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464篇
农学   155篇
基础科学   109篇
  114篇
综合类   1071篇
农作物   100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542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采用种子吸涨试验、种子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的抑制试验以及不同贮藏期种子的萌发试验,来探寻藏茴香种子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藏茴香种子休眠与种皮的机械阻力无关;种子中存在的内源抑制物质和后熟作用是造成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藏茴香种子的内源抑制物质,在35℃条件下的水浸提液对萝卜抑制活性最强,25℃下最弱;并且在同一温度下的抑制活性随着浸提次数的增加而减弱。藏茴香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提高,贮藏到18个月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61.3%。  相似文献   
72.
锥盘式撒肥装置的性能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针对目前大多数撒肥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抛撒不均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锥盘式撒肥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阐述及肥料颗粒在撒肥盘、叶片上和空气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建立了肥料颗粒的运动模型。以叶片长度、叶片水平投影倾角、撒肥盘转速、肥箱落肥口位置和面积为试验因素,以肥料抛撒的横向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表明,当落肥口位置(落肥口中心点在以叶片旋转中心在地面的投影为坐标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为(70 mm,0,800 mm),叶片长度为150 mm,落肥口面积为2456 mm2,叶片水平投影倾角为1°,撒肥盘转速为1090 r/min时,横向撒肥变异系数为5.215%,此时肥料抛撒的均匀性最好,满足施肥作业要求。该装置基本上解决了肥料抛撒不均方面的不足,为锥盘式撒肥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3.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采集了同一地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不同地点不同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银川平原的灌淤土样品,在分析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用奈氏比色法、苯磷酸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分别测定了宁夏引黄灌区农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状况,并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三种酶活性有很大的影响。12年果园磷酸酶活性最高,常年旱田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而盐化旱田及常年淹水的稻田,三种酶活性都很低。脲酶活性与土壤全氮之间显著正相关,全磷与三种酶活性都极显著相关,三种酶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大小可以敏感地表征宁夏引黄灌区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75.
基于ADAMS的马铃薯挖掘机运动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的结构,并采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三维运动仿真模型,对马铃薯挖掘机各部件和偏心轮分别添加约束和旋转驱动来实现挖掘机和分离筛的运动。通过测量获得了其相对于机架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变化情况,观察分析了相关曲线的变化趋势,为马铃薯挖掘机轨迹优化及后续动力学仿真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
为解决西南地区、部分北方及中原地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问题,结合国内马铃薯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对单行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进行了试验研究。以马铃薯挖掘机的前进速度、挖掘深度、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以机具的牵引阻力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牵引阻力最小时的参数组合为挖掘深度139~1 5 5 mm,振动频率1 3~1 4 Hz,前进速度2.5~3 km/h;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此时平均牵引阻力为9 5 6.6 N,该机具在有振动条件下的牵引阻力较无振动时降低36.2%;田间收获试验的明薯率和伤薯率分别为97.20%和3.5 2%,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该研究为小地块和复杂耕地条件的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小型马铃薯挖掘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7.
北京市海淀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0年海淀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普查结果表明,全区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其中,有机质含量达到17.1g/kg,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达到78.9mg/kg和144.5mg/kg。不同农田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明显,菜地高于果园,果园高于粮田。与1980年海淀区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幅提高。文章还对土壤养分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8.
运用熵值法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安徽省乡村地域功能水平,对其乡村地域类型进行识别,进而分析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安徽省的乡村地域空间呈现集聚性较强、分异性明显的特点,皖南和皖北地区的乡村地域功能指数较低,发展较慢,皖中地区各项功能指数均发展较好;安徽省的乡村地域功能类型主要分为单一型、交叉型和综合型,单一型和综合型居多,其中弱综合型最多;影响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主导因素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策,基础建设、产业结构、区位条件和自然因素等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地域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9.
电站锅炉沼气点火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电站锅炉沼气点火装置的喷嘴,引射器及烧嘴的设计计算与稳定火焰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点火装置火焰温度高,适应性强,使用经济,操作方便,在电站锅炉无油,少油点火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揭膜种植方式下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滴灌棉花生育期揭膜后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新陆早45号(水分胁迫迟钝型)和新陆早42号(水分胁迫敏感性)为供试材料,在出苗后40 d揭膜并设置3个水分处理,即4425 m3/hm2(W1)、5310 m3/hm2(W2)、6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