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3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有效地指导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采用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对河南省2007-2008年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郑丰99515、W3242、花培87-8综合性状较好,适应性较广,应当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通过与品种区域试验联合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进一步证实了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切实可行,对于小麦品种科学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后,小麦生产就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笔者在深入生产一线调查苗情、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的基础上,提出2008年春季麦田管理意见,供各地农业部门在加强2008年春季麦田管理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不同形态氮肥对安麦1241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开展了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对小麦叶面积系数、单株干物质量、穗部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之间,综合表现最好的是硝态氮肥处理,其产量达到了6 348.0 kg/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了27.4%,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硝态氮肥对小麦的增产影响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提高小麦叶面积系数来提高小麦单株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小麦穗长和总小穗数,降低不孕小穗数,从而提高结实率来实现增产。该研究结果可为安麦1241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系谱研究及核心种质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省近20年小麦品种系谱分析表明,在河南省小麦品种选育中起骨干作用的亲本基本为三大系:地方品种辉县红及其衍生系、意大利“St”系统及其衍生系、意大利阿夫及其衍生系。并对主要系统衍生品种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说明加强对地方品种和从意大利引进品种的收集、鉴定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指出了豫麦2号、周麦9号、豫麦49等作为亲本和品种的双重利用价值。为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有所突破,今后必须注重收集小麦近缘植物,同时对地方品种作深入的鉴定分析,并进行远缘杂交和特殊性状材料的复交,以创造出更多的优异种质,供育种和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65.
运用秩次分析法对国家小麦区域试验数据进行高产性及高产稳定性分析。对各试验环境进行常规方差分析,并定义了3个统计数:平均分级值H1、产量秩次值H2和环境区分指数YM;在多重比较的基础上,对各参试品种产量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6.
安阳黑绿豆1号(原名安9910),系安阳市农科所2001年严格按照优质、高产、早熟、抗病、抗倒等育种目标,从豫绿3号中选择杂交变异单株,运用灰色育种学原理与方法系统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67.
小麦发生冻害对产量影响极大.近几年来,小麦冻害在黄淮冬麦区连续大面积发生,最为严重的是2005年安阳、新乡、2006年商丘均大面积发生了小麦冻害,直接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给农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明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并及早预防,或在发生冻害后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使冻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本文主要介绍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其预防、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8.
小麦品种的适应性是育种工作者格外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略的回顾,指出,小麦品种的适应性是超高产育种亟等解决又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9.
安阳黑绿豆2号是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豫绿3号的天然杂交株中系选而成的黑绿豆新品种.因其较一般绿豆营养价值更高,应用前景更广.2001年荣获第二届全国特种养植种植品种展示交流会金奖.  相似文献   
70.
为筛选出适宜黄淮麦区种植推广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以 2021-2022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的 16 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适应度等方法对 16 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农艺性状中的生育期波动性最小,成穗率的波动性最大;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波动性最大。高产稳产分析结果表明,中麦 6319 的高产稳产系数最大,新麦 77 次之,安科 2002 居第 3 位。适应度分析结果表明,新麦 9813、航麦 2088、泛麦 56 的适应性最好。经过高产、稳产与适应性综合分析,筛选出中麦 6319、安科 2002、新麦 9813、新麦 77 和泛麦 56 等 5 个品种,可为在黄淮冬麦区小麦新品种的下一步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