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引起玉米茎腐病的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可在Richard和小麦粒培养基上产生毒素。培养物经过滤、离心或甲醇浸提,再通过活性炭柱吸附和甲醇洗脱获得毒素晶体。毒素生物活性测定表明:无论是培养滤液还是粗提纯毒素对玉米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3叶期幼苗的叶片亦有致萎作用,同时还能使根系发生褐变,与病株根系症状类似。电导测定证明,2×10~3μgg1的粗毒素和培养液都可引起叶片细胞膜损伤。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南斯拉夫等23个国家均有发生的报道。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遍布22个州,减产达20—30%,被称为玉米生产上的头号病害。在我国20年代该病即有发生,60年代后随着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玉米品种的选育推广,由于主推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幼苗扒土晒根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幼苗扒土晒根可以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经过三年的小区重复试验,证实对供试的五个品种均有效果,但抗病性强的品种效果优于抗病性弱的品种。扒土的最适时期为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最适的深度为扒至芽鞘节下1~1.5厘米处;晒根最适的天数为10~15天。处理得当,防病效果可达50~70%,增产效果可达10%左右。苗期扒土晒根由于蹲前促后,也使成株期的株形形成下粗上矮细长的长相,适于密植,可由适当增株而达到再增产7%左右。此外,苗期扒土晒根还可汰除自交苗,减少此项减产所造成的5%左右的损失。上述各项效果总加起来,增产效果可达20%以上。本项措施的缺点是比较费工,每人一日只能完成1.5亩左右,但代替了一次铲地,节省了一次耥地,其工耗基本可以相抵。因此适当运用,仍不失为综合防治开创一个新环节。扒土晒报的防病机理初步证明以抗扩展为主,为光线对该病害的抗扩展作用提供理论研究的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钾、硅肥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理论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施钾、硅肥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和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植株代谢的影响,以及硅、钾肥与氮、磷肥配比施用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一、钾、硅素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用含有100、200、300、400、500ppmK_2O和10、20、30、40、50ppm可溶性SiO_2的PSA平板培养基,定量接种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三种病原菌。结果表明,各个浓度的钾和硅对三种病原菌生长均表现有促进作用,其中  相似文献   
16.
粉锈宁和羟锈宁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田间试验表明,墒情影响药效,墒情好,药效高。正常低土温和正常高墒情相结合,可以达到既压低发病基数,又获得高防效的双重目的。粉锈宁和羟锈宁的防效是近似的。墒情对羟锈宁的影响似更敏感,其防效的稳定性较粉锈宁差,但羟锈宁对幼苗的抑制轻,在逆境下造成的药害小。两种药剂的胶悬剂并不比可湿性粉剂优越。乳剂防效稍高,但药害较重。与促进生长的激素浸种结合应用有降低药效的趋势,不宜采用。室内试验证明,过饱和墒、过低土温和厚复土三者结合是田间按常用量拌种有时造成药害的原因。药害主要发生在干种至种子开始萌动阶段。玉米自交系的抗药性比杂交种差,应用药剂拌种时尤需慎重。  相似文献   
17.
玉米茎腐病优质致病菌在土壤中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次生根和水稻茎秆切段测定玉米茎腐病两种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刀菌和瓜果腐霉菌的竞争性腐生定殖能力。结果表明,两种病菌定殖速度没有明显区别,但等量混合接入灭菌土经过充分作用后,瓜果腐霉菌腐生定殖能力迅速下降,而禾谷镰刀菌则有所提高,说明两种菌在土壤中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壤温湿度对玉米茎腐病菌生长和侵染的影响研究宋佐衡,咸洪泉,梁景颐,孟繁祥(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万景芳,相玉秀,许宝民,张立志,张月清,宋井玉(大连金州亮甲店农科站)(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连金州杏树屯农科站)玉米茎腐病(俗称青枯病)是全世界各...  相似文献   
19.
玉米茎腐病(俗称青枯病)是世界性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减产可达20~30%。近年该病在国内有加重趋势,已被列为“八五”攻关研究课题。在沈阳等7个市县对丹玉13号等7个主栽品种调查,常年发病率为10~15%。据对铁单8号等3个不同抗性品种上分别对发病2级和4级的病株抽样调查,平均损失率已达23%。因此,茎腐病已成为辽宁省玉米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随着茎腐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适宜的人工接种技术正在成为影响该病科学研究的关键性环节。近几年,作者与国内同行进行各种接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加速研究进程,尽早明确该病发  相似文献   
20.
玉米茎腐病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首次提出了玉米茎腐病侵染分成4个阶段的理论,即发病前期(I),根系显症期(Ⅱ),病害快速上升期(Ⅲ),植株地上部显症期(Ⅳ)。根据田间病株症状系统观察、病菌分离以及病组织显微观察,明确了茎腐病 是以生育前期侵 染为主,后期侵染为主,后期侵染为辅的病害。植株地上部受害症状受根系被害程度和环境因素制约。降雨和高温是影响病程发展速度的关键因子。两种茎腐病菌只有到植株散粉期才能进入茎基髓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