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国内重要农作物,玉米在农业领域中的位置极高。为对玉米产量与品质进行提升,实现理想化玉米种植模式,本文将以传统玉米种植模式与玉米种植现状分析为切入点,对玉米种植新技术应用效率展开全面探究,旨在改善国内玉米种植质量,保证国内玉米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弓形虫普遍寄生在生猪细胞中,吸取生猪体内的营养物质,以便实现大规模繁殖,继而造成其出现水肿或炎性坏死。为了避免弓形虫病对生猪养殖产业造成的阻碍,需要积极采取相关防范措施。一、猪弓形虫病的致病原因弓形虫是借助宿主体内的细胞开展大范围的繁殖活动,对宿主身体造成严重破坏,新产生的虫体会迅速侵入临近细胞,这种入侵活动会使生猪细胞组织出现水肿、炎症,甚至是细胞坏死。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在山东省枣庄市鸡场的流行情况,2019—2020年在枣庄市39家鸡场采集1 174份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LV-J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9家鸡场中有27家检出阳性,群体阳性率为69.2%(95%CI:56.2%~85.1%);1 174份鸡血清样品中,有200份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17.0%(95%CI:15.2%~19.6%)。不同区域间个体阳性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χ2=27.48、P<0.01);群体阳性率,经fishers确切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2019年个体阳性率为12.4%(95%CI:10.0%~15.3%)、2020年为21.8%(95%CI:18.9%~25.7%),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χ2=18.51、P<0.01);2019年群体阳性率为65.0%(95%CI:45.4%~87.3%),2020年为73.7%(95%CI:55.5%~94.9%),经fishers确切检验,群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枣庄市鸡场普遍存在ALV-J感染,感染率较高。建议继续深入推进禽白血病净化工作,加强引种管理,严把疫苗免疫关,做好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高校图书馆引入服务营销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存在缺乏服务营销理念、缺乏服务营销效果评估体系、馆员专业素质低、读者利用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树立"品牌"服务、建立服务营销效果评估体系、开展服务营销活动、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和降低读者利用成本等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蛋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疾病的威胁,如果采取措施得当,会将损失降到最小限度,否则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蛋鸡养殖者来说主要采取投药方式控制病情,但常因某种原因会引起药物中毒,所以防治蛋鸡的药物中毒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鸡源黄病毒卵黄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检测产蛋鸡黄病毒抗体水平过程中减少应激,以鸡源黄病毒FQ-C1株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鸡源黄病毒卵黄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确定的优化条件是包被抗原浓度为5.7 ng·μL-1,卵黄抗体以1∶160倍稀释,羊抗鸡IgG酶标抗体以1∶3 200稀释.经特异性、敏感性检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合于产蛋鸡免疫后的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外源微生物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10^7bacteria/ml菌液对中华绒螯蟹分别进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注射感染,取血淋巴分别检测血清NOS活力。[结果]除产朊假丝酵母外,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感染中华绒螯蟹均明显地诱导了血清中NOS活性。[结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存在可诱导的NOS活性,该NOS活性呈现诱导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氟化钠对家蚕幼虫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O(对照)、20、40、80和160mg/L氟化钠溶液处理桑叶,分别对5龄家蚕每天添食,测定家蚕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溶菌酶活性和抗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80、160mg/L氟化钠处理组家蚕酚氧化酶活性从处理第1天开始明显降低,5龄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0mg/L氟化钠处理组家蚕溶菌酶活性和抗菌活性随处理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处理第7天达到最低值。说明氟化钠对家蚕体液免疫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揭示海洋微藻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研究了塔胞藻、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及叶绿素a合成对除草剂草甘膦的致毒胁迫生理应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前3 d ,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塔胞藻对10μL的草甘膦呈致毒兴奋效应,最高值出现在第3d,比对照组高39%;自第4d开始,草甘膦对塔胞藻呈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关系,抑制作用在80μL 试验组、培养至7 d时达最高,试验组生物量为对照组的47%;草甘膦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作用明显强于对塔胞藻,培养第2 d开始就表现出明显致毒胁迫效应,随草甘膦的质量浓度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增强趋势非常明显,培养至第7 d ,10、20、40、60、80μL试验组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7.4%、24.6%、23.7%、21.9%和13%。草甘膦对塔胞藻、海水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均表现抑制效应,最小值出现在80μL试验组,叶绿素a的含量仅为对照组的24.3%和7.54%,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效应远大于塔胞藻。表明海水小球藻可作为检测水域环境草甘膦污染的毒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