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25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利用一个长达30年且已进行适当变更的定位肥料试验,采用湿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级,测定并计算土壤容重、孔隙度与平均质量直径(MWD),探讨了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化肥及当其施肥措施改变(化改常、常改高、高改化、常改化)3年后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结构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已培肥红壤性水稻土选择合理的后续施肥策略而促进水稻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30年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常量、高量)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38%~19.81%),并提高孔隙度(6.77%~13.13%)与MWD(46.84%~61.58%)。有机肥处理(常量、高量、化改常、常改高)下粗大团聚体(2 mm)所占比例最高,而化肥处理(高改化、常改化、化肥)下细大团聚体(2~0.25 mm)所占比例最高。在施肥措施改变3年后,如减少有机肥(高改化、常改化)的施入量将导致土壤容重增加(6.47%~14.34%),土壤孔隙度(3.63%~6.79%)或MWD(21.15%~31.43%)降低;而增加有机肥(化改常、常改高)的施入量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3.08%~9.02%)并增加土壤孔隙度(1.73%~6.01%)与MWD(5.45%~44.58%)。由此,为进一步维持或改善土壤结构,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培肥后应继续或加大田间外源有机物料的投入量。  相似文献   
42.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生物黑炭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黑炭没有增加烟株的吸N量,但可显著增加烟株对P、K养分的吸收量,从而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其中施用烟秆黑炭比玉米秸秆黑炭更能促进烟株的生长,且烟株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随着黑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据此,在烤烟的生产实践中可考虑适当施用一定量的生物黑炭,以进一步提高烤烟种植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3.
有机物料碳和土壤有机碳对水稻土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30年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在保证原有定位试验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将部分化肥处理变更为有机肥处理(或反之),通过观测一年水稻轮作周期内不同处理甲烷(CH_4)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探讨不同肥力水稻土中外源有机碳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对田间CH_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化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水稻土全年CH_4累积排放量范围分别为1.73~4.72和35.09~86.60 g·m~(-2)。有机肥处理改施化肥后,田间土壤CH_4的排放量显著降低;化肥处理改施有机肥或有机肥处理增施有机肥后,田间土壤CH_4的排放量显著提高。外源有机碳的输入量是田间土壤CH_4年排放量的决定性因素,外源有机碳输入量(x)与水稻土CH_4年累积排放量(y)之间满足直线方程:y=0.087 7 x+3.265 7(R~2=0.965 9,n=21)。土壤有机碳同样也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因素,在不同有机碳水平的水稻土上施用等量相同化肥或有机肥,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水稻土都更有利于CH_4的产生。单施化肥稻田土壤CH_4排放的最主要碳源是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含量(x)和水稻土CH_4年累积排放量(y)之间的指数方程:y=0.162 4 e~(0.162 2 x)(R~2=0.940 6,n=9)。有机肥可促进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CH_4,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同的条件下,高量有机肥比常量有机肥的土壤有机碳分解比率高0.65%,等量相同有机肥但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的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分解比率无显著差异;同样,土壤有机碳也可促进有机物料碳分解释放CH_4,在常量有机肥或高量有机肥处理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高者比低者的有机物料碳分解比率分别多出3.57%和2.34%。  相似文献   
44.
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诊断程序,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湘西与湘中耕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系统诊断。结果表明:湘中耕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仅为N,生物盆栽试验中缺N使高粱生物量减少81%;而湘西耕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相对较多,其中N是第1养分限制因子,P是第2养分限制因子,S是第3养分限制因子,缺N、缺P、缺S分别使高粱生物量平均减少85%、45%、32%。  相似文献   
45.
采用调查采样、室内分析和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及丰缺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含量很高,属于丰富级别;土壤有效Cu、有效Zn和有效B含量极低,处于缺素状态,需要补充和施用Cu、Zn和B肥,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6.
正适宜的土壤酸度是作物良好生长的前提条件。作物根系和大部分土壤微生物生长的适宜酸度为弱酸性至弱碱性。但随着化肥的无节制施用,农田土壤酸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大障碍。土壤酸化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土壤发红或发白、板结、长青苔。如果用酸度计测定,pH值往往低至5.5以下,呈强酸性或极强酸性。  相似文献   
47.
<正>土壤就是作物根系所住的"房子",土层深浅、松紧适宜才是作物根系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然而,由于不合理的施肥、灌溉、耕作、喷施农药等措施,许多地方的农田土壤越来越紧实。土壤板结后,作物根系下扎困难,难以呼吸,不能吸收养分与水分,作物生长困难!  相似文献   
48.
石灰岩分布区茶园土壤系统分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池州市石灰岩分布区茶园土壤特性进行了分析,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将该区土壤分成淋溶土纲和富铁土纲和雏形土土纲。从而解决了石灰岩分布区种茶的土壤学上的一些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49.
长期定位施肥小麦田间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小麦苗期田间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田间杂草种类与各杂草相对丰度均发生变化,且各处理间Shannon多样性指数(H′)、Shannon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G)均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施肥造成各处理间土壤养分的不同,各种杂草的生长因而受其不同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0.
湘中紫色丘陵区侵蚀性土体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湘中具有代表性的紫色丘陵区--衡南县工联村作为研究区,研究不同覆被下和不同侵蚀坡地的紫色剖面分层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该区以酸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为主;有机质、氮含量低;磷、钾相对要高;侵蚀性土体土壤养分性状与土体所处坡度、坡位、覆盖植被类型有关;坡顶、坡中土壤由于冲刷剥离、搬运扩散作用强烈,理化性质恶化,而坡底掩埋沉积占主导作用,仍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质.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层土壤比较,其养分含量变化总体趋势:灌木>乔木>杂草>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