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97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66篇
  59篇
综合类   471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425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湖北省麻城福白菊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物,绿原酸是其中含量较高的生物活性物质。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其中的绿原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绿原酸的总抗氧化能力及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选取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等3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微波功率为640 W,料液比为1 g∶20 mL,微波时间为25 s。在此最优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可达6.25%。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福白菊中绿原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并且当福白菊中绿原酸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其总抗氧化能力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2.
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对地黄属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基于GenBank公共数据库,下载地黄属及相关类群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52条(50个物种),包括广义玄参科物种23种、近缘类群17种和外类群8种(木犀科和苦苣苔科),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推断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叶绿体全基因组数据能够显著提高系统发育分析的支持率;广义玄参科不是一个单系;除外类群外,我们共得到5个分支,分别为列当科、泡桐属、肉果草属、玄参属、车前科。地黄属形成一个单系,为列当科其它属的基部类群。列当科内物种间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及所包含的基因数目均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支持APG系统对相关科属的处理,包括将婆婆纳属、腹水草属、毛地黄属从广义玄参科移出至车前科;火焰草属、钟萼草属、马先蒿属、地黄属移出至列当科;泡桐属独立为泡桐科。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安徽分离株的毒力特征,研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对13株PRV安徽分离株(代号为AH1601~AH1604、AH1701~AH1704、AH1801~AH1805)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各组织脏器的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13株PRV对小鼠的LD50在102...  相似文献   
44.
目前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沿海及内陆农村致富的产业,集约化、高投入、高产出是养殖户的追求。但是受国际和国内水产消费市场行情的影响,出现的却是高投入、高产出、低收入甚至亏损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养殖业户的生产积极性。如何降低养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笔者就丹东地区采用的几项技术措施,介绍给广大水产养殖户,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在浙西南山区--庆元县四山乡砻头村,利用抛荒多年的冷水田,采用有机生产方式,进行了中华圆田螺人工养殖的示范试验.示范试验基地产出的田螺经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国家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获得了认证证书,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6.
我们曾研究了大豆品种根系的生态类型,指出大豆初生根与后生根间的相对差异是个对土壤不同层次水分及养分利用的生态适应性状。根据这种相对差异可分为初生根型、后生根型、中间型三种,其中初生根和次生根均较发达的中间型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显然,这对于培育适应性广的品种有一定的意义。但在植株生长后期取根观察,无法使地上部恢复生长和获得籽粒。我们曾观察到,在田间条件下,播种后35—40天,  相似文献   
47.
该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土柱实验研究土壤中硅和重金属的反应机制。土柱实验在可溶性镉、铜、镍和铅酸盐的情况下,用各种活性硅(硅藻土,沸石,无定形二氧化硅,浓缩单硅酸)处理灰森林土。所有富硅物质都用电子显微镜测试分析过。富硅物质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和浓缩单硅酸比沸石和无定形二氧化硅更能降低重金属的移动性。重金属移动性的降低是由土壤溶液中单硅酸和重金属的反应,以及富硅物质表面对重金属的吸附实现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移动的强度与自身种类有关。施用富硅物质可明显降低镉和镍的移动性,对铜和铅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玉米杂交种先玉696的产量与密度、磷肥、氮肥施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产量和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856.09+46.16X1+35.95X2+38.84X3+13.75X1X2+9.43X1X3-44.02X1^2-24.98X2^2-18.48X3^2。经分析得出,在河套灌区,先玉696单位面积产量≥850kg/667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密度4 935-5 069株/667m^2,磷肥用量(P2O5)11.66-12.40kg/667m^2,氮肥用量(纯N)22.46-23.71kg/667m^2。  相似文献   
49.
采用6个高产品种(中晚熟和中熟品种各3个),从1996年到2005年进行了10 a产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10 a总平均产量为2 974kg/hm2。最高产品种为平安8,平均产量为3 189kg/hm2;最低产品种为长农5,平均产量为2 785kg/hm2,最高比最低增产14.5%。吉豆3和九农21的平均产量也超过3 000kg/hm2。3个中晚熟品种的平均产量较中熟品种高5.7%。以6个品种的年平均产量为依据,划分了年成:2004年为丰年,产量为3 790kg/hm2;1997和2000年为灾年,产量为2 260kg/hm2;2005年为欠年,产量为2 585kg/hm2;其余6年为平年,产量为3 140kg/hm2。中晚熟品种较中熟品种稳产性好,变动指数平均小8.4%。平安8和吉豆3的稳产性最好,变动指数分别为42.9%和48.4%。从分析不同年份组合与10 a数据评价结果的比较得出:准确评价品种稳产性的最少年限为9 a。对大豆生产田单产低、作物品种适应性差异、品种的适应性与稳产性的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化学调控和磷肥对玉米/花生间作体系磷营养的调控效应,于2012—2013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单作玉米、单作花生、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花生间作+化学调控4种种植方式,分别施磷[180 kg(P2O5)·hm–2]和不施磷共8个处理,研究了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不同器官磷含量、磷积累分配的特点,分析了化学调控和施磷对间作体系磷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磷含量、茎和籽粒磷积累量,促进了磷向籽粒分配;明显降低了花生各器官磷含量、磷积累量,不利于磷向果仁分配;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相比,间作提高了玉米/花生间作体系磷吸收量,磷吸收间作优势为15.99~19.54 kg(P)·hm–2。在玉米小口期喷施化学调控剂提高了间作玉米籽粒磷含量,降低了茎、叶和籽粒的磷积累量,提高了磷向籽粒分配比例;提高了间作花生果仁磷含量和茎、叶和果仁磷积累量,促进了磷向果仁分配。化学调控间作玉米施磷肥显著增加了间作玉米和花生各器官的磷含量以及磷积累量,提高了磷向玉米籽粒和花生果仁分配比例,促进了间作体系对磷的吸收;磷吸收间作优势为19.50~22.00 kg(P)·hm–2,比不施磷提高16.51%~57.51%,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这表明玉米/花生间作具有明显磷间作优势,化学调控间作玉米再施磷有利于间作体系磷吸收量增加,显著提高磷间作优势。因此,生产上可以采用化学调控同时施磷肥来进一步提高磷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