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3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讨地膜覆盖和施用保水剂配施菌肥后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及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设置单地膜覆盖(AF)、单施保水剂(AW)、单施菌肥(AB)、保水剂配施菌肥(WB)、地膜覆盖配施菌肥(FB)、露地不施保水剂和菌肥(CK)6个处理,分析制种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0—20,20—4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动态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菌肥单施或配施均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和增加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其中保水剂配施菌肥处理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地膜配施菌肥处理。(2)菌肥单施对制种玉米生长影响较小,但地膜配施菌肥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并能调节产量构成因子。(3)不同抗旱措施及其配施菌肥能够不同程度促进制种玉米籽粒产量形成,其中地膜配施菌肥制种玉米籽粒产量最高(10 105.64 kg/hm~2),其次为单地膜覆盖(8 967.24 kg/hm~2)和保水剂配施菌肥(8 323.93 kg/hm~2),分别较CK显著增产61.99%,43.74%,33.43%。(4)地膜配施菌肥制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40 kg/m~3),其次为单地膜覆盖(2.15 kg/m~3)和保水剂配施菌肥(1.89 kg/m~3),分别较CK显著提高80.10%,61.84%,41.80%。因此,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壤微环境等指标,抗旱措施配施菌肥最佳组合方式为地膜配施菌肥,既能促进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又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增产的同时,还能改善耕作层土壤微环境,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本文初步摸清了甘肃省盐碱地现状及分布情况,并针对不同盐碱化程度的耕地提出了不同的治理与改良技术措施。同时,对全省近年来盐碱地改良项目成效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进一步做好盐碱地治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起垄方式对垄膜沟灌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武威市凉州区河水灌区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方式对垄膜沟灌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垄膜沟灌模式,在垄高15 cm的条件下,当垄面宽为60 cm、沟宽为30 cm时,玉米的折合产量13 272.2 kg/hm2,较当地常规微垄种植模式增产55.96%;水分利用效率为22.95 kg/(mm.hm)2,较当地常规微垄种植模式增加18.49%。  相似文献   
14.
甘肃河西灌区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甘肃省河西地区水资源匮乏,降水量少,土壤表面蒸发量大,农业用水主要依赖河水和地下水。但是随着人口增加,以及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工业的发展等因素,河西地区可供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研究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势在必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在膜下滴灌系统的首部配套灌溉施肥设备,用低压管道将水输入滴孔,滴渗到作物根际,并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水资源匮乏,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和农业种植面积扩大等影响,可供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全膜微垄沟灌技术是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于201 1年针对垄作沟灌技术春季起垄跑墒严重,增产效果不明显;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覆土后土壤易板结,集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研究总结提出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指含有一定量有机肥料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肥效长,具有改良土壤作用,但不能满足高产作物的养分需要,而化学肥料肥效快,但又会因施用不当而引起土壤酸化、板结和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既有无机化肥肥效快的一面,又具备有机肥料改良土壤、肥效长的特点。在甘肃省近年来试用效果明显,深受农民欢迎,因而目前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发展极为迅速,已有相当规模,是今后肥料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1美国水资源现状及管理利用经验1.1美国水资源状况美国地处北美洲中部,总面积9.37×106km2,辽阔的地域上平原、山脉、丘陵、沙漠、湖泊、沼泽等各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境内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东西以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为界,是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岭,两边自然和气  相似文献   
18.
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技术是提升扬黄灌区制种玉米产量、支撑制种玉米产业增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建立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的科学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从2 250 m3/hm2增加到3 000 m3/hm2时,制种玉米增产幅度达33.84%,但灌溉定额高于3 000 m3/hm2并继续增大时增产效果不明显,生育期耗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明显。灌水次数从10次增加至20次时,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降低趋势,灌水次数多于15次并继续增加时,制种玉米减产显著。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在灌溉定额偏低条件下,增加灌水次数会造成制种玉米严重减产。当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灌水次数为10次时,折合产量较高,为7 386.9 kg/hm2,较其余处理增产-2.77%~93.58%;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7.83 kg/(mm·hm2),较其余处理提高5.32%~78.30%;种植纯收益较高,为29 683.6元/hm2,较其余处理增加-511.8~20 675.4元/hm2;产投比最高,为3.03,较其余处理增加0.07~1.38。可见,灌水10次、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时灌溉水利用效果相对优化。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是中国耕地休耕项目试点省份之一,休耕技术模式经3年时间的推广应用,实施面积不断扩大,不同休耕区域的技术模式基本成型。本文通过对休耕区及对照区连续3年监测数据的总结与分析,掌握了甘肃休耕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的基本特征,监测结果表明:经3年休耕后,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得到提升,土壤耕层厚度增加、容重降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硅等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其中,休耕试点区土壤容重较试点前略有降低,降低了0.01 g/cm3;休耕试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试点前明显增加,增加了4.6 g/kg,增幅为55.7%。通过休耕技术模式土壤肥力得到初步恢复,休耕措施对增加耕地土壤增产稳产潜力起到了的积极影响,休耕耕地的耕地质量等级提升了0.09等。土壤水溶性总盐含量和大部分水溶性离子均有所降低,土壤呈现脱盐化的趋势向良性发展,退化耕地障碍因素得到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