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林业   402篇
农学   334篇
基础科学   248篇
  299篇
综合类   2150篇
农作物   377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1249篇
园艺   325篇
植物保护   12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9篇
  1962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4种生物质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入生物质对根瘤菌、丛枝菌根真菌与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生物质设置秸秆、土豆皮、食用菌废弃料、大豆浸出液4个处理。分别在植株生长第4片复叶展开(V5)、结荚始期(R3)和鼓粒盛期(R6)取样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外施4种生物质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均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 且生物质对大豆菌根形成的促进作用较对根瘤形成的促进更显著, 持续时间更长。在4种生物质中, 秸秆处理表现效果最佳, 不仅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细菌、真菌数量有增效作用, 同时对大豆产量有协同促进作用。在R6期大豆有效根瘤数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土壤细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38.46%、26.28%、131.99%, 产量较对照增加69.78%, 且秸秆容易获得, 施用方便, 是有效提高大豆产量的生物质。大豆浸出液处理对大豆双共生系统促进显著, 在R6期有效根瘤数量较对照增加89.74%, 同时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较对照增加31.23%, 但由于此处理播种前采用浸种方式, 对大豆子叶造成较大损伤, 使保苗率严重降低从而导致产量相对较低。食用菌废弃料和土豆皮处理在3个生育时期对大豆双共生系统的作用不尽一致, 但R6期2个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土壤中真菌数量都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82.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随机选用3个珍珠豆型和3个普通型花生品种,采用Griffing 双列杂交方法Ⅰ,分析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主茎高和侧枝长的遗传是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并存,且以加性效应为主;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的遗传为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并重;饱果数、秕果数和出仁率为加性遗传;单株果重为加性、非加性和正反交效应共同控制;籽仁重也同时受加性、非加性和正反交效应共同控制,但以加性效应为主.(2)远杂9102是一个饱果率高、出仁率高、丰产性好、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的的优良亲本;狮头企等农家品种也有其特殊的利用价值,且作母本更优.(3)以加性遗传或以加性为主遗传的主茎高、侧枝长、饱果数、秕果数和出仁率等性状可在早代开始选择,其它性状可在中高世代进行选择,并讨论了供试亲本的利用价值和后代选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83.
随抗虫棉大面积种植 ,棉田施药量减少 ,其它害虫大量发生 ,造成棉田减产 ,其幅度每年都在增加 ,同时 ,品质降低。由于棉农对盲蝽发生规律及特点不了解 ,不知如何防治或错过防治最佳时机 ,给棉农造成损失。1棉盲蝽的发生种类、危害形态及方式在黄河流域棉区 ,为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三点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等 ,其中为害最重是三点盲蝽。这几种盲蝽都是杂食性昆虫 ,为害广 ,为害期长。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棉株养液 ,造成蕾铃大量脱落 ,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棉株各生长时期被害后表现不同 ,如子叶期被害 ,顶芽焦枯变黑 ,长不出主…  相似文献   
984.
<正>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鸡的迅速发展,该病的流行日趋严重,使患病的鸡群生长发育受阻、死淘率及屠宰废弃率增加,给养鸡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广大养鸡者的高度重视。2012年3月,某市蛋鸡场饲喂的5500只28周龄蛋鸡发病。经实验室细菌学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确诊为鸡大肠杆菌病,及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临床治疗,使疫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985.
<正>烟叶收购工作是烟叶生产经营企业一年中的关键工作。2014年烟叶产销形势不同于往年,国家烟草专卖局调整了烟叶价格政策,部分中上等烟价格上调,部分中下等烟价格下调。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还提出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守住商品量红线的工作要求,与之呼应的是龙江烟区烟叶结构调整,下部烟叶打掉4片、上部烟叶打掉2片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出台,烟叶等级结构也将随之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应做好收购工作,达到烟  相似文献   
986.
卢海珍 《种子科技》2024,(6):140-142
全面分析了影响山东地区玉米产量的因素,运用模型进行产量预测分析。通过预测模型,对未来的玉米产量进行了预测,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山东地区玉米产量受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建议选择优良品种、科学施肥以及改进栽培技术,以提高山东地区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87.
以花生品种远杂9102成熟种胚发芽12d、4d的幼叶为外植体,对花生幼叶不定芽诱导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较高浓度的6-BA(8mg/L)、较低浓度的NAA(1mg/L),不定芽诱导率可达70%以上。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8mg/L+NAA0.5mg/L+AgNO32mg/L 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5mg/L+NAA2mg/L+AgNO32mg/L。同时试验发现种子预培养4d的幼叶不定芽诱导率较预培养12d的高 花生幼叶近叶柄基部切口处不定芽诱导率较高,是较理想的不定芽诱导部位。以远杂9102预培养2d的子叶作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进行试验,确定MS+6-BA4.5mg/L+2,4-D2.2mg/L为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达79.8%,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KT(0.15mg/L)。  相似文献   
988.
随着集体林改革的深入,森林资源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已成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组建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就组建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引入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体系行为等进行阐述,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989.
The protein of wheat is the important resource that human need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wheat protein quality was not only affect by genotype, but also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 lot of research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latter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ormer.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clusions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wheat protein. And discussed the research prospect of wheat protein.  相似文献   
990.
冷冻干燥物料水分在线测量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JDG-0.2型真空冻干试验机的工况特点,设计了基于可重组虚拟仪器的冻干物料含水率在线测量系统,可实时采集、分析计算、存储和显示物料的质量、含水率和失水率等相关参数.并绘制含水率和失水率的变化曲线,为冻干工艺过程的判别与调控提供了准确的数据.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物料质量的相对测量误差小于0.5%,含水率的绝对测量误差小于0.5%.满足冷冻干燥生产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