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林业   297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320篇
  261篇
综合类   1248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666篇
园艺   261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黄土高原特别是干草原地区植被演替的研究比较薄弱。当前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叶片方面,对根系的研究较少。选取宁夏云雾山草原植被不同封育年限的土壤和植物样品,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原理为基础,测定并分析了土壤与根系的碳(C)、氮(N)、磷(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变异性较大,全磷变异性较小,且封育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先降后升,至封育20、30年,保持相对平稳。0~20 cm土层土壤的碳氮比(C∶N)、碳磷比(C∶P)、氮磷比(N∶P)分别为9.04~9.63、19.62~32.27、2.14~3.37,20~40 cm土层土壤的分别为8.68~9.22、15.74~26.32、1.80~3.03。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2)植物根系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57.6~381.4 g kg-1、7.35~8.18 g kg-1、0.54~0.70 g kg-1;根系中的C元素含量随封育年限的增加逐渐升高,N、P元素含量均小于全球平均值。根系C∶N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变异性较大,C∶P、N∶P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变异性较小。(3)植物根系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受土壤的影响调控大于其自身,且土壤磷含量对植物根系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显著性(p0.01)大于土壤氮含量(p0.05)。此外,该地区封禁后,草地生产力易受到土壤N含量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2.
团聚体稳定性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鉴于当前团聚体稳定性难以定量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一个可定量评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超声能量法,并与传统Yoder湿筛法对比分析了稳定性土样(浙江潮土、重庆黄壤土、江西红壤)和弱稳定性土样(河北壤土和黑龙江暗棕壤)五种典型土壤的5~3mm粒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团聚体粒径分布(ASD)。结果表明:(1)测试土样的稳定性为潮土红壤黄壤土暗棕壤壤土;(2)超声能量法分散强度大,分散效率高,更适用于稳定性土样的评估,对于弱稳定性土样的评估则不如传统Yoder湿筛法。因此,评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提高分辨精度,即强稳定性土壤对比分析应选用超声能量法,而弱稳定性土壤对比分析则可以用Yoder湿筛法。  相似文献   
113.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农民的贫困问题一直制约着晋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城镇化农民现象愈演愈烈,与之相伴的是土地流转的出现。土地流转通过影响微观个体的撂荒坡梁地行为进而影响到了宏观生态环境。从土地流转视角出发,采用二元Logistic和Tobit模型实证估计了土地流转、户主特征、劳动力务工、家庭特征以及耕地特征对农户撂荒坡梁地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转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弃种坡梁地的可能性及数目,对改善生态环境有显著促进作用。此外,外出打工及打工收入、耕地细碎化特征均是影响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要积极完善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农地流转平台,积极推进生态脆弱区的土地流转,对改善晋西北的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黄土高原不同纬度下刺槐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阐明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刺槐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黄土高原由南向北13个县区刺槐林下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阳坡0 ~ 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48~15.33、8.93~ 59.79、0.77~5.11,10 ~ 20 cm土壤分别为9.13 ~13.57、7.85~ 37.69、0.44 ~ 3.19;阴坡0~ 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分别为8.58 ~13.75、9.46 ~ 47.71、0.76~ 3.63,10~20 cm土壤分别为7.60~13.41、5.99 ~31.28、0.54~2.65.(2)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与有机碳具有一致性,均随纬度的升高呈指数减小的趋势,表层大于表下层,且随着纬度的升高该差异逐渐减小;全磷的空间变异性低于有机碳和全氮,研究区内土壤全磷含量随纬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土壤C∶N比随纬度的升高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而C∶P比和N∶P比随纬度的升高显著减小;土壤C∶N∶P比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小,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5.
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纯洁  安春华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1):224-227,235,275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利用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野外调查资料,对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耕地、建设用地、园地、林草地、水域和工矿用地,形成中心城区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城区外围以耕地和园地为主体景观的总体景观特征,具有较高的景观异质性。各景观类型在面积、形状、破碎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园地和耕地具有较大的破碎化影响及边缘效应。总体景观格局处于中等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16.
荃优航1573是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利用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籼型不育系荃9311A与自育的强恢复系跃恢航1573配组育成的三系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2021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西稻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7.
宁南山区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肥力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N、速效磷、速效钾等密切相关,同时与土壤几种酶活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酶活性依赖于有机质,当有机质含量增加时,酶积极参与其转化分解过程,活性提高。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N、P、K含量关系最大,土壤速效钾与蔗糖酶活性关系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因子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顺序为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阳离子交换量>全N>速效磷>物理性黏粒>土壤pH。有机质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速效钾是影响蔗糖酶活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8.
土壤酶素有生物催化剂之称[1-2],既参与包括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内的自然界物质循环,又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活性库[3-4].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状况的关系历来为各国学者所关注[5-8],应用通径分析研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也有一些报道[9-10].  相似文献   
119.
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研究建立了云杉天然林分多因素数量化生境质量评价模型,模型复相关系数Rym为0.6888,Rymt值为11.0804,用Rymt检验,t0.05=1.98,t0.05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