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苏北沿海棉区棉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粤优938在缅甸的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对粤优938进行不同密度的栽插试验与肥料用量和运筹试验。[结果]粤优938在缅甸生育期明显缩短,为保证产量,以每穴栽插4苗带蘖壮秧,栽插密度控制在20万穴/hm~2为宜;采用复合肥80%为基肥、20%为分蘖肥+尿素80%为分蘖肥、20%为促花肥的肥料运筹方法,基肥于插秧前施用,分蘖肥于插秧后4、10 d分2次均匀施用,促花肥在叶龄余数3左右时施用为好。[结论]根据缅甸稻谷收购价格低而肥料成本高的实际,在缅甸进行粤优938高效栽培时,肥料施用量以复合肥+尿素商品用量300 kg+450 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23.
2001-2002年对抗虫棉品种(系)新洋822的高产栽培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2001年设密度、氮肥各两个水平,密度为每公顷3.75万、4.95万株,氮肥每公顷300 kg和375 kg,共4个密度和氮素处理组合,分别为:A、37500×375,B、37500×300,C、49500×375,D、49500×300。每处理3个重复,12个小区,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2002年以新洋822及其亲本进行对比试验,密度为每公顷3.75万株。氮肥:基肥占20%,花铃肥占65%,分初花(7月5日)和盛花(7月20日)两次施用,桃肥占15%;其它管理…  相似文献   
24.
中棉所39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抗虫棉杂交种,2000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2003年在江苏盐城地区进行引种示范,其早熟性、丰产性、抗虫、抗病性以及纤维品质表现突出,适合江苏沿海棉区发展种植。2004-2005年就生育特性及其密肥管理进行了探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进一步提供技术指导。1试验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以密度和施氮量作为试验因子,密度设2个水平,分别为每公顷30000株和45000株,施氮量设2个水平,分别为每公顷225kg和375kg,共4个密度和氮肥组合处理,即密度×氮素分别为30000×225,3000…  相似文献   
25.
109B对棉田非靶标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抗虫保铃棉 1 0 9B是最近从美国岱字棉公司引进的品种之一。为明确 1 0 9B抗棉铃虫、红铃虫等效果 ,监测、评价其对靶害虫、非靶标害虫与天敌的影响 ;提出抗性治理方案及实施结果 ,2 0 0 3年受江苏省农科院委托进行了此项试验。1试验设计转基因抗虫保铃棉 1 0 9B与对照品种苏棉 9号大区种植 ,每区 0 .2 7hm2。 1 0 9B与苏棉 9号播种、移栽时间及前茬试验一致 ,栽培管理一致并按本地常规方法进行。试验过程中遇某种害虫严重发生时 ,酌情用药防治。2调查方法移栽苗成活后开始调查 ,在每个品种试验区内 ,7月 1 5日以前 4点抽样调查 ,每…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苏北沿海棉区水改旱棉田的土壤特点及植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采用药砂法防除玉米地杂草的使用技术。[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乙草胺采用药砂法防除玉米地杂草的效果。[结果]芽前乙草胺采用药砂法防除玉米地杂草,不仅具有同常规药液喷雾封闭法相同的防除效果,而且还具有工作效率高、使用成本低、对玉米安全、操作劳动强度低等特点,药砂法选用的干燥粗砂直径为0.2~0.3 mm,粗砂使用量以30 kg/hm2为宜。[结论]该技术是适合农村留守老人操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稻麦生态环境中不同波段LED光源的诱虫效果。[方法]设正白+紫外2种LED组合光源以及7种单色LED光源,以传统节能宽谱诱虫光源为对照,研究在稻麦生态环境中不同波段LED光源的诱虫效果。[结果]在稻麦生态环境中,组合式LED光源的诱虫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节能宽谱诱虫光源,可作为该生态环境中的首选诱虫光源;鉴于该组合光源对检疫性虫害美国白蛾极强的诱杀效果,可在该虫害综合防治中发挥重大作用;不同种类的单色LED光源诱虫效果有差异,其中红色LED光源对瓢虫有特殊的诱杀效果,可作为二十八星瓢虫高发的蔬菜生态环境诱虫光源的重要组成。[结论]该研究结果为LED诱虫光源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综述了我国水稻生产上水肥施用与利用现状,南方稻作区节水灌溉和控制排水研究状况,从新施肥模式的运用、新型高效肥料的推广应用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培肥模式论述施肥技术研究新进展。提出合理的水肥耦合调控技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合理的灌排管理和耕作制度与种植结构调整成为今后南方地区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探究秸秆还田后化肥减施的响应机制,为苏北地区水稻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当地常规施肥(T1,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为7∶2∶1)、不同类型肥料减量20%(T2、T3 和T4,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为5∶3∶2)和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水稻生长、产量、品质、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苏北地区稻麦轮作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下水稻分蘖盛期T1 处理群体茎蘖数量(486.2×104 个·hm-2)最高,且更有利于花前干物质的积累,积累率达到68%。化肥减施20% 下,T4 处理的群体茎蘖数最低,但是其成穗率最高,为86.4%,显著高于T1 处理;T2、T3 和T4 处理的花前干物质积累量、总积累量和花后积累率与T1相比均无显著差异,T4 处理更有利于花前干物质的转运,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高达42.7% 以上。在产量构成方面,T2、T3 和T4 处理实际产量均有所增加,T4 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T1 和T2 处理12.6% 和11.2%,其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的提高。从水稻品质来看,CK 显著降低了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T4 处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T1 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各施肥处理间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各处理水稻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在籽粒部分占比达到60% 以上,T3 处理氮素积累量表现为最高,T2 和T4 处理的籽粒和茎叶氮素积累量相较T1 处理均无显著差异。T2、T3 和T4 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均高于T1,T4 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高于T1、T2 和T3。收获后T1 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量最高,化肥减施20% 会减少田间氮素养分残留量。总体而言,苏北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中,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化肥减施20%(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为5∶3∶2),不会影响当季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且50% 水溶性有机硅缓释肥配施50% 氮肥有助于增产,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稻田养分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