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6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4篇 |
农学 | 190篇 |
基础科学 | 170篇 |
130篇 | |
综合类 | 1325篇 |
农作物 | 123篇 |
水产渔业 | 234篇 |
畜牧兽医 | 653篇 |
园艺 | 196篇 |
植物保护 | 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106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99篇 |
2009年 | 133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8年5-10月,在黑龙江农垦震达兴凯湖大白鱼研究所养殖基地采集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arnus)样本1200尾,对其年龄和生长研究结果为: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56L^30004(R^2=0.9952),属于等速生长型鱼类;其生长规律用Von Beaalanffy方程表示为Lt=117.54×[1-e^0.093(t-0.034)],Wt=9111.15×[1-e^0.093(t-0.034)]^3.004。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兴凯湖翘嘴鲌的生长进行拟合,反映出其生长过程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渐进体长为117.54cm,渐进体重为9111.15g,拐点年龄在11.86龄处,拐点体重为2.70kg,拐点体长为78.36cm;与兴凯湖自然水域的翘嘴鲌生长式型不同。 相似文献
72.
鱼类早期生长的细微差别对其存活以及整个生活史阶段的生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摄食是影响仔鱼期生长的最重要的外界影响因子之一。在水温19.5~20.5℃下,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鱼的开口时间、适宜开口饵料和投饵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匙吻鲟仔鱼在6日龄初次摄食,摄食率在7—8日龄迅速升高,9—10日龄达到100%,11-13日龄略有降低,14-15日龄迅速降低,不可逆点(PNR期)出现在15日龄;以轮虫作为开口饵料,仔鱼的存活率和生长优于丰年虫和颗粒饲料组;养殖水体中轮虫密度在120—150个/mL可满足仔鱼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73.
74.
75.
合成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并进行杀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药效评价。以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为起始原料,在2位的胺基上引入与环己甲酰氯、苯甲酰氯、噻吩甲酰氯、乙酰氯以及氯乙酰氯等不同的酰基进而合成5种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化合物1~化合物5),研究其对小瓜虫掠食体和包囊的杀虫活性,并对杀虫活性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5种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1 [(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的杀虫活性最强,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4 h的100%杀灭浓度为24.0 mg/L,对包囊6 h的100%杀灭浓度为60.0 mg/L,对掠食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16.4 mg/L。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的48 h LD50为234.3 mg/L,其安全浓度为64.1 mg/L。研究表明,化合物1 [(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杀小瓜虫药物。 相似文献
76.
将Brevibacillus brevis US575角蛋白酶基因kerUS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以提高角蛋白酶产量。结果表明:优化的基因可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重组角蛋白酶的分子质量约30 ku,最佳反应条件为pH 9.5和60℃,1 mmol/L的Mn~(2+)、Ba~(2+)对角蛋白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此外,重组角蛋白酶易降解干酪素和β角蛋白(羽毛粉),酶促反应最大速度v_(max)=0.019 g/(L·min),K_m=4.64 g/L,比活力=440 U/mg。研究获得的产角蛋白酶重组毕赤酵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78.
采集了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西直门北大街2个不同PM2.5污染区的6种植物叶片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比较6种常见树种叶片对PAHs的吸收特征,并对PAHs的成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吸收PAHs的能力有差异。在2个采样点,圆柏、油松针叶树种叶片对PAHs的吸收含量均高于阔叶树种;阔叶树种中碧桃叶片对PAHs的吸收含量最高,其次是毛白扬。此外,随着污染的加重,树种能够增强其吸收PAHs的能力以适应环境污染。6种树种叶片对PAHs的吸收含量均表现为污染较重的西直门高于污染较轻的森林公园。对6种树种叶片的PAHs成分分析表明,叶片中PAHs的主要成分为3环化合物,其次是2环、4环和5~6环化合物,叶片对不同环数化合物的吸收含量也表现为西直门高于森林公园。西直门样品中3环化合物的组分略多于森林公园样品,且组分的含量也高于森林公园样品。6种树种叶片对PAHs吸收含量的主成分分析指出,树种吸收PAHs能力大小依次为圆柏碧桃油松毛白杨榆树紫叶李。 相似文献
79.
以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g/L茚虫威乳油为防治药剂,比较6种不同施药器械在相同用药量条件下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药后14 d,背负式电动喷杆喷雾器、六旋翼电动无人施药机(江西新和莱特)和六旋翼电动无人施药机(广西云瑞)的防治效果较好,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3.93%、93.86%和92.67%,四旋翼电动无人施药机的防效次之,防效为91.95%;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防效最低,仅为82.52%。建议在施药环境较便于无人机操作的条件下,推广使用六旋翼电动无人施药机进行喷雾,可大大提高放药效果,在不便于无人机飞行操作的环境下,可选用背负式电动喷杆喷雾器施药。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