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9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99篇
  78篇
综合类   307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21.
<正>青阳县位于皖南山区北部,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十三五”以来,青阳县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机化作业水平快速提升。2021年数据显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57%;农机专业合作社16个,其中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1家,省级、市级示范社分别有2家和4家,  相似文献   
22.
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   总被引:115,自引:27,他引:115  
氮素在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什么是合理施氮,包括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时期,也包括与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措施的配合等。指出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的主要问题是施肥过程和施肥后的严重损失。依据农户调查所获得的田块尺度施氮量,与田间试验合理施氮量对比分析表明,过量施氮田块占总调查田块的大约33%。依据区域尺度单位播种面积平均施氮量,与作物平均推荐施氮量对比分析表明,全国过量施氮面积占播种面积20%、合理面积占70%、不足面积占10%。总体而言,过量施氮现象还相当普遍,特别是在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上。本文提出了一种估算国家尺度氮肥需求量的方法,可估算出全国合理需氮量范围,称之为氮肥需求量估算法。用三种不同方法估算的我国1980~2010年间的氮肥需求量与实际氮肥使用量比较表明,如仍然依照现在的粗放施肥习惯,应该为现在的实际氮肥使用量,5年平均为N 27.9×106t左右,正好处于合理需氮量范围的中线。在改善施肥技术基础上,我国2006~2010年间5年氮肥平均使用量应该在N 19.6×106t左右;用五种方法预测的我国未来氮肥需求量表明,如果改善施肥技术,我国2020、2030、2050年合理氮肥需求量分别为N 21.0×106t、21.7×106t、23.1×106t;如施肥技术得不到实质性改善,依然粗放施氮,则氮肥需求量应处于合理使用量范围的中线,分别为N 30.4×106t、31.4×106t、33.4×106t。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粮食产量和氮肥施用量与美国和西欧的差异,我国农田有机肥和碳投入对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3.
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设计N0(对照)、N1(N 60 kg/(hm2.a))、N2(N 120 kg/(hm2.a))和N3(N 240 kg/(hm2.a))等4个氮沉降水平。通过连续7年的处理后,研究了外加氮源对土壤酶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相同氮沉降处理下,参与土壤碳循环的6种主要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β-葡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和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氮沉降对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具有促进作用,而对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中?低氮沉降(N1、N2)对蔗糖酶无影响,而对β-葡糖苷酶具有促进作用,高氮沉降(N3)促进了蔗糖酶活性,但抑制了β-葡糖苷酶活性。各土层中,低氮处理(N1)促进了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和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增加,而中?高氮处理(N2、N3)则呈抑制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和羧酸,不同氮沉降处理碳源利用类型存在差异。因此,氮沉降促进了表层土壤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淀粉酶、过氧化物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氮沉降增加改变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24.
人工修复措施对严重退化红壤固碳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固碳效益是侵蚀退化地水土保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面评价生态修复意义重大.从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林分固碳功能出发,以裸露地为对照,不同人工修复措施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碳储量及固碳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修复显著增加了植被碳库和土壤碳库的碳储量,强烈干扰马尾松、竹节沟马尾松、种草竹节沟马尾松和竹节沟湿地松植被碳库分别为6.12,6.83,8.20和32.69 t/hm2,其土壤碳库分别为裸露地的1.16,1.37,1.60和2.71倍,固碳总价值分别比裸露地增加了0.36,0.60,0.87和2.78倍.  相似文献   
25.
智能小车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方案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电机运动,例如转向、速度、角度的控制,是单片机在机电控制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本设计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以4×4矩阵键盘做为输入达到控制直流电机的启停、速度和方向。在设计中,采用了PWM控制技术对电机进行过程控制,通过对占空比的计算达到精确调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水利部于1988年12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先进区、乡水利水保管理站、优秀水利水保员表彰大会。我们荣幸地代表全国244个先进集体,609个优秀水利水保员出席了建国以来第一次这样隆重的表彰大会,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我们尊敬的老部长钱正英同志,原副部长李伯宁同志,部长杨振怀,副部长钮茂生、张春园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给我们颁奖。这不仅是给予与会代表的极大荣誉,也是对全国区、乡水利水保管理站和全体水利水保员的关心和爱护,使我们终生难忘。会上,领导同志对我们的勉励和提出的殷切期望,给我们增加了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7.
控制电机运动,例如转向、速度、角度的控制,是单片机在机电控制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本设计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以4x4矩阵键盘做为输入达到控制直流电机的启停、速度和方向.在设计中,采用了PWM控制技术对电机进行过程控制,通过对占空比的计算达到精确调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针对南方甘蔗产区开展实施的甘蔗叶粉碎深埋技术,研制了一种甘蔗叶粉碎深埋还田机。本文重点设计了机具的单边平底开沟装置以适合南方砖红壤的条件要求,确定了开沟装置的结构参数;并通过扭柱型犁体曲面设计,增强了翻土和碎土能力。田间试验表明:甘蔗叶粉碎深埋还田机通过性良好;开沟装置开沟平均深度为39.95cm,底部宽度为25.03cm,上底宽为49.85cm,回土深度为11cm,开沟性能良好,工作可靠,能够满足甘蔗叶深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9.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具有适应性强、主根明显、用途广、速生丰产等优点。然而营造的人工马尾松纯林,树种层次单一,结构简单,针叶化明显,弱点逐渐暴露出来,导致林地地力衰退、林分抗逆性差、火灾频率增加,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加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多层性,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林分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力。营造马尾松混交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营林技术措施,而且涉及到对树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尤其是种间关系的全面了解。良好的混交模式应该既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增加产量,又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马尾松属阳性树种,林冠稀疏,透光度大,深根发达。  相似文献   
30.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 ,分析和探讨了三个水平的土壤水分条件对分蘖期和成熟期收获的旱稻(OryzasativaL .)生物量累积、水分利用率 (WUE)、植株不同部位的碳同位素识别值 (CID)的影响 ,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分条件包括 :饱和含水量 (W1 )、饱和含水量的 70 %(W2 )、饱和含水量的 4 0 %(W3)。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条件从W1降低到W2时 ,分蘖期收获的生物量降低 4 5 %左右 ,成熟期收获的生物量降低 1 6 %~ 1 9%;而当从W1降低到W3时 ,分蘖期收获的生物量降低 73%左右 ,成熟期收获的生物量降低 5 5 %~ 5 7%。然而 ,根据地上部干重计算而来的WUE(WUE 地上部 )和根据全株干重计算而来的WUE(WUE 全株 )则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 ,其增幅在分蘖期为 0 .0 7~ 0 .2 8gkg-1 ,在成熟期为 0 .0 7~ 0 .4 5gkg-1 。植株的CID值变幅为 1 7.0~ 2 0 .6 ,但植株不同部位间差别显著 ,分蘖期收获的样品CID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根 <最近完全伸展叶 <叶芽 <茎秆 ;而成熟期收获的样品CID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籽粒 <根 <茎秆 <旗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 ,植株所有部位的CID值亦显著减小。叶部的CID值与WUE 地上部(和WUE 全株 )之间呈一致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