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林业   39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38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1 起苗方法 起苗在秋季枣树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也可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至枣芽萌动前进行,一般为2月下旬至3月下旬.具体应注意:  相似文献   
42.
回顾和总结广西木薯蚕从引进到发展的经历。广西木薯蚕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70年代相继停产,80年代末又恢复生产。先后经历了2次发展高峰,90年代又开始衰落,21世纪呈现停滞状态。分析广西木薯蚕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力推支柱产业;三是科研单位和企业分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存在不足的原因是:一是政治运动造成生产停滞;二是政府重视不够,没有政策扶持;三是市场需求原因导致养蚕经济效益偏低。今后发展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政府与企业共同推进,引导木薯蚕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3.
以桑树桂桑优62、桂桑5号为材料,对水培桑苗各叶位进行叶绿素荧光分析,测定和分析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水培桑苗不同叶位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水培桑苗健康桑叶的潜在最大光合效率基本相等,与所处的叶位没有显著关系;植株中上部叶片实际光合效率、光合活性、光保护能力均高于中下部成熟叶;中部叶片实际光合效率最高,老叶最低;第2叶位光合活性最高,品种间光合活性有差异,但不大,老叶趋于一致;第1、第2叶光保护能力最强,随着叶位数即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光保护能力不断降低,桂桑优62叶片光保护能力稍高于桂桑5号,但老叶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4.
特色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玉米主要是指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等具有独特风味及营养价值高的玉米,也有人把这些类型的玉米称为蔬果玉米。一、甜玉米和糯玉米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特色玉米中需求量较大的是甜玉米、糯玉米,这两种玉米的经济产物是鲜果穗,生产周期较短,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比较适合人多地少的情况下种植。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优良品种原则上须兼顾以下因素来考虑:生育期要适当,适宜当地气候条件下种植;抗病虫性要  相似文献   
45.
为了提高枣树坐果率,河南省新郑市枣树研究所会同新郑市林业局,通过开展枣树保花保果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红枣产量和品质有了显著提高。现将我们的主要实践总结如下:供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及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46.
47.
枣果的采收及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果的采收及贮藏保鲜技术宋宪军唐福霞(河南省新郑市枣树研究所451150)唐春玲王亚(新郑市林业局)1采收11枣果的成熟过程按果皮颜色和肉质的变化情况,枣果成熟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111白熟期果皮细胞叶绿素大量消减,果皮退绿变白而呈绿白...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不同C/N有机碳肥对铝矿复垦地的土壤培肥及桑树生长的影响,以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坡造镇伏琴村蚕桑复垦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个施肥量和4个C/N有机碳肥的施用对复垦土壤的pH、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土壤酶活性及桑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和不同C/N有机碳肥处理的土壤pH缓慢上升,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和土...  相似文献   
49.
一年两次剪伐出来的桑枝条是蚕桑生产中数量最大的副产物,如能对其进行高值化利用,不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能增加经济效益.从桑枝作菌类培养基、用于提取活性物质、制作板材、用作吸附剂及制作纤维制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桑枝进一步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