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0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林业   411篇
农学   270篇
基础科学   256篇
  191篇
综合类   1841篇
农作物   282篇
水产渔业   230篇
畜牧兽医   1093篇
园艺   280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浅谈养猪业的环境污染危害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养猪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峻。养猪继续增加,废水、废气排放跟随增加,而环境容量越来越有限。技术与成本可行的猪场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的模式还不足以应对各种类型的养猪场废水处理。养猪业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出现在规模化的养殖场,规模小而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说动物疫病影响的是经营者的效益,那么环保问题则已关系到养猪业能否在某些地区继续生存。  相似文献   
142.
化肥与农家肥混用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化肥与农家肥混合用,可以全面供应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化肥的特点是养分较单一,单项或少项元素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而持续时间短;农家肥大多养分种类丰富全面,但有效营养成分含量低、肥效慢而持续时间长。因此,将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可起到互补作用,兼顾肥力的长效供应和作物对肥力的既时应用问题,两者起到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3.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变化的研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78-2004年数据为基础,分别从阶段性、趋势性、稳定性与不同作物等4个角度,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时序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的角度,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各因素对粮食单产影响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4.
探究水肥一体化下磷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棉花产量、磷素积累量、土壤磷素有效性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棉田优化磷肥施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田间试验于2021年在新疆昌吉州棉花主产区进行。试验设不施磷肥对照(CK)、基施重过磷酸钙(TSP)、基施磷酸一铵(MAP-B)、基施+滴施磷酸一铵(50%基施,25%+25%分别在蕾期和花铃前期)(MAP-D)、基施+滴施磷酸一铵(50%基施,25%+25%分别在蕾期和花铃前期)和聚谷氨酸(MAP-P)5个不同施肥处理,测定指标包括土壤有效磷、植株生物量、植株磷积累量和籽棉产量,并计算磷肥利用率。在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磷肥滴施显著提高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0~5 cm土层尤为显著,MAP-P处理有效磷含量比CK处理分别提高136.27%和113.99%。TSP、MAP-B、MAP-D和MAP-P处理产量比CK处理分别提高17.65%、16.25%、19.37%和31.88%。棉花生育期内,磷肥滴施植株累积吸磷量高于基施,各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在盛铃期达最大,MAP-P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整体高于其余处理,在苗期、蕾期、盛花期和盛铃期比CK处理分别提高50.92%、55.38%、81.33%和84.69%。在等量施磷条件下,磷肥滴灌追施的磷肥利用率高于基施。MAP-P处理磷肥利用率、磷肥累积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均高于其余处理,磷素表观平衡低于其余处理,磷肥利用率达33.94%,比TSP、MAP-B和MAP-D处理分别提高20.23%、25.28%和16.71%。水磷一体下,磷肥结合活化剂(聚谷氨酸)滴施显著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棉花产量。MAP-P处理提高了棉花产量和磷肥利用率,减少了土壤磷素的盈余。  相似文献   
145.
以尾菜为发酵原料,常因"易酸化"导致产气失败.为了提高其能源化利用效率,试验以产气效果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尾菜的厌氧消化产甲烷能力的基础上,研究超声波破碎、超声波清洗、碱液浸泡及沼液浸泡的预处理措施对产甲烷能力最佳和最差尾菜的产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总固体(TS)浓度为3%和中温37℃下,菠菜、卷心菜、芹菜、油菜和白...  相似文献   
146.
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铬时共存金属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干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纯基体的溶液中,钙、镁、铁、铝、钛、锰、钒、镍、钴对铬的测定有显著影响,但由于不同元素共存及浓度不同,干扰效应也不同,可通过加入氯化铵基体改进剂消除此干扰;在实际土壤样品和有证标准物质样品消解试样中添加干扰元素后,由于自身基体复杂,各元素干扰作用相互抵消,无论添加基体改进剂与否,有证标准物质均能够满足保证值要求,实际样品铬的测定无显著差异,基体改进剂的作用弱化。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土壤铬试样可以与其它金属元素(铜、锌、镍、铅、镉等)的试样一同制备,不需额外添加基体改进剂,简化了样品预处理的过程,提高了分析测试速度。  相似文献   
147.
为发展球孢白僵菌和食诱剂联合应用对西花蓟马的防控技术,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食诱剂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在温室测定了食诱剂相对球孢白僵菌接种装置不同位置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率、蓟马引诱量和装置外蓟马侵染量的影响。室内结果表明:开放空间下,孢子萌发率随食诱剂距球孢白僵菌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当距离为20 cm时,孢子萌发率与对照无差异。温室结果表明:食诱剂放置于接种装置内时,孢子萌发率为23.4%,显著低于食诱剂距装置0 cm(42.9%)、10 cm(43.9%)和20 cm(46.5%)三个处理以及对照(56.3%)。当食诱剂距接种装置0 cm时,接种装置吸引到的蓟马数量最高;而食诱剂置于接种装置内时,装置对蓟马的引诱效果最差。装置外蓟马侵染效果显示:食诱剂距接种装置10 cm时,装置周围植株上蓟马获菌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接种装置周围植株上蓟马获菌量逐渐增加。球孢白僵菌和食诱剂联合应用可建立起“诱集-侵染-传播”系统,为西花蓟马新型防治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在固定施肥模式下速效钾的累积量的变化,采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实施试验,建立了松嫩平原黑土区土壤速效钾与农肥,化肥和秸秆为实验因子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要使每667m2速效钾保持在适宜的230~270mg/kg水平上,应在5年中施用农肥832~1121kg,化肥34~947.8kg,秸杆93~122kg。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明确野生春兰引种驯化过程中引发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春兰叶斑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东省广州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典型春兰叶斑病的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通过刺伤接种和摩擦接种验证其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结合ITS、ACT、CAL、EF-1a、GAPDH、GS和TUB2部分序列的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类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种不同类型症状的叶斑病病叶中共检测到4株致病菌,分别命名为GZH1、GZH2、GZH3和GZH4,其中GZH1和GZH4分离自广东广州采集的叶斑病病叶,GZH2和GZH3分离自贵州遵义采集的叶斑病病叶。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GZH1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离体针刺接种发病明显;菌株GZH2、GZH3和GZH4离体针刺接种发病不明显,通过摩擦接种可在接种部位形成典型的坏死斑。菌株GZH1在PSA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大、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的形态及大小均符合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特征,其ITS和EF-1a部分序列与F. oxysporum菌株UACH...  相似文献   
150.
分析了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概述了国内外大豆产量潜力研究,探讨了大豆超级种的育种目标以及超级种培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