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黄颡鱼遗传图谱构建及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和人工养殖(♀)黄颡鱼杂交的100个F1个体为作图群体,用SSR、SRAP和TRAP3种DNA分子标记技术构建黄颡鱼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整合了13个SSR标记,89个SRAP标记,26个TRAP标记。其中雌性框架图谱包括16个连锁群,图谱的长度为585.5cM;雄性框架图谱包括15个连锁群,图谱的长度为752.3cM;共享框架图谱包括5个连锁群,图谱的长度为231.3cM。用该连锁图谱对黄颡鱼的5个生长相关性状进行QTL扫描,在雌性图谱上检测到1个头宽的QTL,定位于第七连锁群上,LOD值为3.2,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3%。在雄性图谱上分别检测到1个体高和体长的QTL,均定位于第一连锁群上。体高QTL的LOD值为2.4,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2%。全长QTL的LOD值为2.1,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1%。3个QTL均可用于黄颡鱼的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22.
细胞培养是现代生物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实验技术,它为细胞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核移植、细胞杂交、DNA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及一些物理图谱的建立,也都需要与细胞培养紧密结合。鱼类细胞培养也是开展鱼类病毒性病原、疫苗制备和鱼类细胞工程等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核型及DNA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PHA体内培养法,取鱼体肾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备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染色体,经核型分析,奥利亚罗非鱼为2n=44,6sm+24st+14t;NF=50。尼罗罗非鱼为2n=44,6sm+24st+14t;NF=50。经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红血球的DNA含量,奥利亚罗非鱼为2C=2.22pg(2.22pg/Nucl);尼罗罗非鱼为2C=2.27pg(2.27pg/Nucl)。经对比分析,两种鱼  相似文献   
24.
通过Funa、Carp,F1及回交个体(F1♀×Carp♂)的染色体研究,观察到雌性回交子代中产生的三倍体。评论了三倍体对于Funa属的种间变异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四种鲤鱼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采用PHA体内培养法,取鱼体肾细胞,空气干燥法制备德国镜鲤选育系,松浦鲤、高寒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染色体。经核型分析,德国镜鲤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30m 26sm 30st 14t,臀比(NF)156;高寒鲤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28m 28sm 44st t,臂比(NF)156,松浦鲤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30m 26sm 26st 18t,臂比(NF)156,荷包红鲤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30m 26sm 30st 14t,臂比(NF)156,为鲤种种质标准建立提供相应的参数。  相似文献   
26.
鱼类培养的体细胞与成熟卵的电融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极化注射仪—I型,对混有青鱼体外培养细胞的草鱼,鲢鱼成熟未受精卵进行正弦交(?)电场处理,使细胞与卵紧密接触,继而进行两次电脉冲。结果在673粒草鱼实验卵中有45粒发育至囊胚期,12粒发育至血液循环期,孵出鱼苗8尾。在224粒鲢鱼实验卵中,有68粒发育至囊胚期,13粒发育至血液循环期,孵出鱼苗6尾。鱼类体外培养细胞和未受精卵融合后,能继续分裂发育,说明已分化的体细胞核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相似文献   
27.
头凯湖翘嘴红Bai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兴凯湖野生翘嘴红Bai(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和养殖翘嘴红Bai肌肉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野生样品体重246.5-342.6g,采于2001年6月;养殖样品体重297.5-389.7g,采于2000年9月。结果表明,野生翘嘴红Bai与养殖翘嘴红Bai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在组成上是一致的,在含量上存在着差异,野生翘嘴红Bai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微量元素K、Na、Mg、Se均高于养殖品种,但脂肪含量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2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鲤、鲢、鳙、草鱼亲鱼消化道消化酶的种类;用比色法及滴定法分别测其消化酶相对活性。结果表明:鲤、鲢、鳙、草鱼4种鱼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与食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蛋白酶活性依次为鲤〉鲢〉鳙〉草鱼;淀粉酶活性依次为草鱼〉鲤〉鳙〉鲢。脂肪酶活性与食性的关系不明显。四种鱼消化酶的表达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相一致,消化道前2/5部位(G1、G2)的消化酶活性最高,是无胃鱼消化道的主要消化场所。消化道中央部位(G3)的消化酶活性次之,能将未消化完全的食糜进一步消化,而消化道后段(G4、G5)消化酶活性最低。可见,消化酶活性及消化功能呈递减形式,食物在消化道中随着消化、吸收,逐渐排出体外。本研究为鲤、鲢、草鱼、鳙4种鱼的营养生理学、高效饲料配比的研制及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本文采用40对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标记分析了野生和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从40对引物中共扩增出51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78个,多态位点比例为54.3%。筛选出的40对引物的扩增产物都具有多态性,带型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统计分析。Pop Gene分析表明:野生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养殖群体。群体间的Nei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指数Nm分别为0.6832和0.2318,表明两个群体间发生了明显的分化。群体间Nm值小于1,说明两群体发生的基因交流较少。  相似文献   
3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蓝色鳞鲤(Cyprinus carpio blue var)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蓝色鳞鲤的眼睛、肌肉、肝脏、心脏、肾脏5种组织中,14种酶(LDH、ADH、GDH、MDH、G-6-PDH、EST、POD、SDH、FDH、SOD、α-AMY、CAT、COX、ME)的同工酶谱均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14种酶共记录出33个基因位点,其中α-Amy-2、Cox-2、Est-1、Ldh-1、Mdh-1、Mdh-2和Sod-1为多态位点。蓝色鳞鲤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数为21.21%(P0.99),平均预期杂合度和平均实际杂合度分别为0.1079和0.2121,遗传偏离指数(d)值为正。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4。实验表明,目前蓝色鳞鲤群体的种质资源状况尚好,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