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2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462篇
林业   951篇
农学   539篇
基础科学   472篇
  413篇
综合类   3625篇
农作物   483篇
水产渔业   486篇
畜牧兽医   2194篇
园艺   765篇
植物保护   21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芒萁是我国南方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植物。为探究短期高温胁迫对芒萁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智能光照培养箱对芒萁进行高温胁迫控制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芒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以及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含量(Chl)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Pn、Gs、Tr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整体下降,Ci呈相反趋势,表明高温胁迫能够导致芒萁光合色素和光合活性的下降,且Pn与Gs和Ci间的关系表明,导致Pn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胁迫程度有关;(2)Chla、Chlb、Chl随着胁迫时间和胁迫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且Chlb下降幅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242.
北京林业大学设计类专业的“人体工程学”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整合程度不足、缺少教学实践、缺乏专业课之间统筹以及评价维度不灵活等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人体工程学”课程为例,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优势,培养学生多维度的智能,结合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情景化教学实现教育共情,结合交互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适应性,结合多元化教学评估强化过程管理。从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多样化3个方面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途径,通过项目驱动、以赛促学等方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创建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43.
为揭示粮仓建设和粮食运输途中粮堆的强度与剪胀特性,开展了在垂直压力为25~200kPa、含水率分别为8.41%、10.59%、13.88%和16.25%条件下的稻谷直剪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粮堆剪切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籽粒压缩3个阶段;不同含水率下,稻谷粮堆强度特性基本符合莫尔-库伦强度准则,随着含水率增加,稻谷粮堆粘聚力逐渐减少,内摩擦角逐渐增大;含水率对稻谷粮堆的剪胀特性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其剪缩性越明显;在垂直压力较小的条件下,含水率对稻谷粮堆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含水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粮食仓储和运输、装载粮食机械的设计、粮堆数值仿真建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4.
为筛选出适宜河南南部防控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效成分、剂型及用量,于2021年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20 g/亩、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25 g/亩、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亩等3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表现较好,可为小麦生产实现提质增效、缓解常用药剂对赤霉病菌抗性选择压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45.
<正>沂蒙黑山羊产于山东沂蒙山一带,是山东省地方优良肉、绒、毛、皮兼用型山羊品种。沂蒙黑山羊具有体格高大、灵敏活泼,善于爬山登高,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其肉质色泽鲜红、细嫩、膻味小、味道鲜,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羊绒光泽度好、强度大、手感柔软;板皮质量高。现将沂蒙黑山羊舍饲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建造羊舍舍饲沂蒙黑山羊,需要建造通风、  相似文献   
246.
为探索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可行性及应用发展价值,该研究自主设计蛋白分离组合装置、内循环流化床等关键工艺环节水净化装备,构建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的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针对其不同阶段生长特性及水环境需求,提出一种水质调控方法,科学投喂。运行试验120d,溶解氧浓度5.30~7.14mg/L,p H值7.23~8.44,氨氮浓度0.43~1.38 mg/L(稳定运行后),亚硝酸盐氮浓度0.15~0.56 mg/L(稳定运行后);斑节对虾在循环水养殖模式水生态环境下正常生长,先后经历快速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及缓慢生长期,终末养殖密度3.02 kg/m2,取得高效养殖结果;终末饲料系数1.67,单茬每平方米利润34.78元,每平方米年利润69.56元(按1年2茬计),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该实践可为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47.
鱼类耳石元素含量受栖息环境影响,因此通过分析鱼类耳石元素含量比值可以研究其栖息环境。根据2018年10月至12月在毛里塔尼亚海域(20°10′N~21°10′N、17°10′W~17°40′W)采集的219尾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筛选58枚沙丁鱼耳石,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测定不同年龄耳石元素含量并分析其比值的差异,探讨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不同年龄栖息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耳石共检测到44种元素,主要为钙(Ca)、钠(Na)、锶(Sr)、铁(Fe)、镁(Mg)、钡(Ba)等;所有样本中不同性别沙丁鱼耳石主要微量元素(Na、Sr、Fe、Mg、Ba)含量与Ca含量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耳石微量元素Na、Sr、Mg、Ba含量与Ca含量的比值核心区跟1龄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龄区与2龄区、2龄区与边缘区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48.
本文基于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及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水利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对陇南市水土流失总面积及不同侵蚀强度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产生此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20年来随着“长治工程”的实施及全民水保意识的增强,陇南市水土流失总面积逐年减少,且减少幅度逐年上升;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轻度侵蚀面积显著高于其他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和对应的侵蚀面积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49.
不同退耕年限干旱绿洲植被群落及灰棕漠土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退耕年限对植被恢复及土壤特性的影响,选择民勤绿洲不同年代退耕地(1,2, 4,8,13,20,30,40年)和耕地(对照CK)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替代法,测定并系统分析其植被组成、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40年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9个样地(包括一个CK)的所有样方中共出现43种植物,植被群落由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演替为单一的灌木,表现出较强的连续性与递进性。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呈先降再升后降的趋势,总体呈倒“N”字型变化。土壤容重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土壤粒径变化规律不明显,各样地细砂粒占比最大,黏粒最少;土壤全氮、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是变化幅度较大;细菌与放线菌数量不同程度的减少,细菌是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最大数量达到611.46×105 cfu.g-1;土壤酶活性随退耕年限延长呈波动式下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表聚现象明显;通过退耕地聚类谱系图可以推断出退耕第4年是民勤绿洲退耕地恢复治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50.
利用1982-2010年GIMMS和MODIS两种遥感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植被NDVI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植被覆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山区NDVI值明显高于中部平原区。过去29a间,松花江流域植被NDVI稳定性较强,总体上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有明显的阶段性:1982-1990年植被NDVI持续增加;1991-1997年相对稳定,1997-2003年呈波动降低趋势,2003-2010年缓慢上升。基于像元的相关分析表明,松花江流域NDVI与气温和降水量间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P〈0.01),而且植被NDVI变化受气温影响程度强于降水,针叶林是松花江流域受气温影响最大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