通过旋转静态采集多次光谱求平均值与采集1次光谱的方式,对同一样品重复测量20次,得出随着采集次数的增加,光谱反射率变异系数平均值逐渐减小直至平缓,选取最佳豆类采集次数分别为16、8、14、16,对应的光谱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9%、2.435%、2.763%、3.019%。以黄豆为例,选取80个样品,使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黄豆蛋白质、粗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蛋白质、粗脂肪、淀粉质量分数预测的最优模型预处理方式分别为SG-MSC、SNV、SNV,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74 6、0.950 5、0.960 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9%、0.572%、0.623%。取40个黄豆样本对装置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蛋白质、粗脂肪、淀粉质量分数的独立验证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82.
针对燕麦草谷比大、清选困难导致籽粒含杂率高,影响机械化收获质量及后续加工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风机的清选方法。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根据燕麦脱出物清选特性,设计了一种燕麦双风机—振动筛清选装置,主要由振动筛、主离心风机及副离心风机等组成,可通过在清选室后部增加辅助清选装置,增强装置的排杂性能,防止杂余透筛而影响籽粒清洁率。利用ANSYS-fluent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对比分析了单风机和双风机清选装置的流场特点,结果表明:双风机振动筛清选装置能减小尾筛部位湍流现象,有效提高尾筛部位竖直气流速度,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83.
运用文献计量学、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和CiteSpace、BibExcel软件对国际食品安全行为领域学术成果进行定量化分析,并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机构合作、国家/地区合作等角度进行可视化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中国国家自科基金资助项目高居榜首,总发文量和国家/地区合作频次也居于第2位,但在高发文量作者、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文献、高合作量机构方面均排名靠后,表明中国在食品安全行为方面的学术影响力、话语权还有待提高;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消费者行为、食品安全教育、最佳实践,其知识基础来自于消费者行为、食品安全教育、食物浪费、食品追溯系统,并形成了食品质量、粮食短缺、食品供应链、食物浪费、追溯系统等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84.
以云杉-松-冷杉(SPF)和重组竹为材料,制作18根试验梁(2850mm×150mm×50mm),普通胶合木梁和置换率为1/6、2/6的重组竹板增强胶合木梁各6根;采用三分点对称逐级加载方式进行加载试验;测试不同置换率时胶合木梁跨中净挠度、不同加载比例时胶合木梁跨中净挠度、试验梁破坏形态、试验梁极限荷载、试验梁荷载-挠度关系曲线,分析置换率和加载比例对重组竹板增强胶合木梁长期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置换率一定时,随着加载比例的增大,梁初始挠度及蠕变变形值均增大,且在高加载比例时,蠕变变形增长速度显著提高;加载比例一定时,置换率为2/6的重组竹板增强胶合木梁的初始挠度、蠕变变形值及蠕变变形增长速度,均小于置换率为1/6的重组竹板增强胶合木梁.对比长期加载试验与短期加载试验的试验结果,长期荷载作用对试验梁破坏形态影响较小,但是会降低胶合木梁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长期荷载作用后,置换率为2/6的重组竹板增强胶合木梁的极限承载力下降7.9%~30.2%,比置换率为1/6的重组竹板增强胶合木梁下降幅度更小,长期受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85.
在已构建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S451521菌株的2个毒素敲除菌株(F1、F2)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其毒力及在仔猪肠道内的繁殖能力。选择30日龄的ICR小鼠并随机分成4组,A、B、C试验组分别灌胃接种不同浓度的野生菌株S451521及其毒素敲除菌株F1、F2,D组以灭菌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结果表明减毒菌株F1和F2毒力均比野生菌株弱,其中F1株减弱了60.73%、F2株减弱了84.38%。选择24日龄未经仔猪水肿病疫苗免疫过的仔猪共14头,并随机分为2组;第1组口服接种减毒菌株F2,第2组以灭菌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定期采集仔猪粪样并进行细菌监测;结果显示,仔猪排出减毒菌株F2的数量随时间不断增多,在接种后28d可达到每克粪样含目的菌约70 000cfu。这说明减毒菌株F2能够在仔猪体内定植并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86.
采用全自动曲线分析仪测定了猪源发酵乳杆菌X6的不同接种量、不同初始pH的生长曲线;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检测该菌的抑菌能力,探讨该菌在不同高温下的存活时间;在体外模拟了该菌对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接种量1%、初始pH 5.3的条件下,该菌的生长情况最佳;该菌能够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该菌在50、55、60℃处理2min时,存活率分别为99.19%、91.94%、80.65%;该菌在人工肠液和pH 3.0的人工胃液中存在4h后活性几乎不受影响,活菌数在109 CFU/mL以上,说明该菌具备作为益生性饲料添加剂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7.
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研究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危害草鱼的严重疾病。长期以来,因对该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使草鱼的成活受到很大的威胁。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虽然在预防该病上有些成效,但其预防效果不稳定,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亦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88.
在猪的饲养过程中,发现部分哺乳仔猪和保育阶段的小猪持续出现主要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经过对病猪进行临床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实验和PCR方法的检测,确定该传染病主要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所引起。  相似文献   
89.
为提高富营养化水体中以种子恢复苦草的效率,研究了0(CK)、50、100、150、200mg/L的吲哚乙酸(IAA)和激动素(KT)处理24h和48h后,苦草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适当的浓度和浸种时间处理能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提高幼苗的株高和干重,但各处理对幼苗根冠比的影响不明显。种子的萌发对IAA和KT呈现较明显的浓度敏感性和处理时间敏感性,150mg/L的IAA浸种24h和100mg/L的KT浸种48h能明显促进苦草种子的萌发,而200mg/L的IAA处理48h,150、200mg/L的KT处理24h或48h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时间相同时,各浓度的IAA对苦草株高的促进作用显著地大于KT(P0.05)。150mg/L的IAA处理24h和100mg/L的IAA处理48h对株高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100mg/L的IAA处理24h和100mg/L的KT处理24h对干重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综合各指标,150mg/L的IAA处理24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0.
左岩 《蔬菜》2014,(3):64-65
熊蜂具有抗低温的特性,在冬季大棚蔬菜授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防虫网是以防虫网构建的人工隔离屏障,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熊蜂被防虫网隔离在棚室内授粉,防虫网又将害虫拒之网外,从而起到防虫保菜的效果,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