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248篇
农学   184篇
基础科学   170篇
  127篇
综合类   1291篇
农作物   135篇
水产渔业   218篇
畜牧兽医   644篇
园艺   186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滴灌磷肥在灰漠土中运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磷在土壤中的迁移是影响农业系统磷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同位素 32P示踪和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研究了滴施磷酸一铵在灰漠土中的运移。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滴施磷肥可以增加 0~ 15cm土层有效磷的含量。在 0~ 20 cm土层均有不同比例 32P的分布,但大部分 32P仍集中分布在表层,0~ 10 cm土层中的 32P占总量的 72.7%~89.5%,最高可达99%。不同施肥时期磷的运移距离有很大差异,T3(0~ 20cm)>T2(0~ 10 cm)>T1(0~ 5 cm),这可能是由于干湿交替导致土壤孔隙率变化,进而影响了磷的移动距离。平行于滴灌带方向上磷的运移距离比垂直于滴灌带方向更远。随着正磷酸盐浓度增加,磷的运移距离变大,滴施磷酸一铵处理 32P的移动距离达到对照的 2倍。  相似文献   
52.
针对山区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较低实际现状,沂源县农业部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生态环境资源,以农业合作经济、循环农业、都市农业先进理论为指导,突出循环农业支撑技术体系,结合户用沼气突出优势,在土质稀薄山腰种植果树,在山坳土质肥沃的田块发展蔬菜,做到农业环境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废物循环再生化,并成功实现了在山区地少、地小、地散情况下从事山区传统农业规模化生产。采取"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紧密衔接上下游产业链条,重点抓好生产基地、仓储和市场营销3个关键环节,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山区县域农业合作经济的特色之路,解决了我国传统农业产业化的两大瓶颈:低效和低值。这既促进了沂源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部门形象,又惠及了农民群众,在解决山区农民致富道路上有着极大发展潜力,蕴涵着希望和活力。  相似文献   
53.
为提高热区饲草产量和品质,在盈江县平原镇开展青贮玉米与花生宽窄行间作试验,通过倒伏率、株高、产量等指标测定,玉米与花生间作饲草总鲜草产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玉米单作;且间作模式下的花生产量也显著高于花生单作。表明玉米与花生间作模式在云南热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4.
依据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pv.beticola)的16S~23S rRNA间隔区ITS序列,设计引物CfbF/CfbR。PCR扩增3个糖甜菜叶斑菌及29个参比菌株,仅靶标菌扩增出191 bp产物。用SYRB Green I荧光染料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制作标准曲线,回归直线决定系数R2为0.99。整个检测过程操作便捷,仅需2 h,可灵敏、特异、定量地对该病原菌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5.
研究确定了选择标记抗生素卡那霉素(Kanamycin:Kan)对菊花‘绿鹦哥'茎段分化和无茼苗生根抑制的最适质量浓度,并探讨了除菌抗生素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Cef)对‘绿鹦哥'茎段分化影响的安全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30 mg·L~(-1)的卡那霉素能够完全抑制菊花茎段的分化,10 mg·L~(-1)的卡那霉素可以完全抑制无菌苗的生根;700 mg·L~(-1)的头孢噻肟钠不影响菊花茎段外植体不定芽的再生,随着头孢噻肟钠质量浓度的升高,菊花茎段不定芽出现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56.
配方指方篇     
冷水性鱼类配合饵料的原料配比及成分(%)配比及成分开口饲料稚鱼饲料育成鱼饲料亲鱼饲料主要原料原料配比动物性蛋白质补充饵料72423838鱼粉、血粉、肉粉、肉骨粉、发酵血粉植物性蛋白质补充饵料10353840豆饼、菜子饼、向日葵饼、玉米蛋白粉、酵母能量饵料12171816小麦粉、麦麸  相似文献   
57.
基于Web环境下农机统计图表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Web环境下农机统计图表的实现进行了探讨。实现统计图表的方法有组件技术及运行ASP脚本语言编程两种方式,结合笔者的编程实例,给出了两种实现方式的部分源代码及图例。  相似文献   
58.
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莱氏野村菌菌悬液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致病死亡率。【结果】从校正死亡率来看,对同一龄期斜纹夜蛾幼虫接种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着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接种浓度间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龄期间的校正死亡率在10~7 m L–1接种密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10~3~10~6和10~8 m L–1接种密度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从致死中密度来看,不同龄期的致死中密度LC50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5)。且龄期敏感性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弱;对2~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63±0.25)×10~4、(4.79±0.18)×10~5、(8.04±0.21)×10~5、(2.20±0.25)×10~6 m L–1。从致死中时来看,接种密度为2.18×10~8 m L–1时,对2~5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72、6.24、6.09、6.88 d。【结论】莱氏野村菌Nr0815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致病效果,且对2龄幼虫的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59.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揭示我国南海的四种重要经济海水鱼类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鲑点石斑鱼(E.fario)、蜂巢石斑鱼(E.merra)的遗传群体变异水平与种间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从GenBank中搜索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对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及蜂巢石斑鱼的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观察遗传杂合度Ho、期望遗传杂合度He等遗传参数进行检测,并采用UPGMA类聚分析法探讨这四种石斑鱼的种间关系。[结果]点带石斑鱼群体的A、Ne、PIC、Ho和He等遗传参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38±1.60、3.69±0.86、0.69±0.08、0.67±0.08、0.72±0.06,斜带石斑鱼群体的为3.88±1.13、3.55±1.04、0.66±0.10、0.68±0.21、0.70±0.08,鲑点石斑鱼群体的为6.00±1.07、4.68±0.65、0.78±0.03、0.73±0.25、0.79±0.03,蜂巢石斑鱼群体的为5.50±1.07、4.58±0.80、0.76±0.05、0.75±0.18、0.78±0.04。[结论]综合比较上述数值可知,四个石斑鱼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依次为鲑点石斑鱼群体>蜂巢石斑鱼群体>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群体;与其他海水鱼类的遗传变异水平比较,四种石斑鱼的群体遗传变异水平都较高,说明我国这些石斑鱼种类的遗传种质资源尚好。另外,遗传距离与类聚分析表明,点带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遗传距离最近,而斜带石斑鱼与蜂巢石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60.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幼虫的控害潜能,本文首次研究了该蜂对草地贪夜蛾1~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和选择性,进一步比较其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