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8篇 |
8篇 | |
综合类 | 33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35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玉米制种产业中的引导、服务、监督功能对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回顾甘肃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业的发展历程,无不渗透着政府同市场、企业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牵系. 相似文献
92.
松嫩高平原黑土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准确掌握黑土区典型区域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松嫩高平原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通用流失方程(USLE)、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从土壤侵蚀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两方面评价研究区2009年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其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特征为一等地所占比重最高,依次向二、三、四、五等地递减,质量较差的耕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高低主要与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及Cd、Hg两种重金属元素污染存在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18个乡镇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差别较大,万发镇、富江乡和德祥乡的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巴彦镇和兴隆镇的部分耕地因受到Hg元素的污染,红光乡的部分耕地因受到Cd元素的污染,导致其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93.
磷酸蔗糖磷酸化酶(sucrose phosphate phosphatase,SPP)是蔗糖合成最后步骤的关键酶,在参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蔗糖代谢转运和籽粒灌浆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在基因组DNA水平上揭示小麦SPP酶基因的结构特征,预测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特性,本研究通过克隆小麦SPP酶全长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结构、理化特性、进化关系、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和二级结构等方面对该基因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克隆、测序和拼接,获得小麦磷酸蔗糖磷酸化酶基因(TaSPP2),该基因全长2865 bp,包含8个外显子区和7个内含子区,被定位在小麦D基因组上。TaSPP2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47.19 kD,等电点为6.04,含有38处磷酸化位点,不含跨膜区,属于非分泌型亲水胞内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45.02%),其次是α-螺旋占和延长链,无β-转角。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验证和解析小麦TaSPP2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95.
研究了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效果,并分析了其性能机理。结果表明:出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小于50mg/L,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90%;NH4^+-N浓度小于3mg/L,对氨氮的去除率为88%;总磷(TP)浓度小于3mg/L,对TP的去除率为30%;对悬浮固体(SS)的去除率接近100%。经处理后的水质能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1989)。由于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前加置了厌氧反应器,出水中的NO2^--N、NO2^--N明显降低,对TP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说明该生物反应器中的聚磷菌具有较高的摄取磷的能力。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功能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黑莓原汁复合20%梨汁为原料酿造黑莓果酒,跟踪考察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pH、单宁、总酚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至发酵结束黑莓果酒总糖降至约5g/L;pH主发酵期间在3.50~3.45范围内波动,陈酿期间降低至3.35;单宁在主发酵期间呈上升趋势,陈酿期间略有降低,陈酿180d后单宁含量稳定在5.58g/L;总酚在主发酵期间呈缓慢下降趋势,陈酿180d后总酚含量为0.88g/L;花青素在发酵前2d迅速下降,第3天起下降速度变慢,陈酿期间花青素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研究可为酿造优质的黑莓果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响应面分析法在优化桃儿七鬼臼毒素CO2超临界萃取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鬼臼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桃儿七中鬼臼毒素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CO2-SFE)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O2-SFE萃取桃儿七中鬼臼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8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 相似文献
98.
上海农田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污染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积累及其在食物链中的迁移、富集、转化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有机氯农药,主要包括六六六和滴滴涕,因不易分解且具有一定挥发性和强脂溶性,能通过食物链传递污染整个生态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其污染和治理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1~6]。前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进行了研究,包括其迁移转化[2]、生物有效性[3]、残留特征与空间分布[4,5]及其对人类健康影响[6]等。国内外研究表明,无论是发达的工业国家还是农业国家均频繁地从土壤中检出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残留物[7];我国局部地区的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残留量亦仍然较高[5,8]。因此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仍是土壤 相似文献
99.
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株高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对生境水分极为敏感。为探讨小麦不同发育时期株高数量性状遗传与水分环境互作,本研究利用抗旱性强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陇鉴19与水地高产品种Q9086杂交,重组近交系(RIL)群体120个株系为供试材料,测定两试验环境(甘肃镇远和兰州)雨养(干旱胁迫,DS)和灌溉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株高,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株高发育动态数量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共检测到26个条件加性QTL(A-QTL)和56对上位性QTL(AA-QTL)。在A-QTL中,Qph.acs-1A-1、Qph.acs-4B-2、Qph.acs-5A-1、Qph.acs-5D-1、Qph.acs-6B-2和Qph.acs-7D-1在开花期前能重复表达,且有相对较高的贡献率(H2(A))(7.39%~31.04%)。AA-QTL主要由非显著加性效应的位点间互作形成,贡献率(H2(AA))在1.38~24.27%之间,这些AA-QTL效应对后期株高有显著影响。有61.54%的A-QTL和58.93%的AA-QTL分别参与了水分环境互作,在雨养条件下普遍具有降低株高的效应。条件A-QTL的加性效应在拔节期最大,随后逐渐降低,更多的体现出上位性效应。说明控制小麦株高发育的数量性状基因易与水分环境发生互作,且在小麦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抗旱遗传研究与分子改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索干旱胁迫对小麦花后不同器官果聚糖生理代谢和转运的影响,以抗旱性有显著差异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干旱胁迫(drought stress,DS)和正常灌溉(well watered,WW)条件下,研究了小麦花后主穗颖壳和主茎不同节位果聚糖代谢转运动态规律及其与籽粒灌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灌浆期不同器官果聚糖代谢转运受基因型、器官、花后天数和水分环境以及各因子互作显著影响;器官、花后天数和花后天数与水分互作是调控小麦花后果聚糖代谢转运的主要影响因子。小麦花后不同器官果聚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与正常灌溉处理相比,干旱胁迫缩短了果聚糖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5d),对果聚糖代谢的影响表现为"先促积累、后促降解"效应,此效应在抗旱品种陇鉴19和小麦颖壳、穗下节和倒二节等器官中更显著。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花后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1-SST)活性,提高了果聚糖外水解酶(FEH)活性;果聚糖含量与FEH酶活性正相关。小麦粒重与不同器官的1-SST活性、倒二节和倒三节的FEH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灌浆速率与不同器官的果聚糖含量、颖壳和穗下节的FEH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干旱胁迫显著促进了小麦不同器官果聚糖的转运和再分配,其转运率和对籽粒粒重的贡献率分别达6.86%~70.52%和0.07%~4.93%,其中,花前显著高于花后,陇鉴19高于Q 9086,穗下节和倒二节高于颖壳和倒三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