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n)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solanocearum E.F.Smith)侵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感病植株可以表现明显的外表症状或全无外表症状。无症状病株田间诊断有时十分困难。使用DDS-11A型电导率仪和自行设制的不锈钢针电极测量木麻黄导电性中发现,病株的电导率高于健株,不同月份,苗木地径、高度、深度测量的结果有差异。应用木麻黄的导电特性,用数理分析法,随机抽取50个实测数据,建立木麻黄健株和病株电导率的数学模式即: (?)_1=16.992 0.869X_1 9.877X_4 (?)_1=75.492-1.797X_2-0.765X_3 17.436X_4 将实测时有关因子代入公式计算得电导率与实测电导率比较,便可对木麻黄青枯病株作出诊断。数理分析还表明,K~ 离子浓度是影响木麻黄株电导率变化的主导因素,而水分、Ca~ ,Mg~ 离子浓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也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52.
引言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发生一种“后生树顶枯病”使30—100年生斜叶桉(Eocatlyptus obliqua)和王桉(E.regnans)生长逐渐衰退(Bowling和Mcleod 1968;Kile 1977;p Podger 1980)。这种病害自1964年(Bowling Mcleod)被认识以来,病情日趋严重,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不同立地条件的林分已有很大面积发生,影响树木的正常生  相似文献   
53.
苞叶芋属观叶植物表现褐腐病症状的绿巨人Spathiphyllum pallas、神灯白掌S.lynise、香水白掌S.sensation、金叶白掌S.golden和白掌S.develandii分离提纯菌株,作交互接种试验显示,都可交互致病,表现褐腐病自然感病症状.根据对5个菌株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和致病性观测,认为是同一个病原种即苞叶芋帚梗柱孢Cylindrocladium spathiphylli Schoulties El-Choll & Alfieri.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20~26℃适宜病原菌生长,高于34℃或低于15℃则不利于生长,湿度在90%以上有利于病原菌孢子萌发;在适量微量元素Fe、Mg、K营养条件下,病原菌生长缓慢,pH5~9病原菌生长良好.从接种病原菌后的绿巨人叶柄横切可见其病理结构变化为:接种12h,病菌以菌丝通过表皮上伤口或细胞间隙进入皮层;接种24h,部分表皮细胞和皮层薄壁细胞质壁分离,变褐;接种48h,受害皮层薄壁细胞向深处发展扩大,细胞壁呈黑褐色;接种72h,病菌侵进维管束,韧皮部和木质部破坏变黑;接种72h的病根横切显示,病菌菌丝通过表皮伤口进入外皮层、中皮层薄壁细胞、胞壁崩裂、变黑.本研究目的是为绿巨人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对经快速检测法检测为超标的200个蔬菜样品,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蔬菜样品中检出了国家明令规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农药,如甲胺磷、对硫磷、甲拌磷、克百威等。  相似文献   
55.
概述了桉红叶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6.
氮素施用量和施用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氮素施用量和施用期对“武香粳9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正>4小树的整形与修剪经过了4年时间的生长,小树多数已成形。少数不能成形的树,如主干太高、3个主枝不谐调等,应采取掐头和枝条短截等方法,促其长出新枣头,再重新选留,直到达到理想树形为止。主干留80厘米高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58.
近年在广东发现的杉木枯梢病是由二极霉引起的为害杉苗的严重病害,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试表明,分子孢子在水滴中萌发最好,20℃为萌发最适温度,菌线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30℃,并在pH3~7的范围内都生长正常,病菌入侵杉梢组织以伤口为主,潜育期2~4天,在合适条件下10~15天便可再次侵染,较强光照有助于刺激孢子产生,该病害在每年春季多雨季节开始发生,6~8月流行迅速,10月以后逐渐减轻,病菌可以菌  相似文献   
59.
雷林1号桉33枯梢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林1号桉33号梢病病原菌鉴定为BdryodiplodiatheobromaePat.(Limetal,1985)。病原菌菌线体在温度30~33℃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29~31℃萌芽率最高,光照强度在1000~2000lx能迅速大量产生子座形成分生孢子,菌体在pH6.5生长最佳,相对湿度81%~90%,最适于菌丝发育。  相似文献   
60.
推广中稻再生稻是梅列区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但要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必须适度提高种植密度。密度加大易发生多种病、虫危害,直接影响到头季稻的产量和再生季的成功率。中稻再生稻病、虫及杂草的防治比其它稻作要求高,难度大,要做到头季收割时稻株呈青枝蜡秆。为此研究制定了中稻再生稻病、虫、草综合治理规范化技术,经1994年至1996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试验设计和方法根据梅列区中稻再生稻历年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针对主要病、虫、草害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小面积示范,三年分别为18hm’、34hm’和48hm‘,设Z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