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不同肥料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红泽拉118"为试材,采用不同的肥料处理(微生物菌剂与化肥混施、微生物菌肥、常规施肥、化肥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等5种)对番茄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其产量和品质,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均有促进作用,番茄产量比对照提高8.32%~33.30%,维生素C含量提高14.93%~23.38%,总糖的质量分数提高1.58%~5.35%,糖酸比提高9.47%~37.68%,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提高7.78%~22.96%,番茄红素提高1.89%~18.87%。综合产量及品质因素,微生物菌肥、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生物菌肥与肥料混配效果较好,可作为番茄生产的高效肥料。  相似文献   
32.
筛选、验证自行研制的种衣剂LDS1~5号在田间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实际防效,为种衣剂LDS的进一步研究、完善、定型及试验示范与推广提供试验依据,并与国内4种商品种衣刺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结果表明,种衣剂LDS有着很好的防效,尤其是种衣剂LDS4和LDS5更为突出,防效高达81.53%和85、60%,明显高于对照和其它各处理的防效;种衣剂LDS4和LDS5处理的产量最高,分别为4956.23kg/hm^2和5022.00kg/hm^2,比对照增产23.25%和24.88%,因此LDS4和LDS5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较理想的种衣剂。  相似文献   
33.
为掌握贵州甘蔗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采用五点取样法和“Z”字型取样法对贵州省甘蔗园害虫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以甘蔗绵蚜和条螟为对象,使用2%吡虫啉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研究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对甘蔗绵蚜和条螟的田间防效及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甘蔗产区主要害虫有7种,其中甘蔗绵蚜和条螟为蔗区害虫优势种群;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防治甘蔗绵蚜药后60 d的防效为79.09%~91.80%,防治甘蔗条螟药后70 d的防效为71.52%~83.04%,能提高甘蔗产量7.1%~14.4%;生产上推荐使用2.25~4.5 kg/hm2.  相似文献   
34.
以“毕纳一号”为试材,用不同浓度药液对种子浸种和幼苗灌根来探讨植物动力208与强力多维生根对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时会抑制种子萌发而促进主根生长,其中强力多维生根3 g/L抑制作用最强;灌根时能促进各种酶的活性.说明2种叶面肥不适合浸种,可用于灌根.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剂对二氯喹啉酸致害烟株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预防和修复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及其致害烟株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对植烟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模拟植烟土壤二氯喹啉酸残留浓度0.200 mg/kg进行致害烟株修复试验,待烟株出现典型药害症状后,施入不同修复剂或组合配方,测定不同处理烟草农艺性状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明显影响,烟苗移栽15 d—30 d—45 d—60 d后,细菌数量主要呈抑制—激活—抑制—激活的态势,真菌数量主要呈抑制—激活—激活—激活的态势,放线菌数量主要呈抑制—抑制—激活—抑制的态势;不同修复剂处理中以T2(0.135%赤霉酸+0.0031%云苔素内酯+格芙)处理对二氯喹啉酸致害烟株的修复效果最佳,对烟株株高、叶长、叶宽和茎围的抑制率最低,分别为9.40%、8.86%、1.71%和7.19%;与药剂对照处理(CK2)相比,不同修复剂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中T2处理可显著增加二氯喹啉酸残留土壤中的细菌数量(P<0.05,下同),并显著增加致害烟株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结论]0.135%赤霉酸+0.0031%云苔素内酯叶面喷施+格芙200倍液灌根可增加二氯喹啉酸致害烟株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对二氯喹啉酸致害烟株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6.
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杀菌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采集疑似炭疽病的典型的自然发病辣椒果实,采用组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确定病原菌的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8种杀菌剂对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引起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尖孢炭疽菌Capsicum acutatum。室内毒力测定发现8种杀菌剂对尖孢炭疽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5%咪鲜胺EC和30%吡唑醚菌酯SC抑制效果最好,EC_(50)分别为0.253 5 mg/L和0.720 3 mg/L;其次为22.5%啶氧菌酯SC和22.7%二氰蒽醌SC,EC_(50)分别为7.249 5 mg/L和21.664 5 mg/L。将30%吡唑醚菌酯SC和22.7%二氰蒽醌SC按照9∶1、6∶4、3∶7、4∶6的比例混配,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两者混配对该病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25%咪鲜胺EC和22.5%啶氧菌酯SC以6∶4、4∶6、8∶2的比例进行混配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引起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尖孢炭疽菌。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二氰蒽醌对该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为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猕猴桃营养价值,改善果实品质和贮藏性。以“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采收前对叶面喷施不同钙,比较不同处理果实钙含量、品质及贮藏性指标。结果表明,叶面施钙能提高猕猴桃果实钙含量,提升猕猴桃综合品质,其中Ca(NO3)2 处理的猕猴桃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均大于其它处理,分别达87.49g、 1.72和213.54mg/100g;叶面喷施Ca(C6H11O7)2 的果实糖酸比达11.42;叶面施钙能降低猕猴桃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度,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峰值期,延缓猕猴桃软化。试验表明,叶面施钙能提高猕猴桃营养价值,提高品质和贮藏性,提升商品性。  相似文献   
38.
为明确贵州修文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的致病菌种并做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对该县的烂果进行病原分离与致病性测 定,得到一株致病能力较强的真菌,结合形态学及18 S rDNA序列测定,最终确定该致病菌种为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gracilissp. );采用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分别选用6种杀菌剂的抑制作用毒力用于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复配 (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40%嘧菌酯悬浮剂按1:1混合)、40%氟硅唑乳油三种杀菌剂抑制效果最好较好,其EC50分别为0.068、0.2205、和2.1872 mg/L,均可作为选为该病菌病害的防治用药药剂。  相似文献   
39.
以"京丰1号"甘蓝为试材,采用喷施和浸根方法,分别在贵州省息烽县、威宁县和余庆县甘蓝主产区调查根肿病的发生情况,并选择发生较重基地开展3种不同施药处理对根肿病的防效试验,以期为贵州省甘蓝根肿病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甘蓝根肿病在息烽县、威宁县和余庆县3个不同种植区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平均病株率为30.00%~60.00%,发病严重的地区为息烽县,病株率高达60.00%,病情指数为45.93;相同区域不同处理间以T2处理的田间防效最好,息烽县、威宁县和余庆县3个试验地,T2处理的防效在73.40%~75.80%,其次是T1处理,防效在68.00%~70.10%,最低为T3处理,防效在61.10%~63.70%;不同处理间甘蓝和白菜的防效不同,同样以T2处理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4.40%和71.06%;通过对甘蓝实产实收,T2处理的平均产量最高,为123511.80 kg·hm-2,按照当地市场平均收购价0.50元·kg-1计算,与CK相比,采用T2处理防治根肿病,可以增收30040.05元·hm-2。  相似文献   
40.
有机肥与中微量元素配施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烤烟有机肥与中微量元素混合施肥的理论依据,研究了有机肥与不同中微量元素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相比,酒糟与中微量元素(B、Zn、Cu、Mg)肥料配施能使烤烟生育期提前3 d,促进烟株生长发育,降低病害发生率,其青枯病、病毒病发病率分别降低74.8%、80.2%,产值及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6.7%、2.7%,显著提高了烤烟的产量及品质,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