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49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汶川地震对土体产生强烈扰动,改变了流域下垫面特征,影响到流域产流过程,其中土体入渗特征是导致产流变化的基本因素。选择强震区都江堰龙溪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采用双环法进行野外原位土体入渗试验,得出了泥石流流域不同类型土体的入渗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土体的最终稳定入渗率大小顺序依次为:林地(0.32mm/min)>草地(0.30mm/min)>耕地(0.28mm/min)>泥石流堆积体(0.19mm/min)>滑坡体(0.17mm/min)>裸地(滑坡后壁)(0.07mm/min);(2)研究区土体的稳定入渗率与孔隙度呈幂指数的正相关关系(R=0.95);前期含水率和细颗粒含量对林地、草地、耕地等土体入渗率的影响不明显,但滑坡体、泥石流堆积体、裸地等土体的稳定入渗率与细颗粒含量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细颗粒含量对土体入渗的影响远小于由根系及其腐烂空洞的影响,从而导致根系发育土体内的细颗粒含量对土体入渗影响不大。此外,土体表面结皮能显著降低研究区土体的入渗性能。  相似文献   
102.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与此相关的定量研究成果则较少报道。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例,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探讨了山地灾害敏感性系数(SC)的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坡地土地利用方式对泥石流和滑坡、崩塌的综合敏感系数。发现区内对山地灾害最敏感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工矿用地、道路建设用地、>35°的未利用裸地、>25°的低覆盖草地、8°~15°和25°~35°的灌丛地以及>25°的旱地;最不敏感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水库常年蓄水位以下的土地、河滩地、密林地。根据综合敏感系数大小,对不同坡度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敏感性分区,其中,灾害敏感区占16.6%。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地方政府开展退耕还林和执行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生物物种资源监测是了解生物物种资源现状、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阐述了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的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提出了监测计划的制定程序;监测计划应充分考虑所具有的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并进行定期评估.分析了指示物种在物种资源监测中的作用与不足;认为应选择具有不同生态需求和生活史的生物类群作为监测对象.讨论了监测指标的选取方法;监测指标应可测量、有科学基础、易被公众接受、低成本和高效益;监测方法应具有科学性,能检测到相应的变化,应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标准化监测方法.分析了现有监测计划在抽样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空间变异性和可检测率对监测数据误差的影响及其处理方式,讨论了样本量确定和监测样地的大小、形状及位置设计.监测样地要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在有限的监测面积中较好地反映监测区域内群落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最后,讨论了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的尺度和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基础,在林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搞好国有林场建设,加快国有林场的发展,对全面实现林业战略转变和跨越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盐胁迫对杜鹃生理生化与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皋月杜鹃(Rhododendron indicum)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杜鹃花生理生化特征和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胁迫下,植株生长健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不显著,叶绿体亚显徽结构完好,基粒片层排列整齐,与对照无差异,表明杜鹃可在低NaCl含量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在12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下,植株叶片开始出现较轻的受害症状,随着盐浓度升高,植株受害症状加重,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MDA含量显著上升,POD、CAT和SOD活性先升后降,叶绿体结构逐渐膨胀成圆形,空洞化程度渐渐变大,膜慢慢解体,表明杜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盐胁迫的能力;在高盐胁迫下,叶绿体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叶片黄化衰老.  相似文献   
106.
蔗糖及天然有机物对银杏愈伤组织合成黄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蔗糖和其它5种有机附加物对银杏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浓度30 g/L蔗糖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60 g/L蔗糖加入培养基中黄酮含量最高;10 mL/L椰乳、1 mL/L芦荟汁、15 mL/L蜂蜜、50 mL/L银杏胚乳汁能促进愈伤组织生物量的提高,而银杏叶汁对愈伤组织生长作用不明显;200 mL/L椰乳、5 mL/L芦荟汁、1 mL/L蜂蜜、32.6 mL/L银杏叶汁能有效提高黄酮含量,但银杏胚乳汁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7.
近50年湖北省多时间尺度干旱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干旱对水文循环、生态系统、工农业生产及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湖北省近50年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干湿变化频率、持续时间、干旱强度、发生范围存在明显差异,但其年际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程度略有差异。在6个月及更长时间尺度上,20世纪60年代前期、70年代前期及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是湖北省较为湿润的时期,90年代后期以来尤其是21世纪初的10年湿期明显减少,干期明显增加;在季节尺度上,近50年湖北省春、秋季呈干旱化趋势,夏、冬季呈湿润化趋势,其中秋季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1个月时间尺度干湿变化阶段性、趋势性特征最不明显。各时间尺度干旱发生强度均有加重趋势,最严重干旱事件集中发生在近20年。干旱发生范围时间序列变化与干期阶段变化的特征非常一致,其中极端干旱在近10年大范围发生的频率显著高于过去40年。  相似文献   
108.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横跨我国地貌第1级台阶和第2级台阶,地形起伏显著,构造运动强烈,降雨集中,人类活动强度大,水土流失发育,侵蚀类型多样。该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有:坡耕地分布广泛,侵蚀强烈,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泥石流、滑坡量大面广,活动频繁,威胁工程与公共安全;库区水土流失普遍发育,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水库水质;江河源区冻融、水力、风力侵蚀交互作用,草地退化严重,降低生态功能;石漠化过程加剧,危及土地安全,导致区域贫困;工程建设规模巨大,侵蚀产沙剧烈,成为新增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针对该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提出如下治理对策:进行以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建设为主的坡耕地综合整治;重点治理泥石流和滑坡,控制沟谷蚀;建设清洁小流域,综合控制面源污染;改良牧业生产方式,保护草地,修复生态;开展石漠化综合防治,抢救性保护土壤资源;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落实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有效减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9.
陈廷方  崔鹏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83-85,149
泥石流不仅是一种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同时又是一种强烈的水土流失形式。泥石流以其强大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导致山区土地砂石化。在分析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泥石流导致土地砂石化的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泥石流及山区土地砂石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0.
 根据蒋家沟实测降雨资料,结合泥石流观测,分析泥石流形成的降雨组成和前期降雨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发现雨季不同时期土体含水量差异较大,而且在不同时期激发泥石流的短历时雨强也不同。通过实测确定出该流域前期降雨量的衰减系数为0.78。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素分析法对26场泥石流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前期降雨在影响泥石流的各项降雨指标中贡献超过80%。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