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2篇
  61篇
综合类   80篇
水产渔业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61.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耕地资源紧缺,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自身污染、农村生活污染还相当严重,工业污染、城市污染继续向农业地区转移;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状况还在发展.为改善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发展节水农业,控制农业自身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区域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62.
近年来全球粮食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粮价持续上涨引起国外学者对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变化中肉类食品迅速增长是否能够造成全球粮食紧张的顾虑。该文利用能量和能值理论分析中国种植业作物秸秆资源对畜牧业和居民食物安全的支撑能力,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要求其农业生产也由过去的口粮生产为主要向以食物营养为基础的农业生物量综合生产模式转变。作物秸秆和籽粒一样都是重要的农产品,但目前中国多半秸秆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据计算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能量数量非常大,2006年中国未被充分利用的主要作物秸秆可以转化为肉类食品5952.76万t,相当于当年中国肉类食品生产量的73.93%,因此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全能够自我满足近期居民食品消费变化对农产品增长的需求,当前关键问题是如何集约利用农产品资源和提高农产品生物量的综合利用率。同时中国秸秆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性的特征,由于气候、土地和种植制度等原因各地作物秸秆资源在数量上呈现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整体上看中国东北部地区秸秆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西南部地区比较贫乏。  相似文献   
163.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组织管理形式。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国家级和地区性园区两个层次,对21世纪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管理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4.
生计转型背景下河北省农村宅基地整理分区与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基于农户生计转型背景对河北省农村宅基地整理进行分区调控,并基于不同整理目标测算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与面积标准。结果显示:受农户非理性决策影响,户均宅基地面积随农户非农就业程度的提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非农就业拐点在0.496~0.564之间,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分区、宅基地容积率、人均GDP对各县域户均宅基地面积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由此,划分了优先整理、适度整理、适度挖潜、限制整理4类整理时序分区,以宅基地制度改革、农业结构优化、深化农村土地管理水平为工作导向的5类整理模式分区。优先整理区宅基地整理潜力为45 429.70 hm~2,户均宅基地面积标准为401m~2,经济条件是限制宅基地整理的主要因素;适度整理区宅基地整理潜力为446.32 hm~2,户均宅基地面积标准为26 m~2,宅基地用地需求较小;适度挖潜区宅基地整理潜力为33 471.92 hm~2,户均宅基地面积标准为407 m~2,自然、经济条件是限制宅基地整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5.
感知要素与遥感数据结合的乡村景观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景观分类是对区域景观差异性的描述、制图以及评估工作进行的前提与基础。该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第四疃镇和槐桥乡为研究区,遵循风景园林学、景观生态学和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村级尺度下的乡村景观进行分类。其中,客观分类方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形数据、土壤数据等多元地理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方法进行分类;主观分类方法运用聚类分析法,依据对研究区实地调查获取的视觉景观以及中国著名田园诗词中对乡村景观意境描述所提炼的意象景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该研究构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乡村景观分类体系,将研究区景观类型分为3个乡村景观群、4个乡村景观区和55个乡村景观类以及108种乡村景观要素;并对乡村景观群、景观区、景观类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进行了相应的解释,结果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6.
潮霉素是基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筛选剂,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对潮霉素的抗性,本研究设置0、25、50、75、100、125、150 mg/L不同的潮霉素浓度,对K35、065657、扬麦158、Bobwhite和济引1号5个幼胚再生率高的小麦品种进行幼胚拯救并测试其对潮霉素的耐性。结果表明:K35和065657幼胚的最适筛选浓度是125 mg/L,扬麦158、Bobwhite和济引1号幼胚的最适筛选浓度是100 mg/L。  相似文献   
167.
利用生态学原理分析樟子松林树势衰弱和地力衰退的原因,从主导生态因子原理、种群密度制约原理、多样性或复杂性导致稳定性原理谈樟子松树势衰弱,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种群密度制约原理谈地力衰退。探讨了树势衰弱和地力衰退的关系,提出了密度过大是两个现象存在的共因。并对章古台地区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七点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宣传以增强村民生态意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改变传统营林模式并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探索城市垃圾改土和发展生态旅游等。  相似文献   
168.
廖国进  姜淼  孟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18-14520
利用1951~201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了沈阳近59年来冬季日平均气温≤-19℃的严冬天气分布特征,并对严冬天气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日平均气温≤-19℃的严冬天气出现在每年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较为集中的时段出现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56年冬季,共有21个严冬日。沈阳严冬天气的出现有一定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69.
为揭示平原地区耕作单元地块的几何特征及其对机械耕作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曲周县为样地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耕作单元地块的平均面积、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分别为0.16hm2、102.2m、17.1m,且其面积、长度、宽度的数值均分布离散。耕作单元地块的长度与面积呈显著(P0.01)正相关,函数关系呈幂函数特征。耕作单元地块长度与宽度呈显著(P0.01)负相关。每公顷耕地因耕作单元地块田埂边界的存在会产生非有效耕地0.03hm2。耕作单元地块的边界密度、平均宽度之间呈显著(P0.01)负相关,函数关系呈幂函数特征。耕作单元地块的形状呈狭长形,其长边方向不一致,且交通不便。单个农户耕作单元地块的位置分布离散。因耕作单元地块的面积较小、长度较短,其平均机耕效率、平均机耕工作行程率均较低。在黄淮海平原农用地整治中,应切实进行耕作单元地块归并及耕地规模化流转,以增加耕作单元地块的面积、长度,改善耕作单元地块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70.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改善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耕地资源紧缺,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自身污染、农村生活污染还相当严重,工业污染、城市污染继续向农业地区转移;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状况还在发展。为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发展节水农业,控制农业自身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区域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