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链菊粉与高脂饲粮对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清葡萄糖含量及盲肠微生物区系关联性的影响。将8周龄40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与40只雄性瘦素(Leptin)基因敲除小鼠分为8组,每组10只,单笼饲养。1~4组为野生型小鼠的不同处理组:野生型对照组(CT组)、野生型+10%短链菊粉组(CI组)、野生型+高脂组(CH组)、野生型+高脂+10%短链菊粉组(CHI组);5~8组为Leptin基因敲除小鼠的不同处理组:Leptin基因敲除对照组(OT组)、Leptin基因敲除+10%短链菊粉组(OI组)、Leptin基因敲除+高脂组(OH组)、Leptin基因敲除+高脂+10%短链菊粉组(OHI组)。试验期为8周,期间监测采食量与体增重。于第8周腹腔注射葡萄糖,注射后15、30、60和120 min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之后脱臼处死,测定体重与体长,取肝脏、生殖腺脂肪称重。取盲肠段及内容物测定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1)第12天CHI组体重显著低于CI组(P<0.05),第42~54天CH组体重显著低于CI组(P<0.05),Leptin基因敲除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g...  相似文献   
42.
43.
杨毒蛾作为近年来传入西藏的入侵物种,危害当地杨柳树的生长,通过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为该地区防治杨毒蛾及后续深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定期观察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2年7月,在林芝市结麦村设野外定点定期观察基地,同时采样进行室内饲养,对杨毒蛾在西藏林芝地区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年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毒蛾在西藏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2—3龄幼虫9月中旬开始陆续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杨柳树枝干树皮缝内侧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杨、柳树新展叶片;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寄主挥发物是杨毒蛾卵正常孵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寄主挥发物的刺激卵可正常发育但幼虫无法孵化;通过杨柳树叶区分饲养发现北京杨叶饲喂下的幼虫其幼虫期明显短于白柳叶饲喂下的幼虫期,且幼虫成活率更高。杨毒蛾成虫多在夜间羽化,次日凌晨活动交尾,交尾时间长达11—17 h。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得卵期、幼虫期、蛹期、雄/雌成虫期分别为20.17±2.34 d、44.03±4.00 d、9.67±1.81 d、5.7±0.84/4.9±0.9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