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云南省主要野生观赏草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智丰  岳锋  彭建松 《北方园艺》2010,(13):103-106
在对云南省野生观赏草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原生境、抗性、植株观赏性、株高、叶色和花序为性状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62种观赏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62种观赏草中有121种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在0.6以上,这些种都有开发利用的潜力;有39种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在0.7以上,这些种的综合评价值较高,可考虑直接应用于园林绿化;有8种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在0.8以上,其中粽叶狗尾草(Setaria palmifolia)、金猫尾(Saccharum fallax)和滇蔗茅(Erianthus longisetosus)与理想种的关联度超过0.9,是理想的观赏草种。  相似文献   
22.
思茅松林碳汇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普洱市20块标准地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测算了林木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含碳率和含碳量,并估算了思茅松林的生物量转换因子(BEF)、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结果表明:思茅松林的BEF变动范围为0.4102~1.2500,平均值为0.6008.干、枝、叶、根的含碳率分别为0.5189、0.500 2、0.509 5、0.527 4,平均含碳率为0.517 1,各组分生物量、含碳量分配顺序为干>根>枝>叶.生物量(B)随蓄积量(V)的增加而增加,并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关系模型为:B=0.310V+34.315.各组分生物量与蓄积量也表现出线性相关性,模型为:y(干)=0.180 4x +20.058 0;y(枝)=0.049 2x +5.371 5;y(叶)=0.011 2x +3.287 1;y(根)=0.069 3x+5.598 1.根据清查数据,得出思茅松林的生物量为3.631 7 ×107t,碳储量为1.878 0×107 t,碳密度为33.451 6 t/hm2,碳汇功能较大.但第6次清查时思茅松林的面积、生物量和碳储量与第5次清查相比,分别下降了2.256×105 hm2、1.431 5×107 t和0.7402×107 t;应加强保护,以充分发挥思茅松林的碳汇效能.  相似文献   
23.
黄曲霉毒素B1完全抗原合成及鼠源多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合成黄曲霉毒素B1(AFB1)完全抗原,制备鼠源AFB1多克隆抗体血清。通过琥珀酰亚胺酯法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分子上引入羧基,生成黄曲霉毒素B1肟(AFB1O)。用EDC法和DCC法合成AFB1-BSA和AFB1-OVA。采用薄层层析技术、紫外光谱技术(Uv)、SDS-PAGE鉴定完全抗原的合成。通过免疫BALB/c小鼠,获得鼠原多克隆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多抗血清的免疫效价,用竞争ELISA检测多克隆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免疫小鼠血清效价都在1:3200以上,其中6号鼠效价最高,到达1.28×10-4,敏感性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268 ng/mL,交叉反应率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AFB1完全抗原,获得了敏感的AFB1多克隆抗体血清,为以后制备AFB1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为建立一种特异、敏感、快速、准确的西马特罗(Cimaterol,CIM)残留检测方法,成功合成其完全抗原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其免疫学检测方法。应用重氮化法偶联西马特罗与载体蛋白BSA、OVA,合成免疫抗原CIM-BSA和检测抗原CIM-OVA,并采用UV、SDS-PAGE、质谱3种方法进行完全抗原的鉴定。用CIM-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西马特罗多克隆抗体并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西马特罗完全抗原,具有合成抗原的分子特征;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成功制备了抗西马特罗多克隆抗体,其效价为1∶64 000,对西马特罗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4.26μg/L,与特布他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齐帕特罗等β_2型受体激动剂药物无交叉反应。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西马特罗间接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其最低检测限为0.04μg/L,在0.1~12.8μg/L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拟合度为R~2=0.977 1,拟合曲线方程为y=-0.246 9x+0.662 3。检测猪尿和饲料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6.3%~103.9%和67.0%~105.0%。综上,成功建立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西马特罗间接竞争ELISA免疫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5.
齐帕特罗(zilpaterol, ZIL)是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s,β2AR)激动剂的一种,被动物食用后,可以明显增加动物的胴体瘦肉率,提高生长速率,减少饲料消耗。经美国、加拿大、巴西、哥伦比亚等15个国家批准用于牛的饲料添加剂,给全世界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较低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有效、快速、简便、高灵敏度的食品污染物检测方法是当务之急。文章综述了当前针对ZIL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的同时,结合ZIL生物学效应及其残留特性等,指出目前关于ZIL残留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在检测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进一步建立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进一步丰富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和检测速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TECs)中雌激素(estradiol,E2)对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首先培养小鼠胸腺髓质上皮细胞系1(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 line 1,MTEC1),经50 nmol/L E2作用24 h后,观察对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并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提取细胞总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E2对lncRNA-2410006H16Rik表达的调节作用;最后运用RT-PCR技术扩增其目的基因,构建pEGFP-N1-lncRNA-2410006H16Rik重组过表达载体。结果显示,50 nmol/L E2能够明显抑制MTEC1的增殖,且相较于对照组细胞,50 nmol/L E2处理组细胞的D450 nm值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其细胞活力极显著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E2作用下,lncRNA-2410006H16Rik在MTEC1细胞中的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约是对照组的2倍,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经RT-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分析显示,试验成功构建pEGFP-N1-lncRNA-2410006H16Rik表达载体。结果表明,TECs中lncRNA-2410006H16Rik的表达与E2作用密切相关,为后续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验证lncRNA-2410006H16Rik的调节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新城疫病毒HN基因抗原表位集中区HNI175-K367基因片段(523-1101位)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HNI175-K367。将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ED3),经IPTG诱导,SDS-PAGE鉴定表明,HNI175-K367蛋白得到高效表达,其分子量约为38kD。Western-blot分析证实,HNI175-K367蛋白与鸡新城疫病毒高免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28.
为制备齐帕特罗(ZIL)完全抗原,获得抗ZIL多克隆抗体(pAb),将ZIL与4-溴丁酸乙酯反应后,采用EDC/NHS方法使ZIL-丁酸盐中间体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进行偶联,分别用紫外全波长扫描(UV)、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后,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ZIL多抗血清...  相似文献   
29.
岳锋  杨斌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8):190-193
云南松与藏柏、樟树、滇青冈等3种非寄主植物枝梢按块状、带状、行间、株间4种混合方式排列,分别观察10、40、120 min时,云南松枝梢上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头数和云南松平均每梢着虫数。结果表明,混合排列后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嗅觉行为均有显著影响,3种非寄主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株间混合时,云南松梢的着虫数最少,平均每梢着虫数最低;其次分别为行间混合、带状混合、块状混合。云南松梢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株间混合中着虫数增长速度较慢。说明株间混合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最大,行间混合次之,带状混合、块状混合较小。  相似文献   
30.
混交林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锋  冯丹  周希伟  杨斌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5-86,110
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通过调查云南松与板栗、油杉、华山松、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的混交林,研究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性强;云南松与板栗、华山松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