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京郊分离的玉米赤霉菌(Fusarium roseum graminearum)BAU-z 8菌系的培养物(大米培养基)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动物雌性激素作用的物质。根据其熔点、紫外和红外光谱等理化性质,被鉴定为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一公斤大米制备的培养基经接种发酵后,可提出1.4克的玉米赤霉烯酮结晶。本文报导了玉米赤霉菌的选育和培养,玉米赤霉烯酮的提取、纯化的方法,以及有关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试验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可显著刺激小白鼠子宫增重和促进北京鸭生长。幼令小白鼠经用玉米赤霉烯酮油剂皮下注射,三天后剖检,其子宫鲜重可达对照者4—5倍,甚至7倍。北京鸭于填鸭开始时,每日口服含0.7mg 玉米赤霉烯酮胶囊,10天内其平均体重比对照者增约16.5%(P<0.01)未发现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已渡过春化的冬小麦生长锥中也存在类似玉米赤霉烯酮的物质,其生长锥的乙酸乙酯抽提液经薄板层析后,在硅胶薄板层析谱上有和玉米赤霉烯酮相同 R_f 值的兰萤光斑点,并可被 FeCl_3显紫红色。可是经含100ppm 玉米赤霉烯酮的 NaHCO_3水溶液浸种处理的冬小麦,于常温、长光照下分别播种于温室...  相似文献   
12.
用硅胶薄层层析法(TLC)从春化的油莱茎尖中分离出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其在254nm 紫外灯下与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品具有相同的 Rf 值及亮兰色荧光斑点。该物质的动态变化与春化深度密切相关。未经春化的油莱茎尖中未见有此类物质存在。用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品溶液浸种处理油菜,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测定了冬小麦自然越冬期间不同部位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现越冬冬小麦的分蘖节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呈双峰曲线,10月底和1月初分别出现最高值。根尖中的含量与分蘖节中的含量变化基本同步,但前期无明显峰值。在1月初根尖和分蘖节同时出现峰值时,根尖中的含量约为分蘖节中含量的10倍。02-10以后,各部位含量的均降至较低水平。说明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变化与春化过程密切相关。鉴于根尖和分蘖节含量远高出其他部位,推测分生组织是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的活跃部位。  相似文献   
14.
玉米赤霉烯酮浸种(24 h)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寒性。在低温处理中,玉米赤霉烯酮浸种使玉米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值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可溶蛋白含量较稳定。0.1 mg/L 浸种所产生的抗逆效果均优于0.01 mg/L。  相似文献   
15.
自然越冬过程中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测定了冬小麦自然赵冬期间不同部位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现越冬冬小麦的分蘖节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呈双峰曲线,10月底和1月初分别出现最高值。根尖中含量与分蘖节中的含量变化基本同步,但前期无明显峰值。在1月初根尖和分蘖节同时出现峰值时,根尖中的含量约为分蘖节中含量的10倍。02-10以后,各部位含量的均降至较低水平。说明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变化与春化过程密切相关。鉴于根尖和分蘖  相似文献   
16.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是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其还原物是玉米赤霉醇(zearalanol)。大量试验表明,低浓度的玉米赤霉醇可促进肉牛、羊的蛋白质合成,因而增加体重,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食草动物生长促进剂,已  相似文献   
17.
杜仲胶生物合成相关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了遗树种,不仅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而且是温带最有开发前景的胶源植物。长期以来,杜仲胶仅作为生产硬橡胶的原料。近年的研究表明,杜仲胶能象三叶橡胶一样制成弹性橡胶,还能制成具有橡胶和塑料双重特性的高分子新材料,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杜仲胶的开发价值。杜仲中橡胶颗粒积累在根、茎、叶和果实的韧皮部薄壁细胞中,与银胶菊(PartheniumargentatumGray.)茎中橡胶颗粒的积累相似。国外通过对橡胶颗粒结合蛋白的分离鉴定,已证明与橡胶生物合成相关的一些蛋白存在于胶颗粒中。杜…  相似文献   
18.
植物的成花生理信号(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成花刺激物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努力寻找真正的成花激素。人们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具有成花活性的激素类物质,另一方面对现已发现的植物激素及其他活性物质作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图阐明它们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各种与植物成花有关物质(或称成花生理信号)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免疫学技术是研究植物激素和与植物激素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类以及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代谢情况的手段,它是基于抗原(Antigen,简称 Ag)与抗体(Antibody,简称 Ab)间专一结合而建立的系列研究方法。由于此法专一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便且结果可靠,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近年来,免疫学技术业已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的许多研究领域,对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了冬小麦和棉花开花期间雄、雌蕊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发现随雄、雌蕊的发育进程,其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逐渐增多,开花当时达高峰;冬小麦的种胚形成过程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比开花后稍有增长,籽粒在成熟时大量积累淀粉,此时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下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