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16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生态的综合调控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覆盖稻草与间作白三叶草对亚热带丘陵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及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管理茶园(清耕茶园)为对照,连续4 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并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两种生物措施均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了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提高了茶树土壤关键层次(0~20 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获得了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多种调控效果,延缓和缩短了高温和干旱时间,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增加了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减少了虫害发生率,促进了蚯蚓的生长,使茶树-立地环境-伴生生物群落处于良好的自我动态调节状态。【结论】两种生物措施综合调控了茶园生态环境,改善了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叶产量,间作白三叶草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亚热带丘陵区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环境、茶品质改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蚯蚓生长,增加土壤关键层次(0~20cm)关键时期(4~6月份)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低温时增温、高温时降温及降温时保温的综合动态调控效果,增加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有效缩短高温和干旱时间,改善茶叶品质,显著增加茶叶产量,增幅为39.04g/m2。  相似文献   
13.
结合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对峡谷型喀斯特水田(ST)、旱地(HD)、草地(CD)、灌丛(GC)、人工林(RGL)、次生林(CSL)6类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除全钾含量外,6类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增加而减少,土壤pH与之相反;(2)与全球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的平均水平相比,峡谷型喀斯特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氮比、碳磷比、碳钾比、磷钾比和氮磷比均较低;(3)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态系统的化学计量差异也显著,土壤肥力的总体趋势为次生林人工林水田旱地灌丛草地。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不同,应制定不同的管理和施肥措施,促进峡谷型喀斯特乃至整个西南喀斯特区域植被的迅速恢复和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14.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土壤水分供应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亚热带丘陵区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覆盖与间作对茶园土壤水分供应和其他生态因子的调控效果以及对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年动态变化可分为饱和稳定期(2~6月)、急剧下降期(7~10月)和逐步回升期(11月至次年1月)3个时期,与茶树的全年生长发育时期(春茶采摘期、夏秋茶采摘期及休眠越冬期)的需水规律非常吻合;随着土层的加深,茶园土壤的含水量逐渐增大,变异幅度减小,在高温干旱和持续干旱时期,各层次的水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0~20cm的表土层下降趋势明显,20~40cm,40~60cm土层下降缓慢,且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分别滞后了8d和13d;间作白三叶和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的调控效果表现为:提高了关键土层(0~20cm)和关键时期(4~10月春夏秋茶采摘期)的土壤水分,延缓和缩短了干旱时间;同时加强了茶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促进了茶树的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叶产量,清耕、白三叶间作和稻草覆盖的产量分别为149.08g/m^2,199.75g/m^2和188.12g/m^2,其中以间作白三叶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4种造林树种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樟叶槭(Acer albopurpurascens)、狗骨木(Cornus wilsoniana)、无患子(Sapindu smukorossi)为研究对象,分12个月每月于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植物叶片气孔气体交换的相关特征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以分析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曲线,中午出现光合午休均为非气孔因素限制,12:00~15:00光合速率降低则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水分利用效率(WUE)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傍晚CO2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对Pn影响最为显著的生态生理因子为Par、Gs,其次为Ci、Rh、Ta;茶条木、狗骨木Pn、WUE均相对较高,4种植物的初步适应性评价为:茶条木>狗骨木>樟叶槭>无患子。  相似文献   
16.
在南疆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以矮秆品种新春22和高杆品种新春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对春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扬花期是春小麦水分敏感期,水分亏缺将显著影响小麦株高、生物量、叶面积和产量形成。各水分处理中T2(出苗-拔节期、拔节-扬花期、扬花-乳熟期田间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5%-70%、70%-75%、65%-70%)的产量、WUE和收获指数(HI)最高,其次是T4(出苗-拔节期相对含水量为45%-50%,其余时期同T2),其WUE、HI、穗粒数和粒重与处理T2差异不显著,在调亏灌溉中此处理是经济可行性的。不同基因型品种对土壤水分反应有差异,矮秆品种新春22受水分调控较大,各处理的耗水量均低于新春19,是个节水型品种。研究表明南疆春小麦实现高产节水的适宜滴灌量范围:矮秆品种为318.86 mm-368.72mm,高杆品种为394.52 mm-458.14mm。  相似文献   
17.
根据5个不同林龄15块1000m2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5株不同林龄和径阶的栎类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平方乘以树高(D2H)为单变量的生物量估算模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栎类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栎类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5个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分别为73.67Mg/hm2、127.47Mg/hm2、149.93Mg/hm2、169.90Mg/hm2、200.65Mg/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达95.58%以上,地上凋落物的总量不超过4.42%;生物量的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占93.66%-98.68%,其次为地上凋落物,占1.02%-4.42%,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0.20%-2.13%和0.03%-0.27%,均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乔木层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46.64%-80.78%,且随林龄而增加,枝、叶、根分别占11.61%-36.80%、1.00%-4.85%和6.61%-11.71%,均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以枝所占比例最高,为32.50%-69.07%,叶和根分别占12.89%-25.00%和18.04%-42.50%;不同林龄栎类草本层生物量大小与林龄成反比例关系,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凋落物呈现升→降→升的趋势。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可以影响桂西地区栎类的生物量和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8.
白三叶草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地温及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亚热带丘陵区茶园白三叶草间作大田对比试验,研究其对茶园地温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地温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位相滞后现象,白三叶草间作改变了土壤热量交换层(地表层)的性质,对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具有低温时增温、升温时降温、降温时保温及降低日较差、增强同一土层温度稳定性等综合动态调控作用,其调控效果表现出了0cm>5cm>10cm>15cm>20cm、13:00>19:00>7:00、降温>保温>增温、降温幅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增温和保温随气温的下降而加强的相同趋势,同时还降低了有害高温的出现次数,提高了茶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改善了茶叶品质,增加了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9.
在采集湖南省长沙县1960~2001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园夏季高温干旱和秋季持续干旱的发生规律,并以常规管理茶园为对照,通过2001~2004年连续4年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了杉树高层间作、白三叶草低层间种和稻草覆盖3种典型生物措施对茶园季节性干旱的防御效果,结果发现,3种生物措施明显减少了茶园全年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15%,≤12%,≤10%的出现频率,在夏季高温干旱和秋季持续干旱时期均提高了茶园土壤含水量,有效地延缓和缩短了干旱时间,缓解了旱情,显著增加了夏秋茶产量,改善了夏秋茶品质。  相似文献   
20.
油茶大小年结果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油茶个体分为大年树、小年树、连年小年树和稳产树4个类型,调查研究了油茶大小年结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花芽数量是产生大小年的直接原因,座果量与上年花芽数量呈抛物线关系,y=-0.0193x~2+0.8687x-1.1039;着果量与其并存的花芽数量呈指数函数关系,lny=0.7879ln l/x+2.7286。此外还研究了各结果类型树的春梢枝、春梢叶和果的生长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