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以晋豆23为母本,灰布支黑豆为父本,用“单粒混传”法构建了一个含有474个家系的F10代的大豆重组自交系Jinf。2002年本研究组对F8代RIL群体Jinf进行生育期、形态性状、产量构成及抗逆性等29个性状进行了观察记载和统计分析研究。所有观察性状在RIL群体Jinf中均表现有较大的变异范围,绝大部分性状呈连续变异、正态分布,且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表明这些观察性状大都为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从表型分析初步认为各家系内部趋于纯合。本研究进一步选取了能覆盖大豆基因组的355对SSR引物对RIL群体Jinf进行SSR分析,212对SSR在亲本中表现有多态性,多态率为59.72%。212对引物获得213个座位用来评估大豆群体的遗传结构,各座位在群体中的多态性指数趋向于0.5,在0.375—0.500范围内波动。160个SSR座位(75.12%)在群体中呈1:1的分离比,53个SSR座位(24.88%)在群体中偏分离,SSR座位的杂异率在0—9.32%之间。分析还表明111个家系(94.07%)趋于纯合,其中31个家系(26.27%)完全纯合,而有7个家系的杂合率在15.31—42.72%之间。分析表明大豆RIL群体Jinf的各个家系的基因型组成父本灰布支的贡献率为51%,初步表明双亲对子代的遗传贡献基本上是平衡的。偏斜度(Skewness=-0.1052)与峰值(Kutosis=0.1597)及X^2检验表明群体的基因型组成分布呈正态分布。本研究初步认为,大豆RIL群体Jinf是一个遗传结构合理,适合于大豆遗传作图、基因定位等基因组研究和育种应用的RIL群体。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应县小黑豆"×"晋豆23"杂交组合F2群体为材料,用塑膜钵柱法进行抗性鉴定,利用分离体分组分析法(BSA)结合SSR和ISSR标记技术对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和定位,旨在实现大豆孢囊线虫抗性育种中亲本和杂交后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到2个与抗SCN基因座位连锁的分子标记Satt038和ISSR811.Satt038片段含180bp和185 bp,为共显性标记,在F2群体中的分离比为121;ISSR标记ISSR811为显性标记,片段长350bp,F2群体分离比为13.2个标记在F2群体中呈孟德尔式遗传.通过JOINMAP分析,微卫星标记Satt038、ISSR标记ISSR811与抗SCN基因座位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6.9cM和10.2 cM.还探讨了分子标记Satt038和ISSR811用于大豆抗SCN育种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和社会对转基因作物需求量的增加,转基因作物商业种植14年间有了迅猛的发展.本文从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解转基因作物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指导当前的转基因作物研究和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cry1A基因编码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是转基因植物使用最为广泛的抗虫基因,包括cry1Ab、cry1Ac、cry1A.105、cry1Ab/Ac等类型,cry1A基因为靶标的检测方法在转基因植物安全监管与检测中尤为重要。虽已建立数种cry1A基因检测方法,但均因该基因间序列差别较大而无法覆盖大部分转化体。由此,采用简并引物的策略,开发了一种cry1A基因通用检测方法,检测能力覆盖了常见的16种含cry1A的转化体,开发过程包括实验室内部方法建立和实验室间循环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引物终浓度04 μmol·L-1,退火温度64 ℃的条件下,能够特异性检测样品中含有的cry1A基因,检出限为01%。开发的cry1A基因检测方法参数全面,重复性和重现性良好,为国内外转基因成分监管与检测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AFLP标记饱和大豆SSR遗传连锁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将52个AFLP标记整合到由宛煜嵩等(2005)构建的含有227个SSR标记的大豆遗传连锁图上,绘制成一张基于SSR-AFLP标记的大豆遗传连锁图,总遗传图距为2512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9.0cM。AFLP标记的整合使得图谱的总图距增长了32%。在Dla、E、F、G、K连锁群上,AFLP标记主要整合在连锁群的末端,其中G连锁群尤为明显,末端增加了19个AFLP标记,使得G连锁群的长度由原来的121.2cM增加到259.1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由原来的7.129cM变为7.197cM;在.A2、B1、C2、D2、H、J、L、N、O连锁群,由于加入了AFLP标记使得这些连锁群的标记密度有所增加,改善了标记分布的均匀性。A2连锁群上添加了1个AFLP标记,消除了1个间隙;D2连锁群上添加了2个AFLP标记,提高了原来的一个超过40cM的区间(Satt301和Satt186)标记密度;J连锁群上添加了2个.AFLP标记,消除了2个间隙。AFLP标记整合后,大多数连锁群上的SSR标记的顺序和遗传图距几乎与宛煜嵩等(2005)构建的大豆遗传连锁图上的顺序和图距一致,只有M、N和O3个连锁群上的SSR标记顺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如M连锁群上的Satt590、Satt20l和Sattl50及O连锁群上的Satt241和Satt479发生换位;N连锁群上的几个SSR标记的位置发生随机换位。我们认为构建一张理想的遗传图谱,需要来源于不同遗传背景的多种群体、多种类型的遗传标记配合。