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林业   389篇
农学   226篇
基础科学   147篇
  140篇
综合类   1761篇
农作物   201篇
水产渔业   309篇
畜牧兽医   1028篇
园艺   416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 Sacbrood disease,CSBD)是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致病性的传染性病毒病(简称中蜂囊状幼虫病),一旦发生就会对中华蜜蜂(Apis.cerana)幼虫造成毁灭性打击。该病于1972年首次在中国广东发生后迅速地蔓延到全国各地。中蜂囊状幼虫病严重威胁了蜜蜂养殖业的发展。1临床症状2019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松山区某蜂场中华蜜蜂2~  相似文献   
992.
近5年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那曲地区的植被长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利用1981-2014年 GIMMS、MO-DIS-NDVI及同期气象、社会统计资料分析了那曲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气象因子、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4年来,那曲地区植被年际变化呈不显著波动变化(P>0.05);年代变化呈显著的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P<0.05).34年来那曲地区植被整体趋于稳定态势,局部有减少和改善趋势,研究区57.82%的区域植被呈稳定状态,32.84%的区域呈轻微改善趋势,轻微退化区占14.06%,显著退化和改善区约占7%,退化区主要集中在那曲东部和东南部各县,稳定区在中西部和北部各县、部分区域甚至有所改善.降水量、气温及牲畜数量的变化是引起那曲地区植被趋于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1962年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目前,IBD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疫苗接种,使易感雏鸡获得主动或被动免疫保护,因此疫苗的质量对临床上IBD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均有较好的商品化疫苗,但随着IBDV毒株的不断变异,商品化疫苗的抗原性与流行毒株不能完全匹配,临床上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与临床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用于IBD的防控。对近期IBD的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此为IBD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与脂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69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43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0.2 mg/kg亚硒酸钠,以硒计),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2、0.6、1.0 mg/kg(以硒计)酵母硒,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0.6和1.0 mg/kg的酵母硒显著提高了产蛋率(P0.05),并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饲粮中添加0.2 mg/kg的酵母硒显著增加了平均日采食量(P0.05)。此外,0.6 mg/kg组的料蛋比显著低于0.2和1.0 mg/kg组(P 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 mg/kg的酵母硒显著增加了第14天的蛋黄颜色(P0.05);饲粮中添加0.6 mg/kg的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第42天的蛋壳强度(P0.01),显著增加了第42天的蛋壳厚度(P0.05);饲粮中添加1.0 mg/kg的酵母硒显著提高了第14天的蛋白高度和第42天的蛋壳强度,显著增加了第42天的蛋壳厚度(P 0. 05)。随着饲粮中酵母硒添加量的增加,蛋黄硒含量极显著提高(P 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 2 mg/kg的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 0. 01),显著降低了血浆丙二醛(MDA)含量(P 0. 05);饲粮中添加0.6 mg/kg的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肝脏GSH-Px活性(P0.01),显著降低了血浆MD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0 mg/kg的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血浆GSH-Px、T-SOD及肝脏GSH-Px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血浆T-AOC(P0.05),并极显著降低了血浆MDA的含量(P0.01)。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6和1.0 mg/kg的酵母硒显著降低了肝脏胆固醇和蛋黄甘油三酯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 0 mg/kg的酵母硒还极显著降低了肝脏甘油三酯含量(P 0. 01)。0. 6和1.0 mg/kg组的肝脏胆固醇和蛋黄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0.2 mg/kg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6 mg/kg的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 (Trxr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酶1c(SREBP-1c) mRNA的相对表达量(P 0.01),极显著降低了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 CR)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而对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酵母硒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壳强度、蛋黄硒含量,改善机体抗氧化性能和胆固醇代谢能力。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饲粮(含0.20 mg/kg亚硒酸钠形式的硒)中添加0.60~0.77 mg/kg酵母硒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5.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及人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型多采用基于免疫试验为基础的血清学分型和基于基因特征为依据的分子分型。血清学方法操作繁琐,对抗血清的特异性有很高的要求,不适宜临床大规模快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子分型具有分辨力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因而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分子分型方法主要包括荚膜多重PCR分型、脂多糖多重PCR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等。论文就每种分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上开展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正作为一个成功的销售主管,一定要学会做"细节管理"。通过细致的工作发现可能影响员工绩效的各种问题,并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做到"能管理、有方法、可行动、愿追随"。所谓"细节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经常被忽视的,但却对结果往往影响重大的一些"节点"的管理。一个好的销售主管在公司的销售团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是指能够清晰了解公司的营销战略、可利用的资源及营销目标等。做好公司的营销战略在团队中的落实,可利用资源的分配及使用,营销目标的完成等。所谓"启下"指  相似文献   
997.
对秦岭西段北坡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总量为1.44×107~7.52×109CFU/g干土,其中细菌占总数的87.99%~99.96%,真菌占总数的0.01%~0.16%,放线菌占总数的0.01%~0.23%;土壤上中下3层微生物总量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其中表层数量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小陇山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共有27菌属,其中细菌有15属,真菌有9属,放线菌有3属。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种属比人工林微生物种属多,功能菌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溶磷菌好气性固氮菌解钾硅酸盐细菌好气性纤维分解菌;针阔混交林下土壤中的功能菌群数量最多,红豆杉林下土壤中的功能菌群数最少,人工林下的功能菌群数基本少于自然林下的功能菌群数。混合林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其次是油松、华山松林,白皮松林下的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最低;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差异较大。土壤微生物物种均匀度与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混交林大于纯林,自然林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998.
桂普32号(2009年通过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编号:桂S-SC-CO-005-2009。)桂普32号油茶良种具有早实、丰产、油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造林后第4年试产,第7年达产,每公顷产油量710公斤以上。鲜出籽率46.0%,干出籽率26.5%,种仁含油率45.11%,鲜果含油率7.56%。  相似文献   
999.
猪沙门菌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是由猪霍乱沙门菌、猪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多与其他病毒,如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时导致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1-3]. 2012年6月份,西藏地区某藏猪养殖场的猪体温突然升高,随后呼吸困难,耳根、腹下皮肤有红色斑点等症状.病死猪剖检可见脾脏显著肿大、出血,肝、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出血,肺脏整个呈干酪样等病变.  相似文献   
1000.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6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基,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μg/m L LPS(L组)、1μg/m L LPS和2.5μg/m L苜蓿素(L+2.5组)、1μg/m L LPS和5.0μg/m L苜蓿素(L+5组)、1μg/m L LPS和10.0μg/m L苜蓿素(L+10组)以及1μg/m L LPS和15.0μg/m L苜蓿素(L+15组),培养24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相对增殖率极显著降低(P0.01),而L+2.5组和L+10组则极显著升高(P0.01);2)与L组相比,L+10组和L+15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与L组相比,L+5组和L+10组细胞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L+5组细胞的髓样分化因子8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LPS刺激下,添加苜蓿素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抗氧化性能,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