AFLP标记并非是遗传连锁图构建中常见的大区间、间隙及标记成簇分布等问题的完全解决方案,且认为AFLP标记是构建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的理想分子标记的看法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依据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强势发展态势,转基因马铃薯的普遍商业化已呈大势所趋。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食用作物,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目前,全球获批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马铃薯45种,主要涉及抗虫、抗病毒及品质改良等性状。转基因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及环境安全问题等,由此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的检测及监管的重要性凸显。在转基因检测领域,标准质粒以容易获得、纯度高、成本低与稳定性好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在调研了所有商业化的转基因马铃薯的重要信息的基础上,针对这些转基因马铃薯的主要外源基因类型,构建含有抗马铃薯甲虫cry3A基因、胭脂碱合成酶启动子P-nos基因、抗马铃薯Y病毒pvycp基因及内标准基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PATA基因的多靶标质粒pB JGMM003。该质粒可用于大部分已批准转化体及部分在研转基因马铃薯的鉴定、检测与监管工作,解决了转基因马铃薯的阳性标准品匮乏等问题,保障了转基因马铃薯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转基因水稻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由于研究材料扩散到商品化生产水稻中而引起的贸易纠纷时有发生。加强转基因水稻检测与监管,从源头控制转基因水稻基因扩散对于保障生物安全、促进米制品贸易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我国当前转基因水稻监管重点,结合已有相关检测方法标准,针对三种不同转基因水稻:抗虫水稻TT51-1、抗病水稻M12、抗除草剂水稻LLRICE62,以水稻内源基因RBE4为参照基因,建立转基因水稻四重复合PCR检测方法,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鉴定三种转基因水稻品系,检测限可达250个拷贝。利用此方法可快速地定性检测和鉴定转基因水稻TT51、M12、LL RICE62。  相似文献   
18.
基因枪转化MAR序列介导水稻bar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稻(Oryza sativa L.) 成熟胚愈伤组织作为水稻遗传转化受体,采用带有MAR(matrix attachment region)和不带MAR的两种植物表达质粒进行基因枪轰击转化bar基因,获得抗basta转基因水稻。分析了MAR序列介导在转基因水稻中对转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AR序列介导bar基因表达,获得的转基因系的数量比对照提高66.7%,单块抗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数比对照提高27.3%,MAR序列介导bar基因表达的转基因系中,bar基因的表达水平比对照高,并且不同转基因系间bar基因表达差异比对照小。  相似文献   
19.
脱氧核糖核酸定量分析是食品安全检验、医疗诊断、转基因检测与病原微生物鉴定等相关领域的基础。常见的定量方法种类繁多,如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染料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等等,各有所长,但测量结果缺乏可靠性、可比性和一致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应用要求的提高,基准方法成为了核酸分析以及核酸测量能力评估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三种成为潜在脱氧核糖核酸定量基准方法的研究发展,评述了各种方法的技术优势、不足与应用潜力,以期为其相关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愈伤组织作为分化再生的外植体,通过优化激素组合和调节培养基渗透压,建立了适合水稻遗传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将水稻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再生的过程划分为3个不同时期,即成熟胚盾片愈伤组织诱导,胚性细胞诱导保持,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再生,以CultureI(LS 2,4-D2.0mg/L)诱导成熟胚盾片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剥离后接种于Culture II-3(LS 2,4-D 2.5mg/L 山梨醇3g/L)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后接种于Culture Ⅲ-2(MS NAA 0.5mg/L 6-BA 1.0mg/L Kinetin 2.0mg/L 山梨醇8g/L)上分化成苗,培养结果表明,该再生体系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再生率均在60%-80%之间,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高效再生体系建立水稻外源基因遗传转化系统,使转化过程中所得转化愈伤组织高效再生成苗,从而顺利获得转化植株,可以提高水稻外源基因转化的效率,为水稻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提供优良